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3期总第371期

“互联网垣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宋之杰1,商贝贝1,郭燕平1,王浩1

剖析了“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探讨如何利用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社区家庭医生制度面临的问题,的优势,

资本资源,并构建了“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互联网整合医疗行业信息资源、医生资源、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框架。“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加强社区及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健全“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化建设;提升资源整合协调能力;社会资本支持机制。

家庭医生制度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18)03-0032-04

StudyontheconstructionofresourceintegrationservicesystemofinternetplusgeneralpractitionersSONGZhi-jie,SHANGBei-bei,GUOYan-ping,WANGHao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problemsfacedbythecommunityfamilydoctorssysteminChina,dissectedtheadvantagesofinternetpluscommunityfamilydoctors,exploredhowtousetheinternettointegratetheinformationresources,doctorresourcesandcapitalresourcesofthemedicalindustry,andconstructedtheframeworkofresourcesintegrationservicesystemofinternetpluscommunityfamilydoctors.Baseonthis,somesuggestionswereproposed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resourcesintegrationservicesystemofinternetpluscommunityfamilydoc-tors,includingstrengthening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ofcommunityandmedicalinstitutions,enhancingtheabilityofresourcesintegrationandcoordinationandimprovingthesocialcapitalsupportmechanism.Keywords:Internetplus;Communityfamilydoctor;Resourceintegrationservicesystem;FamilydoctorsystemFirst-author'sAddress:Yanshan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E-mail:isabella410@163.comCorrespondingauthor:SHANGBei-bei,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健康已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需求之一。2015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

速位居八大类消费支出首位,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给首先,人医疗体系均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究其原因,

口总量的增加直接推动医疗服务需求的上涨,且随着其次,“二孩政策”的放开,医疗资源缺口将不断拉大;

老龄化问题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0占总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人口的比重提高到17.8%,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1];再次,作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群众慢性病负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担日益加重。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医疗需求的快速释放。

相对于需求的快速增长,医疗资源供给问题逐渐

河北秦皇岛0660041.燕山大学,

‘三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HB16GL083)链’耦合升级与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河北软科学(174576231D)基金项目“‘大智移云’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通讯作者:商贝贝,E-mail:isabella410@163.com

凸显,其中服务体系不合理是造成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服务质量决定需求流的关键所在:资源决定服务质量,“虹吸”了向,优质医疗资源大多聚集在上级医疗机构,大量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对象,导致基层医疗资源浪费。国家层面十分注重基层承接能力的建设。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以需求为导向做实,贫困人口到2017年均要纳入签约服务范围。

对家庭医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

各国政府Lancet杂志首次界定了全科医生概念。其后,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L'EsperanceV等通过一个最新横向健康经济分析得出,加大对包含全科医生在内的初级保健投资会带来更好的人口健康效果[2]。我国对家庭医生概念及社区服务理念的引入较晚,直到新医改以后,国家才开始重视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年来学者对家庭医生制度

服务现状及实施效的基本概念、服务模式、绩效评价、

果等开展了研究[3~10],认为家庭医生制度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互联网能促进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资源整合视角出发,在“互联网+”背景下整合医疗资源,并构建“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以期提高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一、社区家庭医生制度面临的问题

社区家庭医生制度是政府主导的,以社区卫生机

构为依托、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经济、便捷、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全科医生概念,对家庭医生制度本土化发展进行了不断1.的探索研究,但与仍面临很多挑战。基于信息互平联台网不构健建全,

医疗双向国外相信转息诊比平难实,

台,是现实现社区卫生

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对接的关键。然而社区层面的信

息平台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

发展相对缓慢,社区内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无法与上级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等实现有效利用与共享。因此,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无法有效建立起医疗信息化桥梁,患者信息对接2.容易截至家庭2015医出生现年数空底量缺挡。

,我口国有大,服务全科质医生量参差188649不齐

人,培训

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医生总数的7%,远远低于欧

美国家30%的比例[11]。若按2020年发展目标规划“每万名城乡居民至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

,我国全科医生的缺口仍有10万~24万名[12]。此外,由于我国家庭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大多来自于转岗培训,导致专业素养较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大多注重诊疗过程,

较少关注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患者心理问题疏导等,工作内容较3.为单一,虽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然新医改不以来基层匹配,

