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是草原自然灾害之一,害鼠达到一定种群数量后,对农作物、牧草等植物能造成明显的危害。要防治草场鼠害,首先要侦查鼠情,掌握当地主要害鼠的种类、分布、及其数量动态,分析其发生趋势,作出鼠情预测预报。伊旗境内草牧场上常见的害鼠有长爪沙鼠、鼢鼠、草原黄鼠、土拔鼠、五趾跳鼠等,其中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长爪沙鼠。
一、长爪沙鼠的鉴别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别名:黄耗子、长爪砂土鼠、沙鼠、黄尾鼠和砂土鼠等。头和体背面中央棕灰色而有光泽,杂有黑褐色;体侧较淡,呈沙黄色,眼周形成一微白色斑纹并延伸至耳基;耳缘具短小白毛,耳内侧几乎裸露。下唇、颏、喉上部及前肢内侧毛端白色,颅骨宽短,颧弧细,泪骨发达,脑颅顶部隆凸,眶前孔大,鼻骨发达,长约为颅长的41%,其后端中间呈楔状缺刻;前颌骨后端向后超过鼻骨。门齿孔后端达上颊齿列前缘水平。腭骨后缘远离第3上臼齿后缘,中间有显著的向后突起。上门齿有纵沟,上颌前臼齿小,但明显。尾棕黄色,尾上被密毛,尾端有毛束,尾端毛束黑色,其远端的半段背面杂有黑毛,尾基足背面淡沙黄色;爪黑色,爪端色淡。体腹面其余部分污白色。
长爪沙鼠活动敏捷,多群居,不冬眠。多栖息在沙质撂荒地、固定沙丘、锦鸡儿丛、田边、地埂、道路两旁等植被稀疏、低矮的地区。植食性,春夏季取食植物须根和绿色部分;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同时贮粮,为冬季准备食物,有的洞内可贮存粮食15~30kg。长爪沙鼠不吃窝边草,白天活动,不冬眠。春秋各有一次活动高峰,大风天气很少活动,活动范围200~400m,个别可达1km。长爪沙鼠每年可产2~5胎,每胎产子2~11仔,平均6~8仔。4~7月为繁殖盛期,春季出生的幼鼠可当年进行繁殖。
长爪沙鼠的洞系结构十分复杂,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临时洞。越冬洞比较复杂,有粮仓、老窝等。一般老窝体积2400m3,距地面80~120cm,内有由干
草或碎毛等铺成的比较精致的睡垫;一个洞系内有1~6个粮仓,总体积680~1600m3。每一洞系有4~15个洞口,洞口直径多数为3.5~8cm。洞道长度可达10m,洞系占地面积小于60m2。夏季洞只有老窝,距地面50~90cm。临时洞也叫避难洞,洞道短而浅。
二、草原鼠害预防及防治方法
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控制,影响其数量,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 做好预测预报
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发生程度三方面内容。牧草返青前是草原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根据鼠情积极调配防治所需人力和机械,保证药剂供应,抓住有利时期,完成春季防治工作,并根据春季防治情况,提前做好秋季防治各项准备。调查害鼠天敌的分布及数量,春季调查样方不少于25个。调查当地蛇类、鹰、狐狸等的数量年度消长情况,了解当地植被、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观察冬季低温、积雪、雨季迟早、降水强度、春秋季冷空气活动、洪涝、淹水、冻土、旱灾等气象因子调查结果。
(二) 突出防治重点
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有很多种,概括国内外鼠害防治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要根据草原鼠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地草原技术的监测预报信息,适时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上害鼠
地上害鼠的数量与植被密度有重要关系,在茂密的草场上一般害鼠不多,在低矮、稀疏的草场上害鼠则较多。伊旗境内草原属于半干旱荒漠化草原,植被稀疏,可采用生态灭鼠、生物灭鼠、药物控制等方法。据我旗鼠害分布特点及活动规律,采取生态灭鼠和药物控制灭鼠2种方法。生态灭鼠是合理利用草原,恢复已退化的草原生态功能,利用食物链进行控制。狐狸控制鼠害时,野化狐狸控制区域要避免人为侵害,保持狐狸的生存、繁殖和控鼠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生物灭鼠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天敌和微生物灭鼠等内容。天敌是捕食害鼠的动物或鸟类,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天敌进行保护,在控制害鼠数量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有较多的天敌害鼠就不会猖獗,从而不会引起大面积鼠害,只是保持一定数量进行繁殖,维持生态平衡。