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走笔 别到了十二至十八之间,山村的夜晚被 月亮照得是明晃晃的。我常坐在院子里 的石桌上,就着月光看书,直到有一天 有一位读书人到我家去,看到我在月下 读书,就对我的父亲说,孩子这样读书 光线不够,时间长了就把眼睛毁了,从 那之后我才不在月下看书了。 我上小学时没有课下作业,月下看 的书大都是闲书,也就是课外书。 不在月下看书了,月光的诱惑反而 变得更大,每当吃了晚饭,就背着父母 悄悄溜出了家门。这时的村子里已是人 声鼎沸,声音都是孩子吵闹时发出的, 他们早已占领了村头最有利的位置,有 玩大尾巴狼的,有丢手绢的,有叨鸡 的,有捧轱辘的……最刺激的是藏猫 从阳台上转身的瞬间,透过东南方 高楼的缝隙,我看到了月亮。这一刻让 我惊讶不已,继而是一阵惊喜。 我看到月亮了,我已经多长时间没 有看到月亮了?在北京住久了就养成了 一峪村,我小时候白峪村还没用上电灯, 虎,有人藏,有人找,藏的范围没有限 制,所以找的难度很大。好在月光很 亮,村子也就那么大,能藏到哪里心中 大致是有数的。一次轮到我藏了,想来 想去无处藏身,正没主意时突然发现一 户人家的粪坑里填的是才铡的黍秆,我 更没有电视,晚上就盼着月亮早点升起 来,一月能抵万盏灯啊。 月光下的村庄虽不似白天明亮,但 也像洒了一层如水的银辉,轮廓清晰, 个习惯,晚上伏案写作,一般不遥望 凸凹有致,朦艨胧胧中能看到一扇扇门 窗安静地进入沉思的境界。偶尔会看到 窗外,因为窗外看到的都是混凝土筑起 的高楼和耀眼的灯光。 京城的万家灯火和彻夜闪烁的霓 不管粪坑脏不脏,就平着躺在了粪坑 里,把周围的碎黍秆搂起盖在自己身 哪扇窗口里有一点点灯光射出,由于太 瞎,使安静的村庄显得更加安静。 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照明只能用煤 油灯,就是将一个用空了的墨水瓶灌满 上。盖好之后屏着呼吸等小伙伴们来 虹,把每个夜晚都照得如同白昼,我最 爱看也最想看的星星和月亮,全被灯光 遮盖了。今晚怎么就看到了月亮了呢? 大大的、圆圆的,虽然在雾霾笼罩里有 点泛红,而不是心目中的大银盘,但我 毕竟看到月亮了。她是那么胆怯,她是 那么害羞,好像北京的夜空不是她的领 地,而是个误闯误撞的侵入者。我忙看 找。大概十多分钟后,有一寻找的伙伴 找了过来,我心中非常紧张,怕没有盖 严被他发现。他可能也看到了粪坑里的 黍秆 跑进粪坑在每个位置都重重地踩 煤油,铁皮瓶盖上钻一个洞,弄一撮儿 棉线从洞中穿过,叫灯捻。灯捻一端在 煤油瓶里,一端在瓶外面,等煤油洇上 来之后把上面一端点着用以照亮。一斤 几脚,有一脚正好踩在我的肚子上 我 咬牙没有叫出声。他走了之后我赶紧爬 了起来,肚子被踩得生疼,就悄悄跑回 煤油六七毛,顶一斤猪肉的价格,是相 当贵的,家中没钱买,点灯时为了节省 家睡觉了。第二天听说他们为了找到 我,翻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直到月亮 落去才宣布,因没有找到我算是我方获 得最后胜利。他们不知道我早已钻进被 窝睡着了。 冬天夜长昼短,月夜也就有更多的 发挥空间。那时晚上的文化生活异常单 调,除了孩子tfJfl',g游戏,就是听大人说 瞎话,听说书艺人说书,跑到别的乡村 去看露天电影或样板戏。大人们说瞎话 日历,岁在丙申十一月十五日,正是隆 冬的圆月之夜。此时北京的窗外是寒 令 的,我不知泛红的月亮是不是被寒 令冻 红了脸庞? 用油,不能把灯头挑得太大。所以经常 是灯火比黄豆粒大不了多少,在这如豆 的煤油灯下,母亲纺线、纳底子、做衣 服,我在这灯下看书写字,为了提高亮 度,还要把灯放得尽量高~点,即使那 样看东西也费劲。这样就盼着有月亮出 来,农历初八之后到二十之前,月亮虽 有上弦下弦升早升晚之分,只要升起 来,只要不是阴天,都比煤油灯亮。特 久久望着这罕见的月亮,脑海蓦然 就想到了故乡夜晚的明月,月亮下的白 峪村,白峪村里那惬意的、原生态的静 谧和喧闹。 我的家乡在中原大地上的神后镇白 昆仑走笔 说的其实都是民间故事,因晚上舍不得 影的内容早忘到了脑后。对山村的孩子 们来说,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去 有在有月亮的;麦晨赶路才不会被石头绊 倒。由于起得走,赶到镇上时天还没 点灯费油,都是在黑暗中说,孩子们也 就在黑暗中听,黑暗中像瞎子一样什么 也看不见,只能听说话,所以就叫说瞎 话。说瞎话的是大人,听瞎话的是孩 子,大人经常说的是“牛郎见织女” “恶狗吞月亮”“大头贼”“神偷李”之 类的瞎话,有时也会说些鬼啊神啊的瞎 话吓唬孩子们,弄得我们经常是听了瞎 话之后吓得不敢一个人回家,生怕故事 里的妖怪会忽然从黑影里蹿出来把自己 掳走,没有同伴的孩子听完之后一定是 要说瞎话的大人死跟着才敢回家的。 