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点击2007年高考湖南语文卷

点击2007年高考湖南语文卷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击2007年高考湖南语文卷

作者:曾庆培 李正兵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07年第11期

本期主题:今年湖南高考语、数、外试卷设题特点分析

编者按:自全国部分省市单独命题以来,湖南省高考语文、数学和英语自主命题已经有了4年的历史。与前3年的试卷比较,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试卷有这样的特点: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讲究知识的迁移和试题的创新;贴近生活,富于时代气息,难度增大。我们不妨尽量把握今年试卷的特点,努力琢磨命题者的大致命题趋势,这对现在的备考是有益的,对明年的高考也是有利的。

今年是湖南高考语文独立命题的第4年。总的来说,2007年高考湖南语文卷体现了“稳中有变,更趋完善;着眼能力,个性鲜明”的特点。

特点及评价

1.整体结构稳定,题型增改明显

从今年的试卷上可以再一次看出,湖南命题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今年的试卷在去年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仍然是“语基”“阅读”“写作”三大块。最稳定的是两道现代文阅读题和“语基”部分的“字形题”“病句题”,可谓容颜依旧。但整套试卷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①总的题量由原先的21道变成了22道;②不再分I、Ⅱ卷,解决了文言文阅读题“脚踏两只船”的问题:③字音题由“句子”形式的考查变成了“词语”形式的考查,避免了考查面过于狭窄的问题;④恢复了成语应有的地位,成语运用题取代了去年的双音节词语运用题;⑤将语言衔接题重新请进了考场;⑥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道选择题变成了简答题;⑦诗歌鉴赏题由比较鉴赏改成了单首作品的鉴赏,难度降低,分值下调1分,还改变了以前“框”得太死的毛病;⑧默写题分成了必填和选填两部分,更趋人性化;⑨文章赏析题分数下调2分;⑩作文题文体消除了去年限制过死的弊端,考生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顾及到了考生的个体差异。 如此多的变化,在全国各套试卷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是湖南命题人虚心采纳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并且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它标志着湖南卷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逐步走向成熟。因此,相信明年高考湖南语文卷的变化不会太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能力考查力度加大,选材更加贴近教材

今年高考的字音题、字形题、成语题的考查点大都出自课本。客观题中增加了“语言衔接题”,而这一道题实际上渗透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高考真题:(湖南卷第5题)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解析看起来,这道题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的,其实不然。前年高考湖南卷就有语言衔接题,反响不错,因此,它在退隐一年后,便重现江湖了。这道题考查了“语言连贯”和“语言得体”的知识。从“他本人”说到“敝校”,既同上文陈述“他”怎么样(而不是“敝校”怎么样)更连贯,也体现了一种层进关系,更符合讲话的逻辑,于是可以排除C项。至于D项“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显然不合语境。那么A、B中哪一项更好呢?一些考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只注意“语言连贯”,于是错误地选择了A项。结合语境可知,选项内容属于“讲话”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它必须符合“口语”特点,那么“敝校”这一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就该“枪毙”。答案为B。

显然,同是语言衔接题,今年在前年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得体”的内容。从理论上说,对能力考查的力度加大了。

今年湖南卷的文言文材料看似较深,实际上与教材关联很紧:中学教材里不仅有关于韩非子的文章,而且有“买椟还珠”的故事。考生看懂了“买椟还珠”一节,整篇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启示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千万不可将教材当“鸡肋”,而一味地向课外内容进军。 文言文阅读中一道选择题变成了主观题。这道题的难度较小。

高考真题:(湖南卷第14题,原文略)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析要作答此题,考生必须将“此”字放入语境中思考,必须读懂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好在这一段话讲的“买椟还珠”的故事考生大都熟悉,因此也就不难在“此”的前面“筛”出答案:“此”指墨子“若辩其辞”。

这种题型可以算是与时俱进的新品种,明年高考肯定会保留。当然,为了增强区分度,应该会加大一些难度。咀撇开文字障碍不说,其难度应该会略低于现代文阅读匦,题型也应该同现代文阅读题类似,考生无须感到神秘。

自然科学类文章近三年都是以阅读理解的精确性为命题立意,但2007年高考的阅读材料难度明显增加,重点转为考查考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检测考生思维是否敏捷、缜密。 古诗鉴赏的试题以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示长安君》为命题材料,要求考生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逐联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怆情”的。这种考查方式较之过去那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的套路,更能彰显考生的语文能力,为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前几年那种强调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完成鉴赏的套路,有僵化之嫌,难免会带来考生简单模仿的弊端。题目的注解、诗歌的首联以及诗中的一些主要意象都暗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把握了这一点,考生答好本题应该不难。另外,诗词鉴赏题的选材基本上遵循了选用重要作家的非典型作品与次要作家的重要作品这一不成文的原则。

古诗文默写题没有超出范围,都是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均出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即《卫风·氓》、李密的《陈情表》和王勃的《滕王阁序》。

文学类文章阅读题的难度比2006年高考有所降低,不过考生的书写量比较大,尤其是第19题和第20题,考生若想得高分,必须从多个角度作答。同时,文学类文章阅读选用《忆刘半农君》作材料,再一次唤起大家对鲁迅以及教材的重视。鲁迅的散文、杂文在中学课本里有不少,回忆人物的就有《藤野先生》等。因此,选择《忆刘半农君》作材料也体现了高考与教材的很好对接。

文章赏析题延续了2006年高考的设题模式,要求考生就文章的某个角度进行赏析。 去年湖南卷作文题的局限性主要是内容、文体限制过死,考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太小。2007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就显得“漂亮”多了。从题目来看,“诗意地生活”能够激活考生的感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够唤起考生对以往日子的回忆或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加之“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这一提示兼要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考生“瞎编”。这对倡导中学生真情为文是很有好处的。 几点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况高考命题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笔者的观点来看,2007年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科技文的选文较难,题目设计也比较刁钻,考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正确作答,试题缺乏应有的有效性(本题共12分,平均得分为7.83分,得分率仅52.2%),个别题目的选项本身有待推敲。另外,本题在选材上连续几年没有改变,都是选择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相比其他省市的试题显得缺少创造性。

第二,文言文简答题过于偏狭,考查代词的指代义也不能充分体现“注重文章理解”的意图。其实,本题的设题角度很多,如归纳主旨、分析形象、鉴赏技巧、评价观点等均可设题。翻译题中“瘁臞”“衣文”“媵”等实词的难度较大,没有必要的区分度(本题21分,人均得分为8.45分,得分率只有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