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王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案例咨询员主要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针对一例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男大学生进行咨询。通过咨询,来访者症状明显缓解,人际关系改善,对自己接纳程度提高,认知方式改良。这一案例咨询成功表明,当事人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针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社交焦虑 当事人中心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7-02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1.性别、年龄、年级
来访者男,18岁,大一新生。 2.家庭成员关系
爸爸常年不在家,有外遇;妈妈在家无工作;父母关系一般,在他上小学期间闹过离婚。大姐上大学,与大姐关系比较亲密;奶奶在家很有威望;二叔上过大学,是全家的骄傲。来访者是家里长孙。 3.其他
汉族,无宗教信仰,无家族病史,无重大疾病史,自认为同性恋。 (二)生活状况
来访者从小内向胆小,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很长时间是家族独子,备受宠爱。上大学以来开始宿舍生活。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诉:烦躁郁闷,不敢跟人接触,痛恨自己脸红。
个人陈述:开学以来很烦,无心学习,不敢跟人接触,感觉周围的人不友善,担心舍友会打自己。上课时候不敢和老师对视,会脸红,红的很难受。对去二叔家吃饭感觉很痛苦,饭桌上手足无措,会脸红,认为二叔二婶都对自己没有好印象。咨询几次后主动陈述自己是同性恋。
三、个人成长史
从小备受宠爱,奶奶经常教导要向二叔学习,像二叔一样有出息。小学时因家里搬迁转学,到新环境中被欺负,同时遭遇父亲婚外情,父母闹离婚。后来学习成绩不错,渐渐适应环境,高中时情况好转。上大学后各方面不适应,重新感觉到像小学时一样的无助、焦虑。 四、病因分析
(一)无明显生物原因 (二)心理因素
紧张、焦躁、适应不良等情绪无法摆脱,存在消极自我认知,认为自己“贱”,该打,对自己全然否定。来访者内向害羞,对外界评价敏感。 (三)社会因素
来访者从小备受宠爱,奶奶强势的影响,父亲外遇,父母闹离婚,二姐被送人、因搬家转学受欺负等都对来访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上大学后与同学缺少交流。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心理状态评估:敏感,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低落。
2.生理功能改变:脸红,睡眠差,偶尔有紧张出汗,无其他重大生理功能改变。 3.社会功能评估:人际交往减少,学习效率降低,与班级同学交往过少。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该案例属于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的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症状自知,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对照症状学标准,来访者只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焦虑不安,脸红心慌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来看,来访者是在特定情境下会出现,泛化不严重,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因此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抑郁症相鉴别:来访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而本案例来访者内心的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属于常型冲突,有明显的社会评价性质,持续时间没有达到焦虑症程度,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 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开始前,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平等、尊重、保密、合作等,约定咨询每周一次,共六次,每次五十分钟。 1.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焦虑,适应大学生活,能开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纠正歪曲认知,提升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 2.咨询方案
主要咨询方案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
根据当事人中心治疗法的看法,心理咨询是建设性人际关系中的一个范例,无条件积极关注、富有同理心的咨询师可以帮助当事人产生改变,适合人际交往障碍类问题。[2]
在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可以针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探讨,帮助求助者发现和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3] 七、咨询过程(共三个阶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一至第二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 咨询师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倾听等技术营造安全的氛围。 第二次咨询:进一步倾听,巩固初诊时的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基本资料。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三至第四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启发来访者思考现在症状和创伤经历的相似产生情境和周围环境的不同。
第四次咨询:讨论家庭作业,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独立承担责任、应对生活。部分对话摘录: ……
来访者:老师好像我也不完全是同性恋。 咨询师:怎么说?
来访者:我也没有喜欢男生,更没有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有乱七八糟的想法。 咨询师:呵呵,乱七八糟指的是性方面的东西吗? 来访者:(脸红)嗯。
咨询师:这个年纪关注性也不是乱七八糟的事情,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性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自己不在意,也可以幸福生活,只是在我们现在的价值体系下,还有很多不方便。 既然不符合同性恋的标准就先不要给自己定性,多尝试和异性交往。
来访者:嗯,我在宿舍开玩笑说自己是同性恋,他们有点不相信,好像也没有太吃惊。 咨询师:你们宿舍关系好像变融洽了。
来访者:可我还是很讨厌自己脸红。哪有一个大男人经常脸红的。 咨询师:哦,那关公肯定不是大男人了。
来访者:笑,老师那是不一样的,关公是大英雄,脸红对他没影响啊。
咨询师:关公是大英雄也克服不了自己脸红,也没有人因为脸红就否定他是大英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三)巩固和结束阶段(第五至第六次咨询)
第五次咨询: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接纳脸红、接纳自己。
第六次咨询:与来访者讨论去二叔家的体会,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
来访者:去我二叔家还是会脸红,但是我没有去控制,像老师说的故意体会红的感觉,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红成什么样,还是会红,但没有以前那么难受了。 咨询师:嗯,是的,换个思路感觉就会变化很多,其他方面呢?
来访者:现在跟宿舍同学关系很好了,经常打打闹闹,去我二叔家前跟一个舍友闹矛盾了,后来给他道歉了,现在已经和好了。每次去我二叔家前都会很烦躁,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是害怕吧。现在知道了,以后会尽量克制,去我二叔家也没以前那么恐怖了。 咨询师:哦,这和你刚开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主观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认为自己现在变的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敢发言,可以接受自己脸红了。
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的精神状态有很大改善,社会适应性明显增强,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客观评估:舍友评价他刚来的时候怪怪的,总是板着脸,现在好多了,宿舍氛围变好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一版:230-24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一版: 231-264. [3]Barry A. Farber, Debora C. Brink, Patricia M. Raskin著.郑刚等译.罗杰斯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