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and Homesickness in 1920s
作者: 谢晓霞[1]
作者机构: [1]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出版物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 101-107页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祝福》;故乡;乡土共同体;乡愁
摘要:鲁迅小说《祝福》是借助\"我\"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新的知识者的回乡故事.在\"我\"的讲述中,故乡成为不变的、残酷的、驱逐异类的乡土共同体,必须被告别.无家的体验是这个回乡故事的核心.这种无家的体验既是1920年代新的知识者的普遍感受,也有鲁迅本人在兄弟失和之后\"已没有家\"的切肤之痛在其中.由此,1920年代的乡愁诞生,它终结了传统的乡愁.它不是对昔日田园乌托邦的怀旧,而是重归故里的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的心理投射.对鲁迅来说,通过故乡和乡愁的书写,他也完成了对故乡和乡土中国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启蒙现实的再确认,\"回乡\"验证的是\"没有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