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本“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学习教材 单元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本单元课文,通过朗读,走进作者丰富的想象世界,感受文章中构造的神奇画面,分析 在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单元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好人物对话。 3.抓住关键词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学 4.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尝试创编故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奇特的想象世界,了解课文目标 内容的生动、有趣。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引导,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或仿写想象故事。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体会小真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心。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意图。 4.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 5.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或仿写故事。 16.《小真的长头发 》 2课时 单元17.《我变成了一棵树 》 2课时 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安排
课 题 16.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 时 第一课时 本文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有着神奇想象的故事。文中不甘示弱的的小真发挥想象津津有味的描述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大胆奇特的想象让两教材分析 个小朋友听的入了神,天马星空的想象,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的奇思妙想。 教学重点 认字、读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辫子的图案,学生想象这是什么? 2.教师继续延长图片,学生继续想象。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课件出示三个小女孩在一起聊天的画面。 三、品读对话。 1.课件出示小叶和小美的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 2.分角色朗读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小真的话:“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 3.想象:小真的头发能长多长呢? 四、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小真说的话,感受小真奇妙有趣的想象。 2.书写生字、词语。 16.小真的长头发 板书设计 课 题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课 时 16.小真的长头发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真想象的奇妙、有趣。 2.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奇妙、有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奇妙、有趣。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板书课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交流理解。 1.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小真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9~12自然段,看看小真的长头发可以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与学生的想象进行比较。 3.再读课文,说说小真是怎样把想法说清楚,说明白的。 4.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几个动词的妙用。 (1)出示小真用长头发钓鱼的图画,体会“垂”字的好处。 (2)出示长头发套牛的图画,体会动词“拉”的妙用。 (3)出示长头发当被子睡觉的图片,体会动词“卷”的妙用。 (4)出示长头发当晾衣绳,长头发变成树林的图片。 5.这么长的头发要怎么打理呢?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6.教师让学生自读文中梳头、洗头的段落,体会小真高兴的心情。 7.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三、续编故事。 1.小真的想象太神奇了,不仅让小叶和小美听得入迷,我们二次备课 也入迷了,再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妙。 2.小真的长头发肯定不止做这些事,还能做很多有趣的事,还能做什么呢 小真的长头发 嗖 钓鱼 像紫菜卷那样 美得不行 拉牛 听得入了神 暄腾腾 当被子 羡慕 板书设计 当晾衣绳…… 想得…… 说得…… 教学反思
课 题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 时 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通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奇妙的事情,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全文语言活泼生动,字里行间里充满了童趣。 教材分析 “到底还是妈妈”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一、谈话导入。 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 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1.听写本课词语,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 题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课 时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 二、精读感悟。 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拓展提升。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二次备课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试着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 冒 变树 各种形状 弯 “咕噜噜” 趣事 口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