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描述的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 )
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 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 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
3.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 A.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 D.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4.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 A.有效地消除了战争根源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D.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5.下面漫画原载于2003年瑞典报纸,名为《布什:准备起飞》,图中UN代表联合国。该漫画表明( )。
A.两极格局加剧美国和苏联的对抗 B.新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联合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D.美国推行了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6.下图关于是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的漫画。此外,美国也采取了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逆全球化”的措施。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 B.发达国家不再主导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发展已经失控 D.英美利益得到了绝对保障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 )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①提出建设 ②设立丝路基金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倡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 )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9.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
10.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 (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系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11.“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论述正确解释了( ) A.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特点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C.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12.今天的时代主题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中国的崛起
C.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D.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作用
13.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 A.多样化 C.全球化
B.信息化 D.工业化
14.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 )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5.“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指( ) A.世界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B.区域集团化 D.政治民主化
16.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应是( ) A.从两极世界到诸强争霸 C.世界形势的缓和与动荡
17.观察下面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说明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 )
A.美国推动弱小国家民主化进程 B.发展中国家联合抵制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C.世界政治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D.美国借民主之名大力推行霸权主义
18.美国学者斯特恩斯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作者意在强调( ) A.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B.科技发展密切了世界经贸往来 C.全球化进程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 D.反全球化运动导致国际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主导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 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材料二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99年1月1日,在欧盟范围内正式发行的欧元是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渴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 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的原因及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欧元发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投行”成立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的倡议得到其他国家响应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区域合作组织,该组织的目标包括建立共同防务政策、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这说明该组织既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一个政治合作组织,选项中只有欧洲联盟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2.D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而不同”才是最美,说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选D项。A项与漫画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不同文化的冲突,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3.D 【解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没有出现平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故D项正确。 4.D 【解析】
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项。 5.D 【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漫画信息反映美国未经安理会批准,对伊拉克进行空中军事打击,故选D项。 6.A 7.B 【解析】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是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故①正确;中国提出设立丝路基金,是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故②正确;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故③正确;④是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D 【解析】
“先手棋”指的是除美国外其他的一些力量中心,而不是强调美国到处干涉国际事务,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构全球秩序”而不是联合抗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地区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更多国家都在参与重构全球秩序,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 9.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当今世界,巨人林立”,但同时每一个巨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这说明世界多极化正在发展之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同主导”,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还只是趋势,没有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两极格局结束是在1991年,且材料没有体现“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错误。 10.C 【解析】
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表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故C正确。 11.C 【解析】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故C项符合这一主旨。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C 【解析】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人类吸取这些教训,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13.C 14.D 【解析】
本题以国际格局多极化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全球化趋势下,强权、霸权犹在,但更多国家在参与重构全球秩序,表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15.C 【解析】
“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一变化反映的应该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政治民主化无关,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16.B 【解析】
据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形势的缓和与动荡”,排除C项;“日本崛起”“中国振兴”无法体现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D项。 17.D 【解析】
材料中美国用“单边主义”之线绣出“民主”二字,从表面上看是“民主”,但实质上是“单边主义”,由此可知,漫画旨在说明美国假借民主之名大力推行霸权主义,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推动弱小国家民主化进程,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联合抵制美国干涉他国内政,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排除。 18.C 【解析】
“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一方面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即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承认多样性,即地区的相互认同,故选C项;“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由于这两种方向同时存在,不存在对谁阻碍的问题,排除A项;“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无法看出科技的作用,排除B项;“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无法体现反全球化的尖锐矛盾,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9.(1)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等。
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根源;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西方国家强权政治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存在资金、技术和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
(2)有效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1)原因: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并扩大了世界贸易。
(2)影响: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维护了欧洲的利益;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 (3)原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地区缺乏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