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8矩 合涂层(Cr3c e),主要研究Cr3C 对熔覆层的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损性能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试验基材为低碳钢,基板尺寸为200 mmx60 mmxl0 mm,表面磨平与清洗后,经200 oC预热10 min。Fe 基合金粉末的粒度为45~150 Ixm,成份( /%)为C 0.12,Cr 15.46,Mo 0.99,Ni 1.42,Si 1.05,B 1.31,余为 FeoCr3C 陶瓷粉末采用Ni包Cr3C 复合粉末(其中w(Cr3C2)=85%),粒度为40~100 txm。将Fe基合金粉末和 20%Cr3C2(质量分数)粉末充分研磨混合后,在100 cC的烘箱内烘烤30 arin。 用5 kWCO 激光器及配套设备在基板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得到Fe55涂层及Cr3CJFe复合涂层。试 验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0 kW,光斑直径5 mm,扫描速率200 arm/arin,搭接量2.5 mm,熔覆时用Ar气保 护熔池,熔覆层厚度约1 mm。 横截面金相试样经抛光后用王水深腐蚀,用OLYMPUSPME一3型显微镜,PHLIP—XL30型扫描电镜及能 谱附件进行微观组织及微区成份分析;用JEM一2000EX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貌和进行电子衍射结构分析; 用x 一TRA型XRD仪分析相结构;用HV一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量涂层的显微硬度。 滑动磨损试验在M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载荷3O kg,转速200 r/min,磨损时间30 min,用1:100 乳化液作为冷却液。上试样为分别具有Fe55及Cr3CJFe涂层的长方块试样,尺寸30 mmx6.5 mmx6.5 mm, 30 minx6.5 mm为磨损面,涂层表面磨光。下试样为环状试样,其外径40 mm,内径16 mm,厚度为10 mm,材 质为H13模具钢,硬度HRC56,表面磨光。试验试样(上试样)的磨损失重用感量为0.000 1 g的分析天平称 量。 2试验结果及分析 图1所示为激光熔覆Fe55及Cr3Cz/Fe合金涂层表面的XRD图谱。由图1可见,Fe55涂层主要由 一Fe 和Cr23C6组成,Cr3C2/Fe涂层主要组成相为 一Fe, —Fe,C C6及未熔Cr3C 等相组成。 (a)Fe55 图1激光熔覆涂层的X射线衍射图 (b)Cr3C ̄Fe 图2为激光熔覆Fe55涂层沿垂直于激光扫描方 向的剖面组织。图2(a)中基材与涂层界面处存在一条 “白亮带”(熔合区),显示出涂层与基材之间具有良好 的冶金结合。Fe55涂层组织为具有明显生长方向的柱 状枝晶。图2(b)为Fe55涂层的典型SEM组织形貌, 可见Fe55涂层主要以亚共晶方式结晶,在初生 一Fe 固溶体枝晶间存在大量的网状共晶组织。 图3为激光熔覆CrzCJFe涂层沿垂直于激光扫描 方向剖面的组织。涂层中存在少量白色颗粒(图3 (a)OM(b)SEM 图2激光熔覆Fe55涂层的剖面组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斯松华等:激光熔覆Cr3C2/Fe复合涂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 369 (a));白色颗粒周边存在细小枝晶组织(图3(b));涂层的典型组织如图3(c)所示,主要为大量等轴晶及其问 细小的共晶组织。可见加入Cr3C 改变了Fe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特征。 对图3(b)O大颗粒(标为A)、等轴晶组织(标为B)及其枝晶组织(标为C)进行能谱分析(不考虑c量), 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A区由Cr元素组成,应为未熔Cr3C 粒子;B,c区组织中Fe为主要含量,B区应为 等轴固溶体,c区为共晶组织。 (a)低倍形貌 (b)大颗粒周围形貌 图3激光熔覆Cr3C]Fe涂层的剖面组织 表1 Crf ̄e涂层中微区成份能谱分析( %) (c)涂层组织SEM典型形貌 位置 AB Fe —— 75.56 Cr 10017.40 Si ——1.57 Mo ——0.32 Ni —— 5.15 C 69.56 23.90 1.01 1.63 3.90 图4为Cr3C2/Fe复合涂层TEM形貌。