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星星旅游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村级班子是组织和领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核心力量,是夯实党的领导,解决农村问题的“牛鼻子”。如何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激发“领头雁”活力,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一方和谐稳定的关键要素,更是当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村级班子 建设 实践与思考

1 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现状

村级班子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龙头,优化班子结构配置是基层组织战斗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县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突出年轻化、知识化、致富化标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经过历次调整,当前我县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全县村两委干部队伍班子结构不断优化,村官队伍凸显活力,运行机制日趋规范,工作业绩普遍得到认可。

2 当前村级班子建设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肯定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同时,应该看到,与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谐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村级班子建设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有欠缺,制度建设相对不完善和党组织地位受挑战上。综合分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村级班子成员“双带”能力不够强;二是村级班子缺乏后备力量三是许多村集体经济还很薄弱;四是村两委关系不和谐。

3 进一步完善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班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选好配强班子,将为构建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奠定人才、智力基础。我们认为,需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3.1 探索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1)创新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深化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制。在试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面,规范操作过程,解决因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宗族矛盾突出、一时无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造成的村级班子建设被动局面。二是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创新村干部选配方式,在坚持从本村内部选配村干部的同时,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下派、回请、公开招聘等途径,鼓励外出创业致富能人、退伍军人、有经营管理才能的进程务工人员回村任职,选派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优秀人员、退居二线人员到村任职。

(2)健全后备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后备人才库。结合干部评议等方式,通过组织举荐、群众推荐、统一招考、综合审定等方式,注重从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等能人中选拔后备干部,同时强化党委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调整充实。二是搭建培养平台。通过组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提升后备干部文化理论素质。及时安排后备干部到村两委任职,交任务,压担子,注重在急重难险事件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考察锻炼后备干部。三是畅通使用渠道。届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原则上要从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中考虑,村党组织班子换届时,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应列为候选人预备人选。

(3)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加强理论培训,严格推行村干部轮训制度,用好每月固定学习日,确保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还要以“村干部论坛”、“乡村大讲堂”等形式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鼓励村干部参加继续学历教育。二是积极改进培训的内

容和方式。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通过任职培训、示范培训、素质培训、基地培训等多种形式,致力于提高村干部管理村务、发展经济、化解矛盾、团结群众的能力,不断创造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三是鼓励村干部在岗自学。积极引导村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继续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4)、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保障机制,其他村干部报酬,由乡镇(街道)按照其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取得的工作实绩及当地财力等情况,妥善研究解决。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

3.2 强化村级组织运行能力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物业资产,开辟集体物业增收新渠道。鼓励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土地、山地、资产等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现代农业项目,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增加收入。结合村镇规划、中心村建设和农村宅基地整理,统筹建设商铺、厂房等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的能力。

(2)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选派力度,对新农村建设任务重、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信访问题较多的村,由乡镇(街道)党(工)委选派年富力强、有丰富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专职指导员。

(3)改进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和村委会“自荐海选”等选举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注重村干部特别是班子主要负责人人选的素质和条件把关。坚决惩治干扰破坏选举等问题,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3.3 健全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1)健全考核约束机制。一是合理确定考核目标。根据各乡镇(街道)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六承诺”机制,合理制定村干部任职考核目标。二是严格进行目标考核。深化村干部“履职模范、践诺先锋”集中评议机制,以“上下联动、三方评议、全面覆盖”的模式考评村干部业绩。三是重视考核结果运用。把评议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结合村干部底线管理,对完成目标任务不力和民主测评结果不理想的村干部,根据程度不同,采取诫勉谈话、限制换届自荐资格、组织调整等方式进行整顿。

(2)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决策。进一步深化村级重大失误决策“五议两公开、阳光八步法”制度,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推行“阳光议事决策日”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始终,从内容、形式和程序上加强指导,确保真正取得实效。

(3)拓宽村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的内部自我监督。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深化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村干部行为规范》、村务民主决策“五议两公开、阳光八步法”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二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村级“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档案。三要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对村级“一把手”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的村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四要严肃正常工作日制度。为确保工作精力,继续执行村干部正常工作日纪律,人口在1000人以上或经规模调整的村,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0天;人口在1000人以下或未经规模调整的村,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5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