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一堂课上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感到不足的地方,现将我个人上课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注重识字和写字教学
(1)识字。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总之,生字的书写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写字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在识字的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让书写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朗读教学是重点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在读熟古诗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句。
用师生对读、补白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句指导,强化重点。然后采取多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3.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意在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结合课题,相机指导写字。
结合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字词,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用学生的自由看、自由想、自由说代替教师一句一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碧玉”和“丝绦”,想象画面,后又抓住“春风似剪刀”的特点,使学生感悟春天的勃勃生机。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总的说来,这堂课我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堂课气氛比较活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可能还不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