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浅析 王德宇 杨建新 李双寿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创客一词来自英语Maker,是近年来人们为突出黑客(Hacker)之中较为中性而善意的一类人所创造出的 较为温和的新词。归根溯源,这类以兴趣驱动的爱好者群体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人们曾把他们从事的活动称为 DIY。随着海外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的逐渐兴起,国内新兴的一批兴趣团体,也逐渐以创客空问、创客 社团等身份为人们所熟悉。这些新兴创客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功能定位与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介 绍国内几个较具代表性的创客空间,展示当下国内与创客相关的群体及其活动的不同形式。 关键字:创客;自主创业;创客空间;DIY;产品开发;商业孵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O5—0033— 7[DOll 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5 一创客文化与创客空间的涌现 2007年,一位计算机安全专家与一位发明专家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噪音桥(Noisebridge)创 客空间。随后的数年中,在两位创始人之一的米奇・奥特曼(Mitch Altman)的推动下,全球范 围内的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愈发兴盛。在我国,早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D1Y(Do It Yourself,即自己动手做)的风潮就己开始流行。从组装桌椅板凳、半导体“话匣子”,到修理 家电、汽车,人们热衷于自己动手制作而非购买成品。随着计算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DIY很快 进入了新的领域。计算机配件的充足供应及其便捷的购买渠道,使得“攒电脑”从北上广深等一 线城市迅速流行开来并遍及全国。回顾数十年来,以“自己动手做”这种形式进行设计、开发、 制作的人群,虽然所在领域不同,制作对象千变万化,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凭借 兴趣或爱好,依靠个人或小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同时,这类人群往往也能够通过制作产品、加以 应用、创造价值,来赢得周围人们的了解、尊重和崇拜。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己渗透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正在推 动一场大规模的产业变革。而有一类群体,带着他们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快速响应能力,借助 网络资源不断聚合的能量,引领和影响着这场变革。曾经提出Web 2.0概念的美国著名科技媒体 人Dale Dougherty,则将这类群体定义为“Maker”(中文译为“创客”)L1 J。美国《连线》杂志 前主编《长尾理论》作者Chris Anderson,更是顺应潮流,辞去工作,以创业家的新身份,创办 新型科技企业3D Robotics。在他看来,创客群体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新工业革命的新助推器【2J。 纵观近两年来国内创客群体的涌现,一定程度上缘于我国电子元器件和信息化产业的空前发 展速度。尤其在我国南方,电子元器件和当年的计算机配件一样,在各类电子市场可以通过接近 成本价的低价大量采购。这就为那些喜爱拼插组装,又十分善于将不同功能、特性的元件进行组 合的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加之全球持续流行的开源软件社群,以及刚刚出现就迅速成长的 开源硬件社群的发展,热衷于自己钻研开发的人们在全球范围内互相启发,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 的机电产品制作,更多的是利用各种不同电子元器件之间相对开放的接口,尝试不同的组合,创 造不同的新产品和新应用。 33 l 1)华北地区:充足的原材料供给;政府定向支持;工程类高校众多,拥有庞大的目标人群 基础;资本密集。 2)长三角:开源硬件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工程、艺术类高校云集;国际化程度高。 3)珠三角:更贴近机电产品的上游原材料供应链;政府定向支持;互联网企业众多,信息 化人才聚集。 上述这些优势从不同侧面推动着创客空间的发展,在各地创客空间所承载的项目中,也时常 出现很多特色鲜明的项目。如从深圳诞生的金属乐高,利用了周边丰富的铝合金板材加工和电子 元器件资源,迅速进行产品迭代开发;北京的Microduino依靠国际化优势,与美国团队协同开发 了新一代的模块化单片机家族;上海的创客们则围绕Arduino单片机进行开源硬件的开发。 三创客空间的定位 创客空间,初期一般由一批具有相似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随着规模逐渐发展,有些创 客空间保持着爱好者聚集地或共同工作场地的定位,有些则承担起面向社区或所在城市的技能培训 职能,还有一些创客空间通过提供场地、工具、设备,联系协调各类资源,来支撑创意团队的项目 开发,进行产品孵化。全球创客运动的推动者Mitch Altman在接受美国Make杂志采访时指出,创 客空间是社群成员相互支持,通过钻研、拆解、破解、重构来探索他们爱好的事物的一个实体空问。 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力,来自个人兴趣、提升能力的愿望以及与人分享的愿望等 J。 创客社群注重个体创造能力的探索与发挥,内涵和目标都是多元化的,不以利益为主要诉求。 创客运动的主体是创造者自身而非市场。但创客并不排斥商业,不少创客项目中涌现出成功的初 创企业。