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静夜思

静夜思

来源:星星旅游


《静夜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写“木、耳、头、米”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静、夜、床、举、头、光、望、低、故、乡” 等10个生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

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

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

3.复习检查 。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 “乡”新部首“撇折 ”。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

(2)参照插图试背 。

(3)指名背诵

反思: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很多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教学中,教师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教师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首先,通过动情的故事讲述引入课题,再播放课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先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读围裙妈妈身上的字宝宝学习全部生字,再做“生字宝宝找妈妈”的游戏认读后鼻音“床”“光”“望”“乡”;“生字宝宝找家”让每个生字回到诗中。然后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这些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

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在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因此,要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等对话。课前,教师搜查了大量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把这些材料整理成很能打动人的描述,学生听后对李白的处境深表同情。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古人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而此时再播放李白深情朗诵呤唱《静夜思》的课件,再让学生表演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用《中国功夫》的曲调唱诗等等。最后教师引导说: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人们还把这首诗成了歌曲唱起来。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唱唱这首诗吧。学生的情感空前激动,人人都静静地听着乐曲,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