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语言程序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来源:星星旅游
《C语言程序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作者:唐婷

来源:《赤子》2014年第06期

作者简介:唐婷(1984.8),女,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助教,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摘要: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对基于该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目标体系、任务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6-0416-01

1 C語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语言是一种简洁高效的编程语言,它的发展贯穿了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它蕴含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C语言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学习C语言情况的了解,分析出C语言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C课程的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一般采用先分析讲解语法、再举例讲解、最后上机练习的方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其弊端体现在学生即使能熟知C语言知识,应付卷面考试,但是自己却写不出程序,学生在程序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学习C语言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符合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规律,过于侧重语法知识的讲解,没有突出学生编程和调试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C语言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对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之中。“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所以,学习目标明确,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在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时,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所传授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必须与解决具体的学习任务保持高度一致,这就要求要注重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1 精心设计任务 1)趣味性与成就感的统一

精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注意任务的合理性、典型性、覆盖性,及时分散难点和重点。在对《C语言程序设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或企业实际开发的项目开展,如以“超市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设计为主线引入课堂教学,按照软件开发工作流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项目任务的分解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将项目细化为若干个子模块,并将每个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分散穿插到各个章节中,引导学生对每个子项目进行分析和理解,再通过师生讨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实践和任务总结。 2)灵活性与具体性的结合

任务的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况且C课程以设计操作为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固化所有步骤,任务的完成是以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如何操作不应作为重点,给予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2.2 合理组织课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四个步骤: 1)任务的提出:展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任务”的展示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展示任务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讲授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知识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设计好的超市信息管理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任务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讲练结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达到的途径引导,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

化步骤,以禁固学生的思维。对于同一个任务,教师应允许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除掉任务中次要的细节,发现任务中主要的结构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知识的掌握,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到达将知识整合,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标。 3)检验与评价

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要求教师采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和知识点的交流与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促进同步发展。 4)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如在讲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节时,可以要求“实现了商品销售价格输入输出界面设计的同学可以考虑如何将界面进行美化,还不太会的同学可以参考商品销售价格输入输出界面的实现对库存界面进行设计。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它还将空泛、深奥的理论知识变成看得见、想得通的实际问题,并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能串联课程中的零散知识,使得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实际,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应用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谈“任务驱动”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期刊网,2003,(3) [2]高晓燕,邵铁君,席振元.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3]胡建荣,罗杰红,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