看了,敢于在夜晚的山路上行走了,这 就是值得炫耀的经历。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我和几位 亮,就坐在月光下满怀希望地等着黎明 的到来。月亮渐渐暗淡的时候,集市上 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顾不上看热闹,卖 了货物赶紧往回赶,赶到家中不误吃 早饭。 小伙伴跑 ̄14W后街看铜器,就是闹元宵 时上演的狮子、龙动等节目,铜器结束 时将近午夜,我们开始壮着胆子往十里 外的村庄回。开始都还边走边说笑,可 快走到一半的时候,进入了山区,黑压 在月亮下玩游戏、听书、看戏、劳 动,月亮就是山村的第二颗太阳。不过 这些只是月亮的应用功能,还有一个更 重要功能只有孩子Ii] ̄ll道,她是少男少 女们的好朋友,谁有了开心的事,烦心 的事,解不开的心事,羞于对人说的 事,都会对她倾诉。有时爬到房顶上, 有时坐在树桠上,有时趴在后山的草地 压的大山使我们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 气。特别是月光下那赶不走躲不开的黑 影子,始终跟着你,虽知道是月亮照出 的影子,依旧怕得不行。此时我们没有 地方可去,这时就看到路边的打谷场上 有一间破草屋,有人提议躲到小屋去, 听说书艺人说书是大阵势,全村百 十号人围在一起听,说书人一般自己手 上拉着弦子打着快板,脚上套着一木棰 敲梆子,摇头晃脑,唾沫四溅,说的大 都是英雄人物II(I奇故事。听得最多的 里,望着月亮发呆,然后告诉她我喜欢 上了谁家的谁,而谁又是最讨厌的人, 我以后的理想是干什么 要娶谁当老婆 ……我们就在IIIII、司小小的草屋里,带着极大 的恐惧,坐在麦秸草上熬到天亮。 小孩子在月光下是以玩为主,大人 们就很少有这种乐趣,因为有很多农活 是《十大英雄传》,每当听到英雄们被 敌人捉住,“但见四肢不动,不知五脏 说这些的时候,月亮会瞪大眼睛很 认真地听着,并永远为每个人保守 秘密。 如伺”的时候 说家就会戛然而止, “且听明晚分解”,弄得全村人第二天一 在等着他们去做,经常一干就是半夜, 月亮下山之后才收工。月光下最壮观的 人(i1 ̄iI说月是故乡明,这些年我走 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大漠上的月亮, 大海上的月亮,高山顶的月亮,闹市中 的月亮,无论春夏秋冬季节的月亮,我 都不止一次观察过,其实无论哪里的月 亮还是那个月亮。人们之所以坚持说自 己家乡的月亮明,那是因为故乡的月亮 照耀的是那块熟悉的土地,那群熟悉的 人,那段无忧无虑单纯明净的少年时 光,那种最初萌发的不曾沾染杂念II,D 灵。所以说,长大以后,再在什么地方 看到月亮,首先会触动思乡的神经,立 马想到了家乡月的亲切和温暖,其实那 是土地和人的温暖啊! 天心神不宁,总为英雄的命运担忧,见 劳动场面是男人们围在打谷场上捶蜀黍 穗,几十人围着一大堆蜀黍穗,每人手 里握着一根一米多长、一把粗的木棍 子,可了劲地往蜀黍上捶,那声音听起 来并不清脆,但很有节奏,在近处能听 到蜀黍籽蹦起来撞击木棒的“叭叭” 声。一通穷捶猛打,蜀黍籽从黍秆库上 脱离,没有完全脱离的 第二天妇女们 用手轻易就能把它们剥落了。 我上初中以后就成了家中的主要劳 动力,放学或假期要承担和大人一样的 劳动。生产队是大集体 不允许个人单 干,学生就显出了可以自由活动的优 谁都要问问“你说他会被打死DS?”对 方要不知道说的是谁,那他肯定是没听 说书,会被人看不起的。到了第二天晚 上,喝了汤急忙忙又跑到说书场等 着了。 听说瞎话一般是在左邻右舍院子 里,听说书是在村头或打谷场上,看电 影、看戏是要跑到外村甚至外乡去的。 晚上到外乡必须像景阳冈的告示说Iiilii 样,成群结伙才行。村与村都是山路, 崎岖不平,坎坷难行,周围山沟树林黑 黢黢的,阴森可怖,成群结伙还要有大 人同行才敢上路。在路上走得不敢太靠 前,怕前头有恶狼挡道,更不敢落最 后,怕被鬼怪拖走,都是争着往队伍的 势,私下里杀梢子,砍柴火,采中药, 然后挑到街上去卖。个人卖东西是小资 有了这永恒的温暖,游子无论在哪 里看到月亮,都会用她来比较,觉得还 是故乡的月JI=II。 产阶级行为,不能明目张胆地干,为了 不被人发现,鸡叫头遍就出发了。十三 四岁的年龄,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在 被乱石占据的蜿蜒小路上行走,全靠月 亮照明。这月夜行动是早就选好的,只 中间挤。看完电影往回走时已是半夜时 分,月亮落去,大山更加黑暗,恐惧感 突袭身上的每一个感官,人人都怕落 后,慌不择路,摔跤的事不时发生,电 (作者简介:张国领,著名军旅怍 家,多次获军内外大奖.本刊曾推出其 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