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口戴建军 (江苏盐城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在论述裂缝出现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施工方法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 缝的出现。希望这些方法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 裂缝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 499(201 3)22—0123—2 1.前言 两大类作用,即外荷载作用和变形作用,这两种作用可称为“第一类 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规模日趋扩大,其 荷载”和“第二类荷载”,“第二类荷载”即“变形荷载”。国内外大量调 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一项困扰工 查说明,由于“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以上,变形作用包括: 程界多年的技术难题。许多国家甚至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得到 温度变化、生产热源、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作用;温度变形作 的理论成果颇多,但在工程实践应用中仍然缺乏成熟的规范和理论依 用(收缩和膨胀变形);地基不均匀变形作用(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 据。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在论述裂缝出现机理的基础上, 等。 提出一系列的施工方法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希望这些 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水化热为40.60卡/克,对于大体积混凝 方法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土来说,就存在蓄热与放热过程,从而在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 混凝士绝热温升一般可达到50 ̄80℃,从而与环境温度出现温差效 2.裂缝控制要求 应,持续放热时间可达30—6O天。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上看,混凝土结构在受力阶段出现 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为10℃时,产生冷缩值约0.O1%,当 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混凝土结构 温差达2O一40℃时,其冷缩值则为O.02—0.04%,这是大体积混凝士开裂 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一般也不要求限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 的主要原因。对制定大体积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方案,最关键的问题是 出现,只要求控制裂缝的宽度,做到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和 注意控制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时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其产生裂 使用功能即可[1]。裂缝的具体界限由各种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所决定。 缝原因一般是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使用要求包括承载力、允许变形、防水、防射线、防腐蚀以及外观等。一 大体积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混凝土不同程度的均匀下沉,这时 般情况下从耐久性要求,对用HPB235、HRB335、HRB400级钢配筋的 要受钢筋限制,在钢筋接触处产生沉降缝。混凝土水分蒸发后,由于混 钢筋混凝土构件,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为O.10mm;当处于 凝土表面的干缩受到中心部与混凝土地约束而产生拉应力,也会出现 室内正常环境时为0.20mm;当处于相对湿度小于60%且可变荷载与 裂缝。 恒荷载标准值之比大于0.5时为O.25mm。另外从防水要求,根据国内 另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也容易引起裂缝,研究表明:混凝土的 外的工程经验,不需修补的裂缝宽度的限值为O.1Omm日。 强度对水灰比的变化亦非常敏感,基本上是因水和水泥计量变动而引 3.裂缝原因分析 起强度变化的叠加。故在浇捣前,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 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较复杂,正常情况下,主要可分为 落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叉铡筋,但在完成下方后割除十字交叉筋 。而在钢筋笼下放过程 具性能和钻机位置,孔径、孔深和孔位,孔底沉淀厚度,吊点位置选择, 中,建议基于合适的吊点位置和吊装方式采用一次整体入孔,并于内 钢筋笼下放精度和时间,导管密封性,混凝土灌注速度与用量等,以此 侧增设临时固定杆方便整体顺利入孔,待结束后拆除杆件,若钢筋笼 导管堵塞、钢筋笼上浮、成孔坍塌等常见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均 需要分段入孔,则应尽量减少段数和所用时间;如果采用的是分段下 属于施工管理范畴。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和环境条件,做好安 放,不仅需要临时固定杆的辅助,更要规范焊接,确保对接的两钢筋笼 全防护措施,以此最大程度的实现安全、Jl[ ̄N施工。 中下节中心线一致,结合严格检测,将钢筋笼底面标高与设计要求的 4.