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来源:星星旅游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省执行办[2014]第03号)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镇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

2014年首批参培对象:骨干培训者1名,学科教师7名。三年内完成全镇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师培中心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利用中心校优势,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7名学科教师和1名骨干培训者参与网络研修。 2、2014年12月开展全员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组织对全镇学科教师开展相应培训学习活动。 ①请专家讲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 ②骨干培训者开展专项培训 ③教师讲实践案例及收获。

4、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镇内专项竞赛活动。 5、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 魏忻(校长) 副组长:王德清

成 员:曾统秋 彭思涛 彭真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分年级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中心校相应管理人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中心校微机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安县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2014年11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