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来源:星星旅游
理论与实践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张玉

为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科学提供了可行的实践应用指导。在现象学-摘要: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是一种有价值的哲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体系,

诠释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对主体经验的意义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治疗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对话活动,双方的任务是就当事人展现的经验世界文本进行视域融合的诠释,确立一个当事人能够理解自身处境的位置,使其经验流动促进新的意义生成。本文将对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及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影响进行阐述。关键词: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咨询与治疗

一、现象学的思想渊源及基本理论观点

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想可以沿着心理学的长河追根溯源到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重新恢复了意识的意向性。布伦塔诺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特征,是构成意识及其内容的关系之基础[1]。无论是何种意向关系,都以一对相互的关联物而存在,一个是意识行为,另一个则是意识指向的物。如:看到和被看到,呈现和被呈现,爱与被爱等。

胡塞尔被认为是现象动的引导者,他反对“把一个问题化简并呈现在数学符号中,而不是首先去抓住如何理解一个具有复杂维度的问题本身” [2]

的过度向自然科学看齐的客观主义心理学。他主张心理学要解决的是活生生的人的问题,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属于精神的东西,包括个人的意识及其意义生成的各种方式,以及他的人际关系的现象等。

(一)人的局限与自由

人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某一时间点发现自身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而无法行使选择权,比如,父母、性别及身体特征等等,却总将走向死亡的终点。尽管无法改变命运生来的局限性 ,但并不妨碍我们在诸多局限性下,自由地努力找寻和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风格。

(二)个体和世界的构成

人的实际体验总是在与一个有意义的对象领域相关的语境里发生。一面在这个现象(经验)的世界中,不断地生成体验以与我们此时此地所关怀的视域(我们的烦忧)相一致。一面每个人都有独特性,这些独特之处在其所处的生活世界中通过经验的形式外显在行为中。

(三)意识和经验的联系

体验的意识(是个体有意义的经验的呈现)占据现象学心理学的根本性地位,关注人的意识领域,认为经验以意识的在场而存在,是个体自身复杂却独有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感悟。这里的现象是包括其显现的过程及意识中的经验及经验蕴含的意义,只有在个体与世界一体存在的语境之下,才能更好地得以呈现[3]。

(四)意义的生成

意义是个人间、个体与团体间互动的产·296·

物,而人是一个通过叙事生成意义的过程的行为主体,是意义的生成者,在社会、文化、历史、团体和交流中个体自由地选择形成他的生活意义。

二、基于现象学心理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一)“建设性”的治疗假设

现象学的心理治疗反对传统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以审视的眼光对“特殊”的当事人进行理论的观察和判断,无论当事人出于什么原因来“拜访”,他都是一个能够自主感受、思考和行为且具有自愈潜能的主体,这同人本主义所倡导的当事人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的观点相一致。在双方的互动对话过程中,治疗师个人的哲学和理论立场并非绝对“真理”仅可作为咨询与治疗的参照性框架,治疗师必须以当事人“建设性”的治愈能力为治疗前提信念。

(二)“互主体性”的实现

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看作是咨询或治疗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互主体意义生成的过程。双方把自己呈现给对方,共享他们自身的主体经验,这时就会产生咨询或治疗师和当事人的“同时在场”的时空相遇。在双向的互主体性中,对他人有两种“解读”。首先是要知道他人正在体验什么,第二是要知道他人如何正在体验你对他的体验[3]。咨询或治疗师在克服自己的成见或偏见的前提上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双方坦诚相待,逐渐消除当事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为接下来的咨询或治疗过程打下殷实的基础。

(三)经验重构与意义生成

在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互主体性咨询或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咨询或治疗师引导当事人进行一种自我觉知,并帮助他把这种觉知转化成意识,即让当事人“看到”他的“看”,接下来便是对经验的重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一个让经验展现和流动的过程,是一个帮助人们将个体“经验向前思考”的过程。咨询或治疗师真正能做的就是同当事人一起挖掘出他潜在的丰富性,因为当事人的自我防御、自我否定或者没有能力自我倾听等现象像乌云一般遮住了他那些丰富性。心理咨询或治疗就是扩展、丰富、展现并澄明这些潜在的东西,使当