这与以往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活动相比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创客团队多由个人 或小型团队发起,早期一般经历想法产生与设计研发,原型产品实现与验证,产品迭代与发布几 个阶段L5J。随后,那些发布后经更广范围检验较为成功的项目,有些会进一步经过精细化产品设 计、工程设计、商业孵化、量产后投放市场。国内创客空间,多从早期阶段介入对创客项目进行 支持。规模较大的团体,则能够协调更多资源,推进项目,直至产品入市,公司进行长期运营。 例如,紫晶立方桌面级3D打印机起始于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的一块不足30平米的工作场 地,将产品研发、测试以及部分生产任务设立在 i.Center制造基地,通过快速迭代进行硬件产品 开发与生产【6】;全球知名的模块化金属机电套件MakeBlock,成长于深圳的数家创客空间和创客 孵化器,原型产品曾在清华大学结合工程管理硕士项目进行测试,经过海外众筹后迅速成长l7], 如今己拥有庞大的产品线,销往全球70余个国家或地区;北京创客空间为开源模块化单片机套 件Microduino提供项目初期阶段的技术支撑、资源整合和项目孵化等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快递业的发展已在国际上取得领先地位L8j,而众筹、众包的 模式也日趋成熟。这些基础设施与平台的发展,为创客群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当我们检视 与创客相关的产品或项目时,其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至少包括两个:一是创意与想法在原 型产品级的实现(Prototyping),二是项目产出成果的实际检验,即受到市场或是同行认可的过 程。对于实体产品项目,原型产品的制作需要上游元件配件供应商的快速响应以及物流环节高效 率递送,同时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高水平工程设计、供应链设计、市场战略规划等人士的密切参与, 才有可能形成成熟的产品进而投放市场。因此,创客空间所扮演的最为重要的角色,就是一个个 吸纳人才与技术的熔炉,让有想法、求实现的人们组成团队,不断产生新的作品。 35 ) 四创客空间发挥作用的不同形式 l 结合当地创客团队及社群的需求,各地创客空间所发挥的功能有所差异,也以不同的形态为 创客群体提供服务。其基本形态一般为具有实体加工条件的场地,相关加工工具、设备等。同时, 创客的社群性决定了创客空间一般需要具备研讨空间。该空间可大可小,亦可与加工区域共用, 但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具有相同兴趣的人能够方便地进行分享、交流与讨论,这一过程中获得的 社交认同感,是创客群体保持黏着度的重要因素。 1兴趣团体 创客文化的核心在于兴趣驱动的个人创意与创造。这就定义了创客空间最基本的活动形态, 即兴趣团体。这种形态可以追溯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科技社区。车库是硅谷信息技术产业 的摇篮,而家酿电脑俱乐部则是其中的代表。苹果电脑公司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曾经常在 俱乐部与人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而当时参与这类活动的人都是出于兴趣,是为了造出更好的电 脑,而非商业目的,但最终优秀的电脑设计就诞生于这样的一群人中 J。国内很多创客空间也都 起源于兴趣社团,或是长期作为兴趣社团的聚集活动场地。例如,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自 2010年前后,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社”提供产品开发场地,先后诞生了智能家居、图书馆自 动还书分拣系统、智能医疗复健器械、板球辅助训练仪等项目;在深圳,几位Linux爱好者,创 立了线上通过邮件列表和IRC交流想法,线下定期聚会协作推进项目的SZDIY社区,经过数年 积累,沉淀下不少原创项目n们。此外,高校中的学生兴趣社团也是以类似的形态形成的组织。 兴趣团体依靠特定的一类或几类技术主题来维系运行,往往组织中有若干技术骨干。团体的 目标是针对一些技术问题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参与者往往需要 自筹经费,共同支持群体所组织的活动,购买必需的材料、工具等。兴趣团体的特点是,新参与 者在加入时,往往只了解技术门类,并不针对某一特定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产品项目而来;具 体项目则是在成员日常技术研究中诞生的。 2项目孵化与加速 创客社群成员形成团队推进项目日趋成熟,一些项目的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并开始显现市 场价值。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或实际问题的出现,也为项目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对于这类 团队,创客空间将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产品开发场地、原型产品制作条件、工业设计、电子 技术、供应链与量产咨询服务等。同时,创客空间通常设立会员机制,成员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 来获得使用这些资源或服务的权利。会费收集后,则会用于添置设备、邀请技术顾问等。在国内, 各地社会化运行的创客空间,大多以这类形态提供日常服务。北京创客空间、深圳TechSpace、 上海新车间等创客空间都提供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孵化服务。 