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系教改中,马主任根据我系的实际现状和青海在矿业专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了土木工程教研室要建设“采矿工程”新专业,在新专业建设中,我教研室的人员积极配合,对与采矿有关的单位进行了调查。
于2012.12月中旬,马洪霞老师联系了国土资源厅,于是我教研室的所有教师在12月15日亲自到该单位的“国土厅矿产开发处”和“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人教处 ”两个处室进行了走访,调查了青海在矿业方面的优势,以及我系新建该专业的优势。该单位主要是搞地质勘察,与青海大学建立了校企关系,并且在2006年招收了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优秀学生,而采矿工程的学生他们单位也招,但是招收不是很多(该单位主要是稿勘测),他们推荐了西部矿业,该单位主要从事的采矿的项目。并且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现在青海的各大院校还没有采矿专业,在青海特别是在州县上特需要采矿方面专业的大学生,并且提供了国土资源厅2011年的资源的数量表,以及资源的情况。所以我校开设该专业是合乎青海的实际。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多元发展、多能互补方针,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配套发展火电,增强水火电及太阳能风能调峰互补能力,积极开发油气、煤炭资源,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1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达到40%。
石油天然气。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十二五\"末,原油产量达到3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90亿立方米。开工建设西宁、格尔木液化天然气工程,推广发展车用天然气。实施玉树、果洛、海南、黄南等藏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格尔木至拉萨管道输气项目。
煤炭。加快柴北缘、祁连山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推进鱼卡、木里两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成全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煤炭产能达到2000万吨。
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以形成300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规模为目标,建设新增百万吨以上电解铝、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及炭素阳极、铝型材等重大项目,积极发展铝型材、铝箔、铝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快形成铝合金产业链。加快实施金属镁一体化、镁合金压铸件、电解铜箔等项目,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油气化工产业:以建设千万吨级油田为目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完善油气输送网络,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动天然气化工与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工业融合发展,建成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推进烯烃下游产品开发,支持发展合成氨、聚氯乙烯、甲醇等大宗产品。
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大型焦炭生产基地,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发展精深加工,构建煤焦化一体化、煤盐化一体化、煤焦化冶金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等产业链,实现电、热、液体燃料、化工产品的多联产,建成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 矿产资源勘查:加快矿产资源勘查步伐,以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为主战场,大力度投入、大兵团作战,加快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以能源、黑色、有色金属、贵金属、钾盐等紧缺优势矿种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勘查,查清基本家底,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实现“358”地勘工程目标,打造国家战略资源基地。安排使用好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资金、中央地勘基金,积极引进省外地勘力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地质勘查,形成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和盐层气勘查力度,建设国家级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基地,探索建立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
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数据生产,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测绘服务水平。
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资源节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业间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资源、产业、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引导支持矿山企业引进、推广先进的选矿技术和开采技术及综合回收工艺,重点加强盐湖资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物排放,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推广煤矸石发电和建筑垃圾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拓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加强水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强力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认真做好城镇节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实施好热电联产、省柴节煤灶、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能源制度建设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强制性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到2015年,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低能耗产业形成规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循环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
专业现状及前景: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地质勘探取得重大进展、政策法律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卓然等.这些成绩令人欣喜,但是,与此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长足效力,促进煤炭行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 随着近年中国电力需求飙升,以及主要煤炭生产地区山西省取缔不安全的非法采矿,中国已从煤炭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是煤炭行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煤炭行业面对四大阻力他们主要来自来自生产力水平、行业发展方式、产能矛盾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之分析发现, 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突出 据了解,受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制约,目前我国既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煤
矿,但也存在一大批落后的小煤矿;既具有较强发展能力大型煤炭企业,也存在众多市场竞争力弱的小型企业;既具有后备资源充足、潜力大的优势企业,也存在资源已枯竭、发展后劲不足的企业。
采矿工程专业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国家历来的出台政策无不对此极为重视。如对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对该专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用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理论研究的深化细化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改进
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采矿工程师和矿山测量工程师首先可以在井下或露天矿藏开采企业参与矿场的管理工作,从技术、经济和安全方面规划,为开采做准备。在矿山管理部门工作,代表采矿部门的利益。颁布保护条例,维护矿山企业工人们的权益。从矿床、环境和国土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矿山经营施加影响。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在开发西部的战略中应有广泛就业途径。,即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依然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一所普通大学的采矿工程毕业生今年再一次全部就业,月薪最低2500元,而且都享受到了2 万元至5 万元不等的安家费。这不是因为学校该专业实力有多强,主要还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全国仍有较大的缺口,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可见 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相当宽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