但是迄今为止,利用天敌灭鼠的尝试并没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保护好草原、建设好草原是防治害鼠的最根本措施,而且适用时间长,对各方面都没有危害。生物灭鼠对人、畜比较安全,不污染环境,但所需时间长,其使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学灭鼠和物理灭鼠。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和综合防治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微生物灭鼠是利用病毒、细菌等使害鼠大面积死亡。此方法虽然能大量消灭害鼠,但对人、畜产生意外的危害。此方法能还不适宜在我旗使用。
化学方法是使用药物控制或消灭害鼠。以毒饵灭鼠法为主,使用胃毒剂配制成各种不同的毒饵,诱鼠取食,使鼠中毒死亡。近几年,国家提倡使用缓效胃毒剂进行鼠害防治。缓效胃毒剂是一种具有较长潜伏期的杀鼠剂。其最大特点是连续小剂量给药毒力明显增大。明显的优点是,它符合鼠类少吃多食的取食习性;同时,由于慢性毒力强,毒饵使用浓度很低,适口性较好;毒力发作的潜伏期长,鼠类对毒饵不产生警觉,常常在中毒后仍取食毒铒无拒食性;鼠类在服药后3~10天内安静地死在洞内,不会产生草原上随处可见害鼠的尸体,对人、畜比较安全,不导致二次中毒。因此,在使用毒饵时要耐心,不能只求快,也要注意安全,维护环境不受污染。人工投饵防治应多人并排同向前行。长爪沙鼠投饵宽度控制在10~15米,投饵量可根据鼠洞情况适当调整,但每个洞口不多于10粒。对于洞口密度较高且集中连片的区域,可以采取空中抛撒要求毒饵籽粒落地均匀,每平方米平均6~7粒,最多不得超过10粒。机械投饵喷幅宽20米,行驶速度10公里/小时。作业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利于机械行走作业。每天核对作业范围,避免重复防治和漏防,饵料投放量参考人工投饵。
2、地下害鼠
地下害鼠通过人工投饵防治开洞或扦洞投饵、利用鼠夹捕杀。人工投饵防治,投饵饵料风干至含水量50%以下即可使用,投饵后要将洞道或扦孔封严盖好。采
取20~30m行距,宽幅50cm条状投放敌鼠钠盐等慢性无壳谷物毒饵7~15粒/m2,牧民自行投放可采用均匀撒播即可,每施药量为7~15粒/m2。利用鼠夹捕杀时,首先将鼠洞挖开,布放鼠夹,以大葱、胡萝卜、甜菜等作为诱饵,把洞道覆盖上,每隔2小时检查1次。
三、强化安全防治
(一)配制毒饵时为防止误食造成人畜中毒,如使用的原药中无警告色,应加入警告色,加入的警告色应易与毒饵混和且不影响害鼠采食。应按原药要求剂量配制,C型或D型肉毒素饵料应现用现配。
(二)鼠药的保管与使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无资质人员乱制、乱发、乱用鼠药。发放毒饵时必须采取实名制领取,并严格登记造册。
(三)毒饵加工场应选择在远离社区、牲畜棚圈、地势较高且通风良好的场所,毒饵要在专用库房中保存,专车运送,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存。
(四)配制或投放人员应全面做好防护工作,工作期间禁止饮食吸烟,工具要有醒目标志,统一保管使用。剩余毒饵要及时、全部收回。
(五)投放毒饵区域应及时发出通告、设立警告牌,实施灭鼠区域禁牧15-20天,防治人畜中毒。死鼠尸体要及时清理深埋。
四、组织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统一组织供应灭鼠药品、药械,做好现场培训。
组织精干的灭鼠指挥系统,协调好各部门关系,解决好灭鼠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草场生物量和生物的多样性。
全旗范围全年禁牧,对退化草场实行补播,结合国家建设项目的经验,改良草场,保持水土恢复植被,进行综合防治。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药品:使用青海生物制药厂生产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 饵料:胡萝卜、马莲、甜菜
机械:选用宇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力喷播机,55或60型拖拉机
捕鼠器:圣兰德SD-042超声波电子驱鼠器电猫老鼠灭鼠器捕鼠器 饵料费:50万亩×0.1公斤/亩×1.5元/公斤=7.5万元 用药费:2.2吨×6万元/吨=13.2万元 机械费:5台套×0.36万元/套=1.8万元 捕鼠器:100套×120元/套=1.2万元 人工费:5万亩×1元/亩=5万元
其他:(含防护设备、差旅费、测报费):2万元
总投资28.7万元,其中地方配套3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需国家投资22.7万元。
伊旗草原站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