3技能培训 在社会上,有两类人士可能成为创客的潜在人群:一类是年轻人,他们对新工具、新产品具 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更深入地探索一个产品的原理,甚至是进一步改造;另一类是在生活常遇 到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人,当他们面I临一些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时,往往 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寻找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这两类人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一需要了解、掌 握一项或几项需动手操作的技术,却常无处进行学习,例如电路板焊接、木工、钳工、开源电子 硬件、快速成型制造等。 36 Ⅺ)JI 高校创客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顺应全球化产业的增长趋势,更需结合当地创新创业资 源,在校园中培养创客文化,建设创客生态系统;需要结合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的特点,从引导 学生树立志趣着手,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做好校园创客文化与创业实践的结合,将社会创 客空间的人才、设备、知识、资金等资源引入校园,将成为未来创客教育发展中需要我们积极探 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ougherty D.We are makers,TED talk[OL].<http:llwww.ted.corn/talks/dale—dougherty_we are makers.> [2]Anderson C.Makers:The New Indusrtial Revolution[M].New York:Crown Business,2012. [3]List ofALL Hacker Spaces[OL].<http://hackerspaces.org/wiki/List of_ALL_Hacker_Spaces.> [4]Stem B,Altman M.What’S a Hackerspace?Mitch Altman Explains[OL].Make,201 1—9-7. <http://makezine.com/201 1/09/07/whats—a—hackerspace-mitch-altman—explains・video.> [5]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6. [6]马晓晴.学生创客开公司造3D打印机[OL]. htm_> <http://www.fawan.tom.cn/html/2015—01/09/content534707._[7]Makeblock:Next Generation of Construct Platorfm[OL].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1 397854503/makeblock-next—generation—of-construct-platform.> [8]Swanson A.Eight innovative industries China does beRer than anywhere else[OL]. <http://www.forbes.com/sites/anaswanson/2014/1 1/30/eight—innovative一 —than—anywhere-else.> [9]Levy S.Hackers:Heroes ofthe Computer Revolution[M].O’Reilly Media,Inc.,2010 [1O]SZDIY.深圳DIY社区简介[OL].<http://wiki.szdiy.org/index.php.> A Review of Maker Organization and Hackerspaces in China WANG De--yu YANG Jian--xin LI Shuang--shou (Fundamental lndustry Training Center,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O0084,China) Abstract:The word‘Maker’first appeared to describe those hackers with good intentions.The group of people can be traced back to early years in China,when people used to call hacking activities as DIY,or Do It Yoursel ̄As he arisitng hackerspace movement began to spread around he globe,itncreasing people in China get to know he conceptt of makers. More hackerspace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2 1 century than ever before.Yet maker communities in China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os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n aspects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mode.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bout he emetrgence of maker community in China and some of the major forms of makerspaces. Keywords:maker;entrepreneurship;startup;hackerspace;DIY;product development;incubation 作者简介:王德字,硕士,助理工程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创新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 挑战式课程教学设计,极限学习过程学习活动设计等,邮箱为wdy@t Singhua.edu.crl。 收稿日期:201 5年3月1日 编辑:宋树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