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试论电视新闻编辑类节目如何提升融合力
李振菊
新蔡县有线电视台 河南 驻马店 463500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全媒体也在不断发的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校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媒体融合发展十分迫切。如何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提升自我工作和思想素养,成为媒体人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融媒体的特点,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应该注意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关键词 融媒体;电视新闻;编辑类节目;融合力
1 融媒体的特点
融媒体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引入度明显增大。融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广阔性相对较强,而且在新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对社会趋势的多元化都有所表现,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在提升整个社会的广泛意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是信息传播速度明显较快。在数字科技的带动下,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不仅能够运用低成本来快速传播新闻信息,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编辑者,都能够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的新闻信息传播至网络。三是信息传播质量明显较高。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于信息的掌握更加具体和全面,因此新闻信息的传播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公众的信息评估能力和对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融媒体也必须通过不断提升信息传播质量来满足用户和受众的需求[1]。
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应该注意的方向
2.1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产生,是传统媒体借助于互联网所开发出的新型媒体,其主要的技术手段全部来自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公众收发信息的频率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公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通过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设备,公众现在可以做到在接收信息的同时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出者,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快速、便捷地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户的黏性。因此,新闻编辑在进行自身工作建设时,要首先能够熟练地掌握互联网技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积极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将自身特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构建出一条更有创意、更有助于推动自身发展的道路。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更加顺畅。
2.2 情绪选择的合理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当一个社会热点信息产生之后,由于信息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只能在有限的小环境内进行传播与讨论,而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公众可以结合社交软件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和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参与社会热点讨论的人数。但是在参与讨论的人群中,一些人的思想或者言论较为偏激,引起了多数人的抵触情绪,或者由于一部分人的言论中带有煽动情绪,使得原来意见和想法不一致的人群开始互相攻击、谩骂。而新闻编辑在对产生的热点信息进行处理时,难免会被当事人以及社会所影响,使得报道出的新闻事件失去了公允,对事件中的一方产生
了偏向,这样就有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在一定时间内,就会有更多的人接收到信息,所以新闻编辑所报道的信息就可能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因此,新闻编辑无论何时都要以正确的情绪对事件进行处理,力求所编辑的新闻立场公正、客观。
2.3 注重提升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融合能力要想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类节目的融合能力,必须注重提升新闻编辑人员自身的融合能力,这既是基础,也是前提,而新闻编辑融合能力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保证知识储备的专业性,还要具备相对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牢牢把握住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媒体融合发展和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用较高的理论水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二是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融媒体时代,从节目生产到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才能跟得上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学会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伪存真,刨根溯源,增强对信息挑选、融合、编排的本领,要学会通过新的更符合受众接收的传播方式,为大众呈现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情感真挚、制作精良、互动性强的新闻节目。
2.4 注重电视新闻编辑类节目视觉传多样化融媒体新闻节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化的视觉传达效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多种传播方式,提升节目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因此,在新闻编辑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应当注重转型,一方面体现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呈现新媒体的融合优势,采用数字化手段制作集成性的新闻节目,目前,不少主流媒体已经开始尝试融合性质的新闻编辑类节目。比如,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全媒体全时空》,通过其自身旗下电视、广播、纸媒及网络新媒体等平台,通过设置多处演播室,构建了一个主持人群,让多种媒体平台的主持人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广播、网络等现场连线,实时播报观众对于报道新闻内容的看法,而在电视画面上,通过网络和APP平台,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性,同时又使电视画面特别丰富,可看性也更强。再比如江苏卫视的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眼》,节目整合了电视、网络等多平台的新闻资源,引入了微博、拍客等新鲜元素,增加了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感,新闻内容更具时效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采用虚实景结合的播报方式,让观众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些节目,都为节目融合力和黏着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
(下转第184页)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10月上 179
科技论坛随后再次下降[4]。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验不足,没有在最短时间内观测到TCU和CB,对初雷的出现、强度估计不足。同时,大雾天气给观测员提前观测雷暴现象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难。由于类似复杂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观测员应对这种情况下的经验较少,观测难度相应加大,复杂天气保障能力仍有很大提高的空间。参考文献
[1] 逯野.2016年兰州中川机场初雷天气复盘分析[J].科技风,2017,(15):121-122.
[2] 龙妍妍,干全.2013广汉机场初雷诊断分析[J].科技世界,2013,(17):81-82.
[3] 王昌双,王晓.2010年3月12日沈阳套现国际机场初雷天气过程分析[J].城市地理,2014,(22):60-61.
[4] 陈茹.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初雷天气过程分析[J].南方农业,2015,(33):192-193.
图13 3月4日04:00-14:00时温度露点差整点变化图
4 经验教训
受外界压力的影响,对天气形势的观测过于乐观。由于经
(上接第179页)
的范本,值得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融媒体已经成为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适应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也应该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类节目的融合力。为此,一方面要注重自身
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媒体的融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新闻编辑类节目的转变和创新。参考文献
[1] 李建伟,王怡冉.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编辑场域探析[J].中州学刊,2018,(11):162-167.
(上接第180页)
的。在通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使光纤通信技术更加便捷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 兴玲,甄清岚.韦乐平详解5G为光通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光纤将成为第一受益者[J].通信世界,2018,775(17):42.
[2] 杜佳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J].科技经济市场,2017,(06):98-99.
[3] 郑彩萍.“互联网+”时代给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经贸实践,2018,240(22):145-145.
[4] 梁道然.以人工智能为例浅析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8):58-59.
[5] 陈鸿,刘育猛,裴孟.人工智能与期刊发展融合的机遇、挑战和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03):11-18.
(上接第181页)
源,为实现优质节目内容的传播提供了解决途径,既发挥了传统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又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2]。
3 结束语
随着5G智联时代的呼啸而来,促使传统广电媒体与5G等新兴科技的充分、深度融合也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对此,广电行业务须积极深研相应新兴科技,以进一步加快同新媒体的深
入融合,实现传统广电向智慧融媒体的顺势转型,进而为广电行业的长久健稳发展助力前行。参考文献
[1] .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7):40,42-45.
[2] 陈煜军.“多核”协同——广播电视的融媒体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6,2(5):67-69.
(上接第182页)
的新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体系,对及时公告水土流失动态、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罗志东,曹文华,赵院,等.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5,(03):37-39.184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10月上
[2] 张成.自动化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08):99.
[3] 郭索彦.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和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17,(9):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