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2月(中旬)第O9卷第O5期总第202期 的危机和经营危机下的多元化经营 王明刚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 1 442) 摘要:作为经营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不 断地适应市场变化,选择适合的经营战略。实行多元化经营有利有弊,可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可能为企业带来风 险。同样,当企业遭遇经营风险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寻找出路。本文就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危机之间的博弈从微观 角度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危机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彼特曾说:企业经营在一定意 义上讲是经营“风险”,经营管理进行的是“危机管 理”。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时刻面临着生存危机,也同 样面临着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的两难选择。事实上,多元 品牌下产品千差万别,价格从几元至几千元不等,低档酒 的大量入市模糊了消费者对其“高档白酒”的认知,使五 粮液在消费者心中的白酒王者地位逐渐失去基础,产品销 量开始下滑。 化和专业化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时必然要面 临的一个问题,即继续在原业务领域内增加投入、巩固市 1.2资源危机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发 场地位,还是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施 多元化经营,可以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协同效应,分散经 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但是如果实施不当,反而会在 某种程度上加剧经营风险,将企业带入生存困境。同样, 展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多个业务领域,资 金、人力以及管理层注意力被迫分散,从而使每一个业务 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可能会出现企业新业务尚未 成熟,而原有主营业务也受到拖累,与在相应的专业化经 营的对手竞争中失去优势。 (1)财务危机。进入新的产业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 当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面临危机时,多元化也不失为一根救 命稻草,为企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l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危机 在企业财力不足且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多元化往往导 致企业资金链条紧绷,如新业务未能如期实现预期回报,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 (2)人才危机。企业成功依赖于优秀的人才,企业竞 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对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 业来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样的产品和更加复杂的市 场,企业的管理、技术、营销、生产人员必须熟悉新的工 作领域和新的业务知识,员工们的能力和专业化知识面临 1.1品牌形象危机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提升企 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1)多米诺骨牌效应。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的巨大财 富,企业品牌获得市场认可后,涉足新领域,实施多元化 经营,可以依靠原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带动新产品,依靠 协同效应,有效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一旦新 开发的产品在质量与服务上出现问题,造成恶劣影响,很 着更高的挑战,结果可能是企业找到了适合的业务,但是 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拓展,招聘和培训新人需要增加开 支,老员工分身乏术,企业发展面临着人才危机。 (3)管理危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市场 模式,因而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而伴随多元 可能会连累到在主业中已树立良好形象的品牌和成熟产 品,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企业原有的品牌和形象颠 覆,一损俱损。 (2)模糊品牌定位。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具备一个清晰 的品牌形象,以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的 心理需求连接起来,将品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良 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为企业占领市场、 拓展市场起到导航作用。 化产生的管理业务的差异性、管理环节的增加、管理通道 的不畅、管理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决策的 扭曲或管理效率降低,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扩大风险。 当“五粮液”品牌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之时, 品牌问题也开始显山露水。至2003年,五粮液麾下的子品 牌达到100多个,各种不同规格的新产品达300多种,同一 收稿日期:2010—01—10修回日期:2010—02—03 2 企业经营危机下的多元化 任何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都可能面临所处行业市场衰 退、产品需求减少、利润率降低等各种危机,此时,适度 的多元化也许可以融解企业成长危机,帮助企业渡过难 作者简介:王明刚(1 977一),男,山东潍坊籍,硕士研究生,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 关:一是通过进攻型的多元化,到新的领域去获取更多的 利润;二是通过防御型的多元化,将部分资源配置在不同 领域以规避风险。 对过于依赖某种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来 说,或早或晚都会面临资源枯竭、无米下锅的危机,与其 等到危机出现时再另辟蹊径,不如提早做好准备,增产不 2.1夕阳产业危机下的多元化 任何行业都有生命周期,当企业所处的行业步入成熟、 衰退阶段,为了避免破产倒闭,就必须实现战略性产业转 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是进入新行业后,企业同时在 原行业和新行业领域经营,但原行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行 业比重逐步上升;二是通过进入新的行业,逐步从原有行业 中撤出,将“生命线”建立在新行业领域中。 数码时代让许多产业面临夕阳西下的危机,比如唱片 依赖原有资源的新产品或者寻找新的替代资源,防御可能 出现的风险。 2.4产能过剩危机下的多元化 对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短缺经济时代已基本结束,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 品滞销的现象,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展开恶性竞争。 在产品需求量接近饱和、市场占有率相对固定的条件下, 为谋求发展,企业进行创新就不可避免。通过技术改造、 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改变性能、用途,实现产业 内升级。产能过剩是相对的,现有产品消费市场出现了饱 和甚至超出了市场需求,不代表产品永远过剩。 在我国钢材市场上,尽管一部分品种的板材出现了过 剩,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赖进口。这些进 口钢材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冷轧、特厚板、高温合金板 业、传统底片业、纸媒业等。为适应市场变化,聪明的纸 媒领导者早已悄悄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增设电子媒体,与纸媒合纵连 横、共同抗击市场挑战,探寻新的生存方式和盈利模式。 2.2单一产品危机下的多元化 生产单一产品、从事专业化经营,很容易受宏观经济 不景气的影响,出现全面亏损。实行多元化经营,能避免 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或受环境因素 制约大、经营上易产生波动,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业 务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 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多元化经营的 一等品种,这些都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空间,谁 走在前面谁看得远,谁就能抢得先机,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李 燕.集团战略与多元化经营目标研究[J].商场现代 化,2008,(31). 个主要动机。 [2]尹安伟.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危机思辨[J].企业理。2007,(5). 改革与管 2.3能源危机下的多元化 (上接第71页)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积 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材料的选用。对于一个建设项目工程从建筑、结 构、装饰装修、水电、采暖通风施工等特点,主要就是工 程所需用的材料品种繁多。而且随着房屋的技术含量的提 高、功能增多,所用的新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在工程中运 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 环节,有力的质量管理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忠于未然,能 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 提高,降低工程成本。②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范围及重 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 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 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 量处于预控状态。 用 因此在材料的购进和使用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材 料供应: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所提供的材料名称、规格、品 种以及数量,组织好货源。向供货商提供清单时一定要按 规定预留损耗,并将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尺寸、质 量等级一一注明,以免出现差错、与设计不符,影响工程 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的范围及重点为:①涉及会审设 计图纸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 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 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 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 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 在一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 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 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②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 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 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 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 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 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略) 质量和进度。②材料进场:材料应按施工的先后顺序进 场,进场后对材料要进行自检,抽样验收并报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合格后分类、分规格整齐 堆放。⑧材料的领用:材料管理员要对各种进场的材料登 记造册,严格按各分管工长签发的领料单发放材料,而且 还要跟踪检查,防止丢失,避免造成浪费。对材料进场有 入帐,领用有出帐,及时盘点清理,为严格控制建设成本 提供有效可靠的资料。④在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必须慎 重,除了检查材料的有关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外,有条件的 项目必须提前做好样板,了解材料在操作上的施工工艺, 观察成品后的状态,需检测的必须进行现场取样或现场检 测,看其功效是否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再确定新材料能 否用于工程。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①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