居民信亟需医疗服务体系任提高。

度不高建设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但是社区医疗资源仍旧欠缺,在诊断、检查检验、药品服务等方面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尽管居民在概念层面已了解和接受社区家庭医生制度,但对其内涵的认知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居民普遍对签约服务内容知之甚少,既不清楚家庭医生职责也不清楚自身权利义务,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居民宁愿选择去上级医疗机构治疗,享受一站式卫生服务,也不愿选择就近签约家庭医生。

二、“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

的优势互联网将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大数据快速、高效

聚合到一个虚拟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为用户交流沟通节省时间和物力成本,

因此“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的融合,为解决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存在的

“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宋之杰等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3期总第371期

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对促进居民、家庭医生、上级医疗机构1.家提高家之间的庭医生庭良可医性以生工互动通过作和信家效息共享创造了新的机遇。

庭率

医生服务平台对签约用户

进行分类健康管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录入形式,家庭医生在平台信息终端输入健康档案号即可迅速了解咨询者的全方位健康信息及医疗

记录,避免了重复化验和检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2.作负担。

利改用善移医动患医关疗系

技术构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突破

了医患沟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新渠道。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实现全流

程线上医疗服务,切实参与到自身健康管理中来,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医患之间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家庭医生对居民病情进行持续监测的同时给予合理

的干预建议,有效控制居民疾病病程和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医3.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社促区与进医疗机构上级医疗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机间构的协通过各同服务

种医疗信息的实时共

享开展协同医疗服务[5]。远程医疗平台的构建对社区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双向转诊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居民获得便捷、

优质的服务,同时线上培训指导为家庭医生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居民在基层就可获得高水平医生团队的协同服务。

三、“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

1.医“疗互联网资源整+社合是以区家庭人医群生健康需”

资源求整为合出方发点,以式改

变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为目的,通过对医疗活动涉及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本等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最终达到“1+1>2”的效果。在利用互联网整合医疗资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信息、医生及资本等资源。

(1)信息资源整合方式。面对急剧增长的异构医疗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成为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竞争力的基础。以各类医院及社区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医疗信息集成分析中心。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结构化数据抽取整合、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处理,形成相应的医疗管理决策支持、临床决策支持、科学研究支持。在此基础上,

将居民从出生到当前全生命周期的诊疗记录,

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保健信“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宋之杰等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3期总第371期

检查检验结果、住院病程记息、诊断结果、用药记录、录、医保报销记录等,以统一规范化数据格式整合形成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应用层面的利用及医疗云平台的搭建。在信息集成中心的基础上搭建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系统,通过卫生专用网络实现居民诊疗资料的共享,以及专科医生团队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帮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可靠度。

(2)医生资源整合方式。基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构建医生资源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形式,是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关键途径。医疗云平台一侧是多家上级医疗

为机构,将其专科医生资源横向整合成专科医生团队,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医疗

按地域自愿组合,云平台另一侧是多家社区卫生机构,

负责社区居民医护之间紧密协作,建立家庭医生联盟,的日常诊疗和随访工作,同时以松散模式纳入辅助团社会工作师、心队和支持团队。辅助团队由防保人员、

弥补家庭医生专业理工作师构成,主要负责专科业务,知识的不足;支持团队由药师、医技人员构成,负责药品和检查检验工作。这样,上级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团队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人力资源在纵向上构成了上下联动的整体,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

(3)资本资源整合方式。资本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外在支持。有形社会资本是指用于社区医疗服

无形社会资本政策支持基层行政力量整合医疗设务能力提升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区域层面,

备生产商、移动医疗集团、IT巨头、数据库开发公司等社会资本,以弥补社区服务能力不匹配问题,实现诊疗、检查检验、药品服务在社区层面的重组。社区层面,以公私合作模式,整合房地产集团、投资公司、民营医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内涵,疗管理集团等多方社会资本,

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诊疗服务。

无形社会资本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内源动力[14]。微观层面,整合居委会、街道等基层行政力量和志愿者

教会组织等民间非营协会、社会福利组织、慈善机构、调利组织,以增强居民和家庭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整合多动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宏观层面,

通过签约、支种政策制度、舆论导向及宣传教育力量,运付方式、报销比例等制度,引导居民改变就医习惯;用绩效考核、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制度约束和规范家庭医生行为;利用社会媒体宣传教育促进居民对家庭

医生制度的认知。

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与资源整合概念为基础,社区及上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为核心,有形和无形社会资本为支持,构建“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经济、便捷、综合的合医疗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连续、

