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2013年6月 台湾农业探索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NO.3 June 2013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探析 周法法 (三明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摘要: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深入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该文从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运行结构、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个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机 制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路径,同时也提出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 金互助运行机制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13)03—0047—07 Analysis o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Mutual Fund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ZH0U Fa-fa (College of Manage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 ian 365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the shortages of funds become the major bottleneck in it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1veeffective1y this probl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mutual funds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operational structur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nd operational results of internal mutual fund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on this basis the running path of mutual fund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was built.Meanwhile,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operating mechanism of mutual fund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mutual funds;operating mechanism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农民专业 合作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呈现井喷之势。但内部发展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 业合作社内部成员的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本文对 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旨在进 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健康持续发 展。 合作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2009 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 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允 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L】],2011 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 资金互助社,2012年中央l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组织生产经营决策以及 人、财、物等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也 是指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保证各项工 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这些都为农民专 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组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 基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的基本 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完成的关系总称口]。农民专业合 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 资金互助业务过程中内部各功能要素之间相互关 原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全部或部分成 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出资入股,组成仅限于成员内 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带规律性的内在运行原理。 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将决定合作社生命周期, 从而有力推 部间的借贷基金,然后按照相应的贷款方式贷给生 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的成员,从而以满足专 收稿日期:2O13一O5—21 动组织的发展。同时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过程 作者简介:周法法(1985一),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金融.E 48 台湾农业探索 2O13年6月 既是一个内部人员联合过程,也是内部资金要素配 置和组合过程,具体体现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 投入一过程产出一结果的经济学原理。因此,对 于合作社开展的资金互助这种特殊业务运行机制分 析就必须要从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运行结构一过程 一结果等方面来考察。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能否成功有效地运 行,关键要看其运行机制的结构构建,合理有效的 运行结构是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重要前提。由于 目前资金互助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化发展的新阶 段,所以如何构建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运行结构成 为了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 分。因此,有必要对其运行结构的因素做具体分 析,从而健全组织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进而使整 个运行机制系统有效运行。 1.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组织结构 (1)机构设置。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 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是一脉相承的,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过程中,依托合 作社所特有的属性来设置组织机构。作为一种社员 之间的互助合作组织其正常运营通常会设立三会一 层的组织管理机构,即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 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这既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法》,也符合《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的规定, 是全体参与资金互助成员的自治组织。 (2)组织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是 “人的联合”,其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更离不开人的 因素。