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护理
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护理:
1.置管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必要性,在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2.术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粘稠度情况,以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不止及导管阻塞。
3.置管后24h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疼痛、硬结,在置管后即在穿刺点上方加盖4~6层无菌纱布,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10min。叮嘱病人穿刺后第一天应减少肢体活动,有利于穿刺点愈合。穿刺后第二天鼓励病人活动(握拳松拳、术侧上臂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叮嘱病人术侧上肢不能剧烈运动,但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如洗脸、看报纸、进餐等。
4.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动松脱。如部分脱出,应不输注高浓度、高渗溶液,但不影响置管用途,可采用局部固定即可,但不可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感染,对躁动不安患者,加强看护,防止导管脱出。穿刺后透明敷贴3天内每天或隔天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1-2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2次。更换后记录日期、置入长度、更换者。
5.更换透明敷贴时,应沿血流方向轻撕揭敷贴,防止导管带出,先用75%酒精由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皮肤消毒3遍,再用碘伏消毒皮肤消毒3遍,消毒时注意外露导管的消毒,待干后从上到下贴上敷贴。如发现敷贴污染、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6.每日观察输液滴速情况,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如滴速渐慢,可能有管道不畅、堵塞现象,可用肝素液10ml(肝素钠1ml加100ml生理盐水配置成)抽吸,然后放松,借负压使肝素溶液与血栓充分接触,边抽边推,如此反复数次,如仍不见回血,可将导管关闭30min,让血栓尽量浸泡在溶栓液中,再行抽吸,阻塞的管腔多会通畅。
7.每次输液完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如输注黏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甘露醇、脂肪乳等,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后再封管。
8.置管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情况,如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可能由导管引起,尤其置管时间较长者。
9. 病人洗澡时,建议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洗澡后护士应检查敷料是否需要更换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