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目标是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语文教育的一切活动,是搞好语文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语文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语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可划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或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一)总目标
总目标共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维度。基本精神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一项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性质。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
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项提出来关于语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要求。
4. “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项强调了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一项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探究过程,是实践过程。
6. “学习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一项提出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
7. “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这一项全面提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从课内到课外,从形成语感到阅读方法,从文学作品到文言文等。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项提出了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项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目标,比传统的“听说能力”的提法更具有实践性、时代感,特别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在品质是“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项提出了使用工具书和搜索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 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培养识字能力。
2. 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3. 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 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提高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 综合性学习
对周围事物 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 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币熟练地书写正楷,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 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的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度文章的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美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 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泥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 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多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简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5. 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索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1. 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字体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 阅读
3. 习作
4. 口语交际
5. 综合性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