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功能与机制
一、文学再现世界(灯)
表现:在西方现代文学理论里,通过文学的语言、形式把事物或感情呈现出来,被称为“representation”。它的原义有符号、代表等含义,即用某个东西代表另外一个东西;它的动词“represent”的本义有“使出现、呈现”等含义。因此,文学的“representation”指的是,用文学的语言、形式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有时译为“表现”、“呈现”,现在比较通行的翻译是“再现”。它的含义包含了过去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再现”、“表现”双重含义。
1、文学是主观体验后的虚构产物,不能等同于现实。
2、文学也不能等同于作者的内心世界,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文学的五个重要的语言特征”:
第一,“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这种语言结构使文学有别于用于其他目的的语言”。(“文学”、“日常”、“科学”三种语言。)
“陌生化”(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概念:“陌生化”概念是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指的是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
“第二,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再一种错
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文学语言之中的声音和意义之间、语法结构和主题模式之间均可能产生和谐、紧张、呼应、不协调等关系;
第三,“文学是虚构”。
第四,“文学是美学对象”。这意味了文学语言的目的就在于自身——“认定一个文本为文学,就需要探讨一下这个文本各个部分为达到一个整体效果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把这部作品当成一个旨在达到某种目的的东西,比如认为它要向我们说明什么,或者劝我们去干什么”。
第五,“文学是文本交织的或者就自我折射的建构”。
二、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相辅相成)
1、文学的审美功能(无功利性):
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人们关注文学的美感,所谓美感就是文学阅读制造的审美欢悦。文学提供的生动形象肯定是攫住读者的首要原因,美感的生动是由于基于现实基础上的想象和虚构。无视美感的存在不啻于无视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奇异之处不仅带来了读者的美感,而且,形象的特殊、个别、感性时常突破了各种观念对于生活的固定阐述,显示出另一些被忽视、被遮蔽的内容。文学没有增添这个世界的物质,但是,文学的阅读带来的美感改变了这个世界。各个作者对美感的评价——尽管上述作家对于美感的评价截然相反,但是,他们无不承认文学对于世道人心的潜移默化。显然,这种力量是机、大炮或者种种雄辩的理论语言无法代替的。
2、文学的社会功能(功利性)
文学的社会功能指的是人们认识到文学内容的社会道德效果和政治、文化影响力与社会之间存在某种直接的关系,由此强调文学的功利色彩。
a、国家政治的展现
b、对社会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
c、塑造文化认同
3、极端的文学功能观
a、唯美主义
b、文艺社会学
4、当下文学社会作用的边缘化
a、媒介形式的多样化
b、知识分工非常细
三、文学机制
与文学创作和传播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环节,比如作家的身份、作品的出版制度、文
学的研究评价以及读者群体的构成等等。
1、文学机制的几种样式
a、文学的传播形式
b、作家的身份
c、作品的出版制度
d、读者群的构成
2、文学机制和文艺社会学的区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