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资金互助过程 中由于组织内部参与资金互助成员的所持的股金不 同,从而客观上造成了“核心成员”和“普通成 员”之分,致使组织成员间的关系松散、联系较 少,普通成员参与不到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管理中 去,普遍认为自己和组织之间就是一种简单的借贷 关系,不会真正去关心组织的未来发展。 (3)规章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规 章制度是资金互助有效运行的标准和规范,不仅对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工作起到说明规范的作 用,同时也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保护了组织成员 的正当合法的利益,从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激励组 织成员工作的作用。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章程制度规 定社员必须按照“入社志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参 与合作社资金互助,从而明确了成员的入社资格、 承担相应责任的职责以及组织对内部成员的身份定 位。此外,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规章制度也要求组织 执行“三会一层”的决定,按照合作社资金互助章 程开展资金互助活动。 1.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治理机制 (1)激励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激励机 制作为其治理机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双向委 托代理的结构。这是由于合作社向成员提供资金服 务时,合作社管理者是代理人,成员是委托人;而 成员向合作社提供股金时,合作社管理者是委托 人,但成员则是代理人。对于合作社资金互助成员 而言,其在组织中具有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 份。因此,对其的激励就是如何分享剩余索取权。 合作社把参与资金互助的成员投入股金按照一定股 息和盈余返还进行分红,从而把成员“收益”和 “人股金额”联系起来,以此推动成员与合作社发 展资金业务关系,增强成员的合作意愿;对于合作 社资金互助管理者而言,由于其在合作社资金互助 运行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资金互助运作效率。所以通过满足成员 的物质激励和管理的精神激励,可以调动成员加入 组织的积极性和发挥经营管理者才能的主动性,并 使他们不断地为合作社做出贡献,推动合作社资金 互助持续发展。 (2)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权力部门对组织的 经营决策过程、结果进行有效审核与控制的制度设 计。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监督机制是参与资 金互助的成员和政府主管部门直接或通过建立监督 机构对合作社资金互助活动的过程、结果所进行的 相关审核、监察和督导。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监督机 制具体可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其中内部监督 机制源于合作社的权力机构,主要是“三会一层” 监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能否按照组织的整体利益 要求来进行合作社的资金互助活动。在外部监督方 面,就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主管部门要时刻督促合作 社资金互助活动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相一 致,确保其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平等地行使各项 权力。 (3)决策机制。对于任何一个具有市场主体地 位的组织来说,不管其规模的大小或具体属于哪个 行业,它都蕴含着决策机制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 社也不例外。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 经营决策以及关系到组织命运的重大决策。正确而 第3期 周法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探析 49 及时的决策,可以使合作社资金互助活动由小变 大,由弱变强;反之,如果决策失误,也会使合作 社资金互助活动由强变弱,甚至被淘汰_2]。从目前 助的业务。从目前全国合作社资金互助股金设置来 看,其可以按不同类型分为四种:资格股、投资 股、流动股以及国家社会公共股。 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情况看,大部分合作社资金互助 的决策机制主要体现在决策的选择和机构。民主化 决策是合作社资金互助过程中执行决策的最好选 (3)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益分配。农 民专业合作社是“对内服务,对外盈利”的互助性 经济组织,农户对合作社的制度需求源于对其维护 和增进成员利益的功能预期。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 择,即合作社在开展资金互助遇到的重大决策必须 由该组织的全体成员或成员代表召开股东会议决 益分配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使成员不仅能享受 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实行“一人一票”制的决 策方式。这种经过全体成员或成员代表讨论的决 策,可以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合作社“民 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从而使组织的决 策更富有实际可操作性。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过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过程是农民专 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主体,也是整个组织运行的转换 器,其决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功能的发挥,直接 影响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效果。同时建立在合作 社资金互助运行结构之上的运行过程,也是整个资 金互助运行机制系统的灵魂,其建立和发展有助于 合作社资金互助整合运行机制系统中各要素资源, 优化合作社资金互助内部资源配置,协调好其与运 行机制系统的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组织持续长足地 发展。 1.2.1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资金筹集机制 (1)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资金筹集渠道。 资金筹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首要业务, 也是资金融通过程的起点环节,在合作社资金互助 发展过程中资金筹集是其开展资金互助生存、发展 的基本前提,体现了资金的源泉和流量。从资金筹 集的来源看,合作社互助资金筹资渠道可以分为内 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是指合作社内部成员 交纳的股金或者合作社资金互助所产生的盈余利润 的投入,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合作社互助资金来源的 主要模式;外部渠道是指合作社从外界所融入的互 助资金,其主要包括:接受社会捐赠资金、政府扶 持资金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2)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股金设置。所 谓股金就是合作社成员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 互助所缴纳的资金。股金设置是专业合作社对其所 筹集资金的按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合理的设计 和布置。合理有效股金设置将有利于充分调动成员 入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充实合作社资金互 到资金互助金融服务,而且还能得到资金互助环节 中的初次分红和二次分红。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益 分配是根据成员存人的互助资金额度来确定的,目 前福建省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益分配制度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①只要参与资金互助的成员都可以享 受分红的权利;②只要存入合作社的定期互助资 金,合作社除按同期、同档利率对其进行结算外, 还对达到一定期限的成员定期互助资金,提取该成 员存人金额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初次分红的红利; ③成员存入的互助资金不论数额大小,在一定期限 上可享受二次分红;④合作社资金互助部门每年年 终在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审核当年盈余状 况,提取公积金和准备金后,从盈余中提取总额一 定比例的资金对成员进行二次分红;⑤成员存人的 定期互助资金,如果提前支取,则如数归还一定比 例的初次分红,且不能享受二次分红。 