事人不断向人本主义所说的“成为真实的自我”靠近,即“个人成为自己的有机体,成为自己的体验”,这样,便伴随着新的意义生成。

总之,正如杨广学(2006)在书中有这样的表述的现象学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根本上便是在个体的经验世界或者说是现象场之中对个体意向性形成的心理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整合,并最终实现个体心理的超越性成长,令当事人重获建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的能力[4]。

三、诠释学的渊源及基本理论观点

诠释学本是一门意义阐述的艺术类学科,最初用于分析《圣经》文本中的上帝语言。海德格尔(1996)在其《存在与时间》中,把诠释学转变为一种本体论性质的哲学方法,将诠释从文本理解,拓展到人类话语、知识以及人的整体生存的理解,并称之为“事实的诠释学”[5]。继海德格尔之后,他的学生伽达默尔提出了哲学诠释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概念——“视域融合”。伽达默尔拒绝主客体的二分法,他认为在理解过程中并不存在主体与客体,是理解者与被理解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只有在文本和读者之间、在过去和现在的经验之间,视域融合的时刻出现才会产生真正的理解。

(一)视域

伽达默尔所说的“视域”(horizon),对一个人来说,在他历史中的某时某地所产生的可能的意义域[6]。即从一个特殊视角出发受到个人和文化差异的的既定范围,所有的解释都依赖于解释者的“视域”。理解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视域融合”。在理解他人时,我们寻求掌握在其中被说的东西成为可能的视域。(二)理解

诠释学强调理解,而不是说明或解释,相对于解释实事更关注的是有意义理解。理解不是一种主观行为,而是一种向某个存在着的而对理解者来说属于新视域的可能性回归。理解是一种发生在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主体间的相遇中,咨询或治疗师和当事人一起培养一种向生活世界的开放的态度。

(三)文本

诠释的方法来研究人的现象时,我们本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

喻、修辞的诗性对话,进入当事人目前的处境,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行,提供新的视域融合,重新解释经验,尽可能达到双方平行的视域速度的治疗。在此意义上,治疗是“一个不断扩展和说出那些‘未曾说出’的故事的过程,通过治疗性的对话,僵化的意义和行为获得了新的意义空间,变得开阔、流动,而且富于变化”[7]。五、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六、总结

质上就是认为人的经验有一种语义的和文本的属性。所有的经验最终都以话语为媒介。这意味着,经验都能够通过重写为话语、对话、文本,并由此而被新的隐喻所改变。回归对蕴含在修辞学、诗歌、话语、艺术中的多样化的可能性。

四、基于诠释学心理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无论是现象学取向还是诠释学取向的心理治疗,无不体现着一种“人—人”的双向度的互动。在双方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利用自身习得多元理论后的治疗理念就当事人的“文本”进行“理解”而不是框架式的解释,推助当事人明了自己的视域,关注并接纳内在的体验,翻新当事人的经验和视域,辅助其增加与人和世界的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活风格,不断生成新的生命意义,但是理论的指导在运用的实践中,对咨询和治疗师的专业和善性等品质要求更高,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地区,受教育水平等的相似又独特的个体。

参考文献

(一)视域融合的交集

每个个体都在过去的经验中创造了一个专属的“视域领地”,从各自的特殊的视域看外部世界,使得我们能够看见事物的特殊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像是自己视域王国里的国王。咨询或治疗师需要摒弃“专家”的角色,避免对当事人的经验现象进行专家式的译码,而是努力进入当事人的“专属领地”,即达到视域融合的交集状态。

(二)文本的诗意理解

怎样进入当事人的视域?答案是将当事人当作“文本”的隐喻和诗性理解。咨询或治疗师首先要明确的是他的当事人自身的局限性,话语表达的相对性,那么对话语进行诗性 (一种利用语言工具重新创造世界的能力) 的诠释就有了新的深意。“象征的态度,共情的理解,修辞的手段,对话的共鸣,都是诗性话语实践的特征。”咨询或治疗师对当事人及其经验的意义诠释是为了重新启动当事人的自我理解,协助当事人开启新的视域。

