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0高校讲LifO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010年第3期 合作学习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互动研究的探析 丁亮张琛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作为合作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互动状况的研究,互动状况的考察多是基于 以话语分析为主的认知互动的考察。本文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既往研究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一、以任务类型取向的不同能力层 次学生的互动研究;二、认知取向研究的继续深入;三、合作学习小组分类标准的精确化;四互动研究参照标准的多样化。 【关键词】合作学习;不同能力层次;互动 1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研究于2o世纪7O年代初兴起于 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O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迄今为止已 有几十年的历史。合作学习是一个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教学实践中 都备受人们推崇并且影响巨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菲认知 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断言:“合作 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 之一 ”Ill 2基于话语分析的合作学习中互动过程的研究 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研究者们倾向于根据对话的言语功 能对话语进行编码分析,最早在Gibbs对道德褥分不同的学生进行对 话分析,把对话内容编码为表达性商讨和加工性商讨,探讨得分高低 的学生在这两类对话类型上的差异[61;又如有研究者探讨不同能力层 次学生在社会交际方面特点时候,首先根据每一句言语的单一交流功 能将其分为意见;其次在意见基础上分为具有功能沟通过程特点的情 节;最后按照合作特点分为个体对话和合作对话[51。 3合作学习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互动研究现状 能力作为一种深层特质(深层特质是指人格特质、能力水平等) , 一直以来被诸多研究者作为一种合作学习分组标准进行对学生分缱 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15]由以往的研究看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研究。 3.1能力同质组和能力异质组孰优孰劣 对这个主题的研究主要是探讨能力同质组和能力异质组在学业 成绩、互动交际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小缀在互动方面:同质 组学生的总分低于异质组学生的总分。181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能力异 质组的合作学习更为流行.原因在于异质组中能力高的学生会帮助能 力稍低的同伴 。当团队由三种能力的学生组成时,自发的同伴辅导引 发了相比较于同质组或者个体学习,低能力学生学习得更多。 也有研究表明。同质组和异质组的总体表现没有太大的差异(qⅫ。 中等能力学生在同质维中学习更有效.低能力学生在异质组中学习更 有效。lTI 团队组成也影响学习对话的特征。同质组产生更高比例的合作细 节。异质组产生更多的个体细节.低能力学生主要提出问题,而高能力 学生主要解释问题。但是.这些结论没有应用在低能力学生上目。 3.2能力异质组中各个能力层次学生之间互动情况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能力异质组中不同能力组合的互动效 应,如:能力的鼹两组合:高低组合、高中组合、中低组合的不同互动细 节以及探讨原因。 研究表明:中等能力学生在三种能力组成的异质组中的表现是得 到抑制的.但和低能力学生合作时.中等能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解释 同时学习成绩也更好Jill。高能力学生的表现和团队组成是相互 的。低能力学生作为教一学关系中的学习者角色,获益于在异质组中学 习,但和中等能力学生合作时.几乎没有进步的迹象吼 。 3-3对于特定能力层次学生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考察合作学习对特定能力层次的学生效果:通过 运用group roles和ground rules构建合作来提高中等能力学生的参与 度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以及E1语交际的能力。}Iq以及构建不同的合作 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结果发现构建合作小组时 候一优和二数困的组合方式最能促进数困儿童的学习。[2131 4今后的研究展望 4.1 以任务类型取向的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互动研究 研究内容上.目前的研究考察的是在同一任务类型中的不同能力 层次学生的互动情况,而对不同任务类型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特 定效应缺乏研究。在实际的教用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适合何 种类型的学习任务,这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2认知取向研究的继续深入 研究方法上.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尤其在对话分 析上,按照语义的言语功能采用了人工编码系统。但还仅仅局限于对 于对话分类类型的浅显描述阶段.对于对话者编码过程以及方式的异 同.涉及到深层的认知船工,也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阍题。 4.3合作学习小组分类标准的精确化 越来越多的研究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以能力作为划分标准 提出质疑:高能力学生的优势会对低能力学生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以 至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成就感[13J。能力虽然作为一种深层稳定 特质.但是因为高、低能力的差异。带来了社会认知和评价的影响,作 为客观的划分标准显得不够准确。今后的研究也旨在寻找更为客观的 划分标准。 4.4互动研究参照标准的多样化 对于合作学习沟通过程中的互动研究,既有研究采用的是话语分 析.即考察的仅仅是一种认知互动。Forman f1985)认为“研究者能直接 观察认知成长的过程,而并非不得不从前后测的表现来推断互动过 程 ”这表明,更多可观察的行为或者其他参照标准可以被拿来考察互 动过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David W.Johnson RogerT.Johnson.合作学习.第五版 M].伍新春,郑秋,张洁,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6. [2]Johnson,D.W.&Holubec,E.(1986).Revised Ci ̄le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innesota: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3]Slavin,R.E.(1995).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Bacon. [4]Johnson,D.W.&Johnson,R.T. (1999)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Competetive.and lndividualistic Learning.Boston:Mlyn&Bacon. [5]Mohammad Saleh,Ard W.Lazonder (2005).Effects of within—class ability grouping on social interaction。achievement,and motivation.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5)33:1O5—109 [6]Berkowi ̄,M.W.,&GibbsJ C,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al featuresof moral discussion Merri11一Palnler Quarterly.1983.29(4):399--410. [7]史铭之.中美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基于个案的分析.四』Il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毕业论文,2006. [8]余明.合作学习小组能力构成因素对互动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华东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5. [9]Webb,N.M.,Baxter,G.P.(1997).Teachers’grouping practices in fifth—grade science classroom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8:91一l13. [10]Azmitia,M.(1988).Peer interaction and problem solving:When are two heads better than one?Child Development 59:87—96. [11]Lou,Y.,Abrami,P.C.,Spence,J.C.,Poulson,C.,Chambers,B.&‘d Apollonia, S.(1996】.Witllin—class grouping:A meta—analysi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423-458. [12] ̄E航.合作学习认知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4,27(2):438—440. [13]王静,陈英和.合作学习小组的认知风格对其问题解决的影响.心理发展与 教育.2008,(2):102—107. [责任编辑:汤静] l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