1.2.2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资金借贷机制 资金借贷业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主要 职能之一,也是合作社是履行金融职责的主要形 式。其决定着合作社资金的分配和流向,不仅关系 到合作社资本的积累,而且关系到合作社资金互助 的经营风险。因此,合作社办理资金互助借贷业务 必须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公益性及成长 性等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借贷资金的申请、审核和 回收制度等资金借贷机制,做到事前确保互助资金 的流向,提高互助资金的利用效率。 (1)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申请制 度。参与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成员在向合作社申请借 款时,首先成员要向合作社提出贷款申请,贷款的 申请实行预约制度,进行贷款的预约登记,填写贷 款申请表,成员填写的贷款申请表中的信息包括自 身基本状况、资金需求状况、借款用途、数额、期 限、担保状况和还款时间、能力、措施以及户主签 名、社员签名等。除此外,成员在提出贷款申请 时,还必须填写借据和贷款申请与承诺书。成员提 50 台湾农业探索 2013年6月 交贷款申请后,并由业务员及时向理事会汇报,理 事会负责人根据成员提出的申请,对其经营状况、 信用品德、还款能力审慎调查,从而保证贷款的可 追溯性和安全性。 (2)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审核制 度。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审核制度主要是指合作 社资金互助部门对成员所提交的贷款申请材料的合 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检查的过程,并形成独 立系统的文件。就审核的方式而言,合作社资金互 助审核具有系统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合作社资金互 助的贷款审核制度主要是在审核成员资信状况、经 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对所借资金的投资 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审查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最 后确定是否能给予贷款。对于贷款条件考察合格的 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公示,对暂不符合条件的 成员要作出充分解释说明。申请人在获批准借款 后,理事会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并在一定时间 内将款项发放到成员账户。 (3)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回收制 度。贷款回收是借贷机制运行的终点,也是最为关 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能否 维持一个良性的循环。成员借用的互助资金到期后 一般采取一次性偿还本金和占用费,资金互助管理 部门在贷款到期前几日内将到期本金和借用资金占 用费结算出来并通知借款成员。还款时,还须合作 社会计开具收据,出纳和还款人签字。当贷款在回 收途中遇到无正当理由不还款的,首先追究借款成 员的直接责任和担保成员的连带责任,可直接向担 保人索要,坚决追回借款本金和借款占用费,同时 给予相关的处分,处分由理事会提议,通过民主程 序召开成员大会讨论,取消成员资格。当借款到期 后,确实因客观因素不可能如期全额归还的,借款 成员又公认诚信、有能力后期还款的,可以理事会 认定,民主评议,采取适当形式,给予合理的处 置。对借款到期后,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借款无力 归还的,如仍有能力偿还的,可给予以上情况的减 缓;若确实无力归还的,要严格对待,首先要由成 员提出申请,经理会派人实地核查,并经全体成员 大会评议表决,给予豁免其借款。此外,还款时, 合作社会计必须开具收据,出纳和还款人必须签 字。 1.2.3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定价是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实现持续发展的 核心,它既可以调节合作社互助资金的供给与需 求,并使二者趋于平衡,进而合理调整成员生产经 营活动,又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促进合作社合 理运用互助资金、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 率。合作社资金互助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是 一种弱势群体的合作与联合,具有“合作制”和 “支农互助”的双重性质。所以在利率定价中合作 社必须选择合理的利率定价模型,使其既不成为高 利贷,又能展现合作精神,方便成员,保证微利持 续运营 ]。根据已有的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利率设置 来看,大都是采用贷款期限与利率水平同步变化模 式,即随着贷款期限的延长,利率水平逐渐提高, 设置可能低于、等于或超过同期银行同档贷款的利 率。这样的利率约定防止了贷款风险,促进了贷款 的短期化,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从而更多的满足 成员的资金需求。 1.2.4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风险控制机制 (1)资金风险控制。资金风险控制主要是指合 作社在资金互助活动中要加强互助资金的管理风 险、业务风险以及运行风险控制。在管理风险的控 制中要明确互助资金管理机构的组成、职责以及组 织重大事项的决定形式;在业务风险的控制中要明 确互助资金的来源与构成、互助资金构成的特别规 定以及互助资金运作的禁止性规定;在运行风险的 控制中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条件和借款资格,严格 审查借款用途,坚持互助资金的借款是小额借款的 原则和坚持互助资金为短期借款的原则以及充分发 挥会员相互监督的作用,严格执行内部监控制度, 严格控制借款占用费率水平,从而保持资金循环借 用的有效运转,确保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 (2)信用风险控制。合作社资金互助的信用风 险是指组织成员不能履行合约而给合作社造成损失 的可能性。作为以内部入股成员为贷款对象的合作 社资金互助组织,尽管内部信息对称能降低道德风 险,但由于部分成员信用意识淡薄,或因自然灾 害、市场变化等影响到还款能力,而致使成员不能 及时还款而出现信用风险 ]。合作社在开展资金互 助的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立风险 准备金制度、信用档案制度以及担保抵押制度。在 风险准备金制度方面,即合作社在开展资金互助业 务过程中为应对特殊情况下资金兑付需求时是否每 年根据运营情况按人社资金总额的百分比计提借款 风险准备金;实行资金投放限额管理等制度。在信 第3期 周法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探析 51 用档案建设方面,主要考察是否为每位成员建立诚 信档案,然后根据成员借贷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建 立惩罚机制等制度。在担保抵押制度方面,合作社 是否严格资金投放手续程序及回收责任制,实行借 款人、担保人偿还责任连带追究制和经手人清收责 任终身制;在与其成员签订贷款合同时是否加入担 保、抵押环节等。 (3)操作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是指合作社资金 互助在日常经营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损 失。资金互助作为农民自发形成组织形式,其经营 的内容是一种以货币为主体特殊商品。因此其在资 金互助活动中能否不断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和加强安 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减少操作的随意 性,对促进合作社资金互助深入开展是不可缺少 的。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而言,合作社能否明确财务 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 规章制度及项目有关要求,会计能否做好账目核 算,出纳能否做好现金业务工作,各种专用印章是 否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账户是否 采用专款专户管理等。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而言,合 作社在开展资金互助的过程中是否拥有办公场所, 置办防火防盗、防抢防袭、实时监控等硬件设施; 是否采用各种方式对成员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等。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结果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结果既是对资 金互助运行机制的结构和过程作用的反馈,也是合 作社资金互助的保障,是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的特 定结果。