结束语: 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 3.2.4拼接导管,灌注混凝土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直接关乎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效果,无论 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应事先对灌注导管采取试拼和试 哪个环节出现偏差,均可能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强化 压操作,以此确保其无破损,管轴顺直,密封性好;然后根据混凝土强 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和工艺流程,规范技术操作, 度设计予以严格配比和搅拌,建议将强度控制在42.5以上,初凝时间 加强质量控制,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问题隐患,打造安全可靠、坚固耐 为2.5h以上,并优先选用最大粒径合适的卵石集料,且将混凝土的水 用的优质桥梁工程,进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灰比、单位水泥用量、坍落度分别控制0.5—0.6、350kg/m 、180.220mm l 5l;灌注混凝土时,应适当缩短作业时间,以免影响泥浆置换效率,并 参考文献: 使导管口与孔底的距离为4m,结合精确测量和多次校核;为避免出现 [I]曹争.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 2 初灌未封底,建议在灌注一定的混凝土后,缓慢下放导管约1-2m,用 (O8). 于尽量增大导管的被埋深度;同时为实现均匀、密实灌注,则要准确拿 [2]王浩炼.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捏灌注时间和进度,以及时常微提导管,一般导管埋深适宜为2-6m, 2O12(2O). 到达顶部时则要高于设计要求0.5一lm,并密切注意上升的孔内水位 [3]齐兵.浅析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1(25). 和下降的混凝土,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3-3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管理 [4】孙建国.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管理中,除了基于质量目标和规章制度加 2Ol 3(12). 强施工成本、进度管理外,更应加大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监督和检测, [5]李鹏亮.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 如施工平台的可靠性,护筒的埋设位置和深度,泥浆的配比和密度,钻 与应用,2012(1 8). BUILDINGWO2013年1RL1月D建筑界冈 下 I I I施工技术 4.施工措施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施 工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首先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 化热的水泥。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就明显低于普通硅酸盐 水泥。 4-2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规格和质量,以保证其与水泥的可靠粘 结。碎石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中砂为河砂,含泥量小于等于3%。 43外加剂。添加微膨胀剂,有时可以显著减少混凝土水化热,从 而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微膨胀剂的用量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如 没有条件可参照表1[31。 表1 UEA掺入量参考值 使用条件 选用水泥标号 瞰加入量(%) 325 8~9 砂浆 425 9~10 高配筋混凝土 425 l1~13 525 l2~14 425 l1~l2 低配筋混凝土 525 l2~13 425 l3~14 填充性膨胀混凝土 525 14 ̄15 4.4控制单方混凝土用水量。研究表明: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 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降低20%;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 10%,干缩约增大20% ̄30%。因此,严格控制水灰比十分重要,一般 情况下,混凝土水灰比(W/B)应小于0.50。 4.5基础混凝土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和同一配合 比。 4.6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如在夏季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绝 热温升建立在较高的入模温度的基础上,与水化热的温度相叠加高 后,会加剧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温措施:一是采用冷水冲浇砂、石子, 搭设凉棚存放;二是保证混凝土输送管道畅通不堵;三是布置输送管 道距离要短,注意减少拐角,在管路支架上设套管,减少由于管路输送 增加磨擦而产牛热值。如能控制实际入模温度略低于大气温度l~3 度,就可以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一般温升时间可推迟2天左右)。当 在其他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浇筑温度应控制在5~25摄氏度范围以 内。 4.7施工段的划分:依据设计的后浇带为界划分施工段。配备好设 备和输送管路,分别同时进行浇筑。必须注意后浇带及整体基础底面 的防水处理应同时做好,并注意保护。后浇带的构造处理也要引起施 :I=方的注意。 4.8设计中后浇带的设置是协调温度应力及主楼与裙房沉降差的 必要措施。如何准确地估算温度应力及主楼裙房的沉降差是设计中 的难点。其基本的设计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主楼的沉降。 4.9主楼应先行施工,让沉降尽可能预先发生,并注意监测和精心 施工。 4.10分段分层浇筑采用阶梯形斜面浇筑法,有利于增加散热面, 减少应力约束,加快热量释放减少收缩应力。因此每一个施工段浇筑 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一般以500mm为一层,浇筑宽度以 3~5m为宜。根据混凝上供应量和混凝土初凝时间调整浇筑长度和 宽度,使先后浇筑的上下层混凝土粘接好。 