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

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

来源:星星旅游
第25卷第118期 2009年4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lf.25, .118 Apr.2009 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 全承相 章梦青 (1.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 【关键要】 针对近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趋势,从高校教育与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 因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了高校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实思路。 词l 高等学校;大学生;违法犯罪 【中图分类号】 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9)02—0144—02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呈现 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一致的下降趋势,大学生违法犯罪案 件呈现上升态势。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 法犯罪问题,已经提上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议事 要指引、需要管教。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而大学相应的 管理、监督配套制度又跟不上,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 良文化侵袭,这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泛 情滥爱、夜不归宿、吸烟喝酒、沉迷网络、贪玩厌学等违 13程,值得学生管理部门的同志加以深入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违规犯罪现象呈现出的新趋势与成因 1、近年大学生违规犯罪现象呈现出新趋势。(1)由 一纪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无形中为大学生违法犯罪创造了 机会。(2)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素 质教育重视不够,措施不得力。高校人文道德、法制与心 理教育的软弱,是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此情况下,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就会本能地诱发和刺 激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而 自控力较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一旦遇到比较大 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失业压力 、财产型向情感型转化,呈现出更强凶残性。传统校园治安 刑事案件中,财产性盗窃案件较多,盗窃目标有日用品、 小额现金,也有手机、信用卡、电脑等高档物品。目前情 感因素引起的违法犯罪明显增多。大学生正值年轻气盛阶 段,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容易偏听偏信,情绪波动大, 激情之下实施突发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更强的凶残性,因 情杀人时有发生。(2)由普通型向智能化方向转化,呈 增大而对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前途渺茫,使他们极易产 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 也有一些大学生因性心理不健康,在受到各种暴力、色情 文化的不良影响时,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 产生性犯罪行为。 二、高校积极教育、三维引导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 犯罪的基本前提 现出更大的隐蔽性。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在违法犯 罪上明显区别于一般青年的特点是智能性。现代科学技术 的应用提高了作案能力,有的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解、 盗用他人密码以窃取钱财;有的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有的 学生为提高反侦察能力,逃避法律制裁,有针对性的学习 法律知识,违法过程显得更隐蔽。(3)由个别化向团体 化方向转化,呈现出较大的不可控性…。受老乡观念、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复杂的可控制性极难的系统工程, 只有全面发动高校全体师生力量,自觉对学生从思想品德、 哥们义气等恶习俗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开始呈现出团体 化的新趋势。团体犯罪侵害面广,成功率高,方法隐蔽, 法律观念和心理健康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与 积极引导,才能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奠定良好的基础。 侦破取证困难,具有更大的不可控制性。 2、大学生违规犯罪现象呈现出新的趋势与学校管理 教育资源不足有一定关系。(1)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规 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 学生管理难以全面到位。正值青春期的学生需要关心、需 ·1、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 生理想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以及形势教育,帮 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 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专 收稿13期:2009—02一l8 作者简介:全承相(1965一 ),男,湖南沅陵人,土家族,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博士,学生工作部; 章梦青(1964一 ),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处级干部,政工师 144 业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所学专业技能的负面功能,有效 抑制人才培养中知识越多、技术越高、行为越的消极 现象。再次,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思想政 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正确处理大学生的婚恋、经 商、违法违规等事件,消除各种矛盾,完善矛盾处理机制 和程序,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确保矛盾处理的程序公 治工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 合,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用 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情感素质。加强大学生心 正。高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校园硬件建设,从人 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增加投入力度,减少和消除大学生 违法犯罪的条件。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 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 良文化的进入;其次要建立健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 理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 克服心理障碍,促进他们正确面对两性问题、个人与他人 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边不健康因素对 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安全防范管理体 系,最终从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 以及社会问题,正确对待恋爱、婚姻与事业的关系,消除 紧张心理因素,增强协调与控制情绪的能力;积极开拓就 业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紧张这个工作难题;经常关心贫 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项困 难,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福利条 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 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能力,积极面对社会的各种挑 战。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社会交往经验不足的 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课程、社会交际 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 理,引导大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 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 思考;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放 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大 学生心理经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 理恋爱与性问题,指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 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针对大学 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高 等院校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 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并自觉同违反、 法律以及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斗争的思想意识。各高 校要强化法制教育,应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 生的法律常识教育,如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等,使大 学生在实案中学法守法,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高校应将 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并使大学生形成一个 较为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开展主题班会教 育、举行法制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全面促进大学生 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做到学习有教材、任 课有老师、课时有保证;在加强法制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旁听当地法庭典型案件的公开 审理,聘请、、和司法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 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内在的 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促使其自觉守法和。 三、高校内外配合、加强管理是有效防范大学生违法 犯罪的根本措施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违法犯罪预防教育的基础 上,还必须加强高校校园的内外管理工作,用硬的可操作 性的制度将上述主观教育层面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 有效防范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1、高校要针对自身管理上的漏洞,与时俱进地加强 内部管理,健全各类学生管理机制。为此,高校要跟上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完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切实 加强学校内部日常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 马加爵事件后,云南大学开始强化班级、院系和学校 三级分层管理责任,分级实行“学生安全零报告” 和“学生管理风险定期评估”制度,对学生宿舍的学生 住宿情况、各类学生存在的安全风险状况,严格定期与不 定期地认真检查、抽查、分析、通报,值得学习推广。要 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班级所有学生异常情况都要由 学生干部及时地向辅导员报告,辅导员必须自主或通过上 级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院系学生工作负 责人要经常组织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学生日常工作检 查,重要动态与异常情况要由学生干部、辅导员、主管副 及时报告院系党政领导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生 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组织有关专家、领导抽 查、评估各院系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向学校主管 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这些制度若能在其他高校推广,对 大学生犯罪能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2、高校应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净化校园周 围环境,创造校园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高校要主动配 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 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 系,最终从宏观管理上把大学生违法犯罪率降到最低 限度。依法依规让犯罪后的大学生受到相应的处罚也是一 种减少违法犯罪的最直接的途径,一方面它通过罚款或者 监禁等处罚大大减少和控制了违法犯罪大学生再次犯罪的 可能性,另~方面对其他的大学生也起到了一定警示和预 防违法犯罪的作用。但对于这一办法的实施应当采取克制 和因人而异的态度。因为大学生犯罪,特别是罪行不太严 重的初次犯罪,采用定罪判刑的方法效果并不太理想。如 果施之以教,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危害 并具有悔改之意后,采用暂缓起诉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 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学习、改过,效果 可能更好。高校应当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让他们在不 违背法制在原则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实行教育、 感化、挽救优先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尽可能地挽救失足青年,使他们 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编辑:程甸;校对:朱恒) 【参考文献】 [1]张黎蕊.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2]廖志平,邓岳南.论高校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安全保障体系 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08,(11):76. 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