在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活动中,如果其运 行结果好,这就有利于充分调动合作社成员参与资 金互助的积极性,拓展合作社的发展领域,从而为 合作社资金互助活动带来有利的社会影响,促进组 织永续地运行。因此,文中将把资金互助运行结果 具体划分为服务对象结果、经济效益结果、社会影 响结果。 1.3.1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主体效率机制 主体效率是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服务对象结果, 是资金互助成员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提供资金要 素和服务对服务质量、效率、效果等方面的反馈。 也即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对成员主观方面的 影响效果。其体现的内容主要是成员对资金互助的 满意度、价值感知度和忠实度。也即内部成员通过 自身加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后所产生的归宿 感、安全感、主人翁感以及通过向内部成员入股、 借款和还款等意愿所培养的忠实度_5]。 1.3.2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社会效率机制 (1)社会效益机制。社会效益机制也即社会效 果的绩效,主要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对其 他产业的带动以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 响。主要考察以对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民专 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存在和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资料 购买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能力,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能力, 提高农村相关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推动农村金融 发展、带动地方闲散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以及合作社与金融知识普及等方面的积极影 响。 (2)经济效益机制。经济效益机制是可以用货 币衡量的合作社资金互助所获取的盈余收益以及给 成员带来的额外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 经济效益主要可从两方面来概述:一是合作社资金 互助的盈利水平,二是增加成员收入,改善成员的 生活水平。其中盈利水平既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 互助的重要目标,又是最大限度服务成员、增加成 员收入的资金保障。 2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路径 生成 通过对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 制的分析,可发现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运行机制 开始于成员在资金需求发生机制作用下成立资金互 助的组织架构,产生于组织的运行过程,终于组织 运行的结果,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构成了农民专业合 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路径 (图1)。 运行结构是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基础或 载体,是合作社从成员资金需求出发,实现其各项 功能,即合作社资金互助内部参与经营活动的各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运行过程作为合作社资金 互助运行机制的核心或内核,是合作社资金互助目 标得以实现的转换器。合作社在资金互助过程中诸 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该部分主要强 调资金互助的筹集资金、资金借贷、利率定价、风 险防范过程等诸多行为;运行结果是合作社资金互 助运行的表现形式以及资金互助持续运行的保障。 也即在合作社资金互助过程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结果。该部分主要包括主体效 52 果机制、社会效率机制等。 台湾农业探索 2013年6月 民专业合作社为了实现其资金互助的功能和预期目 标所建立的组织运行结构、采取的过程等及由此带 来的符合组织持续发展的结果。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运行路径实 质是合作社资金互助功能的实现。具体而言,是农 图1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生成路 3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 机制的对策建议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是一个 全方位、多角度、长期的过程。通过对农民专业合 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分析,笔者认为完善农民 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对策应主要从以下 两个方面进行。 3.1 完善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内部运作机制 加以规范管理,保证借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 收益性及成长性l_7]。第四,加强风险管理。合作社 资金互助机构应根据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当地经济 发展水平、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 况等因素,确定不同授信额度,建立授信制度l7], 同时合作社每年要根据运营情况按互助金总额的 8 至10 预留备付金。第五,合理设计利率。制 定既适应农村特点和成员借款目的又符合自身特色 的可持续资金互助借贷利率。 3.2健全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外部支撑体系 第一,优化组织结构。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要 严格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切 实建立健全“三会”制度,规定好各自的职责、权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明确 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农民专业 合作社法》,把合作社资金互助纳入法律框架,同 时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合作社资金互助方面的文 件,明确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性质、宗旨、业务范 围、操作规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构 建外部融资渠道。分别加强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与 限和互相之间的制衡关系;针对当前多数合作社资 金互助发展过程中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合作 社应从实际出发,按照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制定 示范性章程和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及积累 机制,明确成员财产在组织中的归属以及利益和盈 余返还。第二,完善管理机制。对于成员个人合法 财产入股参与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应按其股权大小 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当地农村小额信贷 组织的业务对接,逐步扩大支农范围,拓展外部融 资途径,同时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政府要承担建立 分配基本权利,理顺产权关系;依据相关章程设立 机构,合理确立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理事长以及监 事会和监事长等主体的决策权,明确合作社重大决 起包括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合作保险等形式的 农业保险体系,从而帮助农户分散经营风险,降低 合作社资金互助贷款风险[8]。第三,构建农村互助 文化。合作社在开展资金互助过程中应按照诚信、 互助、合作的理念开展金融文化建设,将信用农户 策的程序,确保理性决策。第三,严格借贷流程管 理。加强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时对贷款申请、 贷款审查、贷款保证、贷款审批和贷款监督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