熔覆层中的初生相呈现等轴晶状生长(图4(a)中A区);SADP分析 表明,其为b-c-c结构的 ~Fe固溶体(图4(b));熔覆层中共晶主要呈现层片状生长,对共晶组织中杆状物(图4 (c)中B区)进行透射电镜衍射斑点分析,标定确定为Cr23c (图4(d))。 (a)明场像 (b)仅一Fe[1 13]物相标定 (c)明场像(d)Cr ̄C6[001]物相标定 图4激光熔覆Cr3CJFe涂层TEM形貌及物相标定 Fe55涂层的非平衡凝固是以亚共晶方式结晶,先析出大量仪一Fe初生固溶体,随后的冷却中在 一Fe枝 晶间形成枝晶共晶组织。Fe基合金中加入Cr3C 后,显著影响了Fe基合金涂层的凝固特性。加入Cr3C 后,大 部分溶解。未溶解的Cr3C:能起到非自发形核作用,使涂层组织细化;溶解的Cr3C 粒子在熔池中溶解了大量 的Cr与Ni元素,产生较大的过冷度,使Fe基合金涂层的杆状枝晶组织转变成 一Fe等轴固溶体组织及细小 的共晶组织(枝晶固溶体加Cr23c )。 图5为Fe55及Cr3CJFe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沿层深的分布,Fe55涂层的平均硬度为578,Cr3C ̄Fe涂 层的平均硬度高达796,与Fe55相比提高了近40%,说明在Fe基合金中加入Cr3C 后,涂层的硬度明显提 高。图6为Fe55及Cr3C2/Fe涂层的磨损量。可见,Cr3Cz]Fe涂层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Fe55涂层,磨损量只有 Fe55涂层磨损量的62%。 Fe基合金粉末中存在大量合金元素,激光熔覆快速凝固造成的细晶强化,合金元素大量溶入枝晶产生 的固溶强化,以及大量共晶化合物的形成产生的第二相都使Fe55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加入Cr3C 颗粒后,一方面Cr3C:溶解得到的c,Cr在枝晶中的固溶,增强了固溶强化效果以及重新凝固过程中生成共晶 碳化物的第二相强化作用;另一方面未溶的cr3C 本身以及在重新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等对涂层组织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0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 细晶强化,都使cr。c e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明显高于Fe55涂层。 > 2 瑚1 越 距顶端距离/mm 图5 Fe55及Cr3C ̄Te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 图6 Fe55及Cr3C ̄/Fe涂层的滑动磨损性能 3结 论 (1)Fe55涂层以亚共晶方式结晶,在初生固溶体枝晶间存在大量的网状共晶组织。 Cr3Cz/Fe涂层中Cr3C2 大部分溶解。Cr3C 的加入使复合涂层和枝晶组织明显细化、等轴化。 (2)激光熔覆Fe55涂层主要由 一Fe和cr23c 组成,Cr3CJFe涂层的主要组成相为 一Fe, —Fe,Cr=C 以及 未熔Cr3C2。 (3)激光熔覆Cr3C2/Fe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明显优于Fe55涂层。 参考文献: [11李明喜,]袁晓敏,何宜柱.Ni基合金表面激光熔覆co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 106-108. [2]张松,张春华,康煜平.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原位生成TiC增强复合涂层[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11(6):1026—1030. [3]YANG Yongqiang.Mierostrueture and properties of laser cladding hish-temperature wear-resistant alloy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1999,140:19—23. [4]Da—Wei Zhang,Lei T C.The microstrueture and erosive—corrosive wear performance of laser-clad Ni-Cr3C2 composite coating[J]. Wear,2003,255:129-133. [5】何宜柱,斯松华,徐锟,等.Cr3C 对激光熔覆钴基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4,310):1143—1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