(三)双向合作叙事

生活是叙事文本的表演。正是这些文本的演出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咨询或治疗师协助当事人转换他的视域,并一起在其视域领地上开创造新的疆土,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是一个协作当事人叙事的“同步叙事者”。无论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倾听者都在展示自己的文本之镜,双方通过对方的“此在”样貌,照见、领悟自己的意识态度,从而有可能跨越固有的局限,书写崭新的人生叙事文本。

总之,诠释学的心理治疗是一种运用隐(上接第2页)

者相互脱离一分为二,权利义务更加分明,从社会上吸取有利的医疗资源进行重整归纳。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种资源的重整这是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改革校园医疗水平的必经之路。

武汉某所高校就采取了这种先进的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管理。M高校与湖北生命星光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托管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关于校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操作运营。“由学院免费提供医疗业务用房约800平方,托管方将原学院医务室按综合门诊部规模进行规划和改造,并无偿提供医疗技术、人

现象学-诠释学的心理学是现象学-诠释学哲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现象学-诠释学的取向的心理治疗更倾向于是一种“自我推动式”的自我康愈治疗[8]。

由此,我们提出的一个疑问:如果我们能够自我疗愈,那么我们为何还会被生活中的问题所困扰?可能的答案有:首先问题本的复杂性通常超出了我们解决问题管用的一套观念和行为;再者就是我们总是以一种“由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思考或者说引导我们的生活。这种思维模式一方面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另一方面妨碍着我们产生新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正是这种顽固的思维模式所连带的情感感受将那些痛苦的创伤经验“冻结”在某个位置上,拦住我们向前的步伐。

现象学心理学强调意识与经验流动,人与自由;意义生成,诠释学的心理学的关键词是文本,理解;视域融合,那么现象学-诠释学心理学视角下咨询或治疗师在将当事人进行客观的文本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双方视域融合进而意识与经验流动起来,新的意义生成。所以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治疗师和当事人的对话互动是自我治愈或相互成长(互主体性)的过程,同时增加有助于个人和经验世界的互动,例如:和好友谈心;阅读;栽培花木果蔬等等。换言之,当个体能够以某种属于自己的体验指导方式而不是以高度认知性的、分析性的态度关注内在时,就会释放能量,达到自我康愈的目标。

员、设备等经费。承担学院卫生工作的职能,协议周期为5年,运行效果好M高校将继续委托集团公司托管。2016年托管方正式在卫生行政部门办理了学院综合门诊部的资质,成为武汉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高职高专和院校中的一所综合门诊部。”2

在托管的模式下,校方出场所,托管方负责管理,二者合作将医院打造成的医疗机构,这样突破了以往校医院的学校保护壁垒,不再是学校的内设机构,打破其封闭化的坏境。校医院拥有的法人地位后,成为一个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更有利于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为师生教职工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

[1]Owen, IanR.Introducing an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J].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1994(3):1.[2]张毅.现象学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17(12):81-82.[3]尤娜.现象学-诠释学的心理学:一门独特的人类科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32-42.[4]杨广学.象征与叙事:现象学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5]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6]William L. Hathaway. Integration as Interpretation: A Hermeneutical-Realist view.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2002,vol.21.5.[7]Anderson,H. and Goolishianm,H.InMcnmee,S.&Gergen KJ[M].(Eds.)Therapy as social construction.London Thousand Oaks New York,1992.[8]尤娜.心理治疗的关系和进程——现象学—诠释学的理解[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33-38.参考文献

[1]程啸.侵权责任法[M].法律出版社,2015.[2]胡玉鸿.法律主体概念及其特性[J].法学研究,2008(3):3-18.[3]程恭.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注释

1魏梦迪,贾晨露,宋纪松,龙进,黄娟娟,张俊俊,郑普生.高校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校医,2016,30(12):30.2江思怡.武汉市高校医疗机构的企业托管研究以M校医院为例[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8.·2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