4.1l混凝土振捣方法: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采用行列式或梅花 式进行振捣。存每个浇筑点设5部振捣棒,2部在浇筑点,2部在振捣 流淌部分,1部在后面补振。振捣时须快插慢拔,振距为500mm。振捣 上层混凝±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0ram,使上下层结合 成一体。 振捣时间在20 ̄30s,待出现反浆后以混凝土不下沉为准。防止 过振和漏振,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振 l124II 建筑界BUI2013年1LDI1NGwoRLD 月下 捣密实后,用木抹子或长木板刮平,压实二~三遍,然后在面层再撒 10mm厚的一层粒砂。 4.12养护:加强混凝土养护是浇筑混凝土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 证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尤其是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对其表面 蓄热保温,适度湿润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 补偿收缩混凝土要特别加强保温保湿养护,膨胀结晶体钙矾石 (C3A・3CASO4・32H20)形成需要水,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1~7天 内是膨胀变形的主要阶段,应特别加强养护(有条件时应采用蓄水养 护),7~14天仍需加湿养护,才能发挥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如不养护 或养护不够,难以发挥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大梁上部可以采用蓄水养护,立面结构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较 大,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故应采用双层饱水木模板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工程实践表明,因混凝土3~4天开始降温,而此时混凝土抗拉强度很 低,如果早拆模板,大梁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开裂。因此,模板拆除时间 宜不少于7天。模板拆除后继续养护至14天。 为此,提出以下养护措施: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其强度达到 I.2N/mm 时,即进行覆盖。覆盖采用双层麻袋片洒水湿润,在铺上下 麻袋片时要相互搭接压好,以利保温和防止干裂。如温差增大再用塑 料薄膜覆盖,这样既有良好的保温层,又能使其表面保持有较高的温 度,有利于延缓散热时间和减少表面散热,减少内外温差。 4.13测温: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升与其表面温度 差,以及与大气温度差变化情况,有条件单位可在各个施工段的底板 布置测温点。测温点的布置应遵循便于绘制温度变化梯度的原则,水 平方向上一般可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纵向应设在 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1/4和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30mm。测 温方法是5天内每隔2小时测一次,以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测温时 间不少于15天。设专人负责测温、记录、整理绘制测量曲线图,以便及 时指导浇筑和养护。测温孔测温后一定要堵严(可用棉丝等材料),防 止热量散失,防止拉圾掉入孔内,影响测温精度。目前计算机控制测温 技术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建议优先采用。 4.14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二次抹面工作很重要,应及时进行,否则一旦泥水混入则难以处理。二 次抹面不但具有补强效果,而且对防渗也有很大作用。 4.15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塌落度测定。 4.16改善约束条件,其一是在作底板和侧面防水层外保护层时加 强平整压光,其二是利用后浇带后期施工条件防止混凝土裂缝。 5.结语 5.I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的开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是非 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5-2控制建筑物收缩裂缝的关键措施是如何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 提下,通过掺加膨胀剂、高效混凝土泵送剂及活性混合材料,最大限度 地降低水泥用量;通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推迟混凝土水化热峰 值,使混凝土在开始降温时,其抗拉强度得到足够的增长。 当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把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看作一个系统 工程,不应该片面强调材料等单一因素的作用。而应把合理的材料选 择与严密的设计方案、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组织和完善的 工艺措施相结合,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混凝土结构抗裂 之目的。 5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温与适度湿度养护来 减少内外温差,是控制裂缝有效措施。及时测温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 作。 参考文献: [1]GB5001 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陈丽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原因分析[J],电力建设, 2001(5) [3]周峰等,高性能膨胀混凝土在大体积筏板施工中的应用…,建筑 技术开发,200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