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家乡名人走进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让家乡名人走进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来源:星星旅游
让家乡名人走进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名人以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着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学生在走近名人、关注名人的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针对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 依托家乡名人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理念 ,把“走近家乡历史名人”作为构建我校校本课程的核心,以此构建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承载我们对历史名人的推崇和敬仰,实现学校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功能,健全学生人格,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理论依据

1、地域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已经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而涉及到

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并非社会发展的全部内涵,财富的积累也不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人应更自觉、更高尚、更儒雅,具有高层次的人文素养。家乡名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家乡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学校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学校作为传承文明的场所,有责任将优质的地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发掘和运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渗透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本性的教育,其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本性着眼,通过教育手段,

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它所强调的是促使每一个人全面发展,即通过人的潜

能要素的发展来优化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而人文素养的教育无论从

目标、内容、方向上看,都涵盖于素质教育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

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名人者,著名的人物也。”名人形象折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辉,引导着民族精神的传承。

名人是天空中璀璨的星座;名人是学生仰慕的偶像、学习的榜样;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名人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名人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应从精神榜样、文化财富、教育素材等角度来开发和整理、利用好这些名人资源,使之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依托。

3、新课程和体验教育不谋而合

新课程强调学校应视当地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发 “走近家乡名人”校本课程,旨在全面、深入地推进我校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成长,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定基

础。

新课程的体验学习和学生的体验教育都是现代教育理念。它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

学生都得到发展。”它们都遵从了教育规律,都强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我们可以结合

学校的盐城市级立项课题“弘扬名人文化,励志勤学成材”的研究,以校本课程为据点,辐

射性地开展众多的体验活动,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四、成绩盘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走进名人的同时,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家乡—盐城。我们在研究前后对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情况作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项 目 活动前(人均了解情况) 活动后(人均了解情况)

家乡名人名字 2 .3个 4.5个

家乡名人事迹 0.8件 3.9件

家乡名人故居(遗址) 0.5个 2.1个

2、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调查家乡名人、参观家乡名人,让学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首先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能自己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讲演、创作等学习学习活动,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整体性,发展了学生各种基本能力。其次表现在提高了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通过“家乡名人”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新了我校历史教师的教育观,拓宽了他们的教育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教科研的能力。现在我校的历史教师们能创造性地选择教育的切入点,独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让家乡名人走进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通过对家乡名人的认识和名人作品的欣赏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并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让家乡名人走进校本课程的意义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