。医疗服务(见附图)

宣传教育力量舆论导向其他卫生机构2.“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的服务体系

民间非营利组织专科专业性优势医专科医院生优势团“治未病”中医院队综合医院综合性优势医疗云平台医药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检测检验服务、在线培训指导全特色专科优势社区卫生机构1科医…生联特色专科优势社区卫生机构N盟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集成分析中心社区信息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其它信息系统社区临床信息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其它信息系统居民健康自测信息有形社会资本移动医疗集团IT巨头数据库开发公司医疗设备生产商物流公司附图“互联网垣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医疗服务体系

四、“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医疗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1.借鉴提升建的建英社美区议

等及医疗机构信息化发达国家的经验,水仅仅平

依靠医疗机构

之间的合作难以实现医疗信息的整合,必须由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层面需建立

专业化医疗信息研究机构,

不断探索云计算存储机制,降低海量医疗数据的归档存储成本及读取速度等问题,弥补信息化过程的各种漏洞,

维护信息安全;建立行业数据标准和规范格式,

形成统一的病历管理标准,规范各医疗机构对居民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的存档和管理;完善医疗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设立相关监管部门,将政府法律法规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及网络监管部门等纳入,同时发挥各区域医疗行业协会的作用,共同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层面要提高内部信息化能力,将居民健康档案与居民日常健康管理及诊疗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医保等其它卫生机构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方便医生快速、及时、准确调取患者的就诊资料;完善信息安全访问通道,建立数据加密技术和数据访问授权机制,为个人医疗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注重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培训,并配备专业化信息管理2.提高人“才互联网。能力

+社区家庭医生”医生资源整合协调医生资源整合涉及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整合、上级医疗机构同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纵向整合以及社区卫生机构内部全科医生团队的整合,因此完善医生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尤为重要。专科医生团队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利用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平台为家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支持;同时,

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特色和工作重点对家庭医生进行临床业务培训、

科普讲座、健康教育等,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通过医疗信息集成分析中心数据共享,与家庭医生合作科研项目,提升家庭医生科研能力。社区卫生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强强联合,组建家庭医生联盟,并促进居民在联盟内部有序流动。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团队应以社区居民具体健康状况为依据设计岗位职责,可以通过设置“首席医师”职位,负责业务控制及机构之间沟

通联系工3.健全作“。

政府需要互联网从宏观垣社政区策家层庭面医对生家”庭社医生会资本制度支持进机制

行总体设计与规划,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例如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拉大社区和上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报

销比例,将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等服务项“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宋之杰等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3期总第371期

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建立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加强街道之间、街道同居委会之间、街道同居民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家庭医生反馈居民的健康需求。社区应积极开展与志愿者协会、社会福利组织、慈善机构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医疗保健知识推广和义务诊疗活动,协助居民整治和维护社区健康环境,使其参与到家庭医生的联络工作中。社会媒体通过向居民端发放健康咨询、

医疗保健材料等形式,合理宣传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内涵,引导居民社区就诊;鼓励各种有形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的社区医疗服务领域。探索以全科医生签约制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妇幼保健、

专业康复、家庭服务等机构的横向整合,充分发掘社会和所在社区的资源。以此,形成健全的无形、有形社会资本支持机制,为“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可持

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Z].2017-03-06.

[2]L'EsperanceV,ParkinD,AshworthM.Associationbetweenprima-rycarefundingandsecondarycareusage:across-sectionalhealtheconomicanalysis[J].Lancet,2017,389:S60.

[3]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待续)[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31.

[4]陈翔.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实施前后家庭病床服务情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4):466-469.

[5]徐蕾,赵琦,朱敏杰,等.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028-3032.

[6]沈世勇,吴忠,张健明,等.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32-1137.

[7]方鹏骞,谢俏丽,胡天天.论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关系[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1):65-68.

[8]陈敏,刘宁.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2):46-48.

[9]朱劲松.互联网+医疗模式:内涵与系统架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38-40.

[10]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

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1):69-73.

[1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

年鉴[Z].2016.

[12]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1-07-07.[13]袁海鸿,潘新宇,谢月华,等.基于医疗联合体的区域医疗信息

平台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7-78.

[14]谢春艳,胡善联,何江江,等.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家庭医生

制度探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05(5):66-69.

收稿日期:2017-09-02

(责任编辑冯芳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