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复习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复习

来源:星星旅游
 黄各庄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学科导学案(复习)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主备人 李其晔 辅备人 樊雅金 总课时序号 55 1.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目标 3.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知识梳理】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定义: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 。 2.农业的分类:农业主要包括 、 、 、 等生产部门。 3.农业的地位:农业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 。农业为工业提供了 和 。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4.农业的现状: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 ,国家正在采取 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等粮食作物品种相继 并 ,其他农业技术也获得 ,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得以解 决。中国用不足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 的人口。 5.农业功能的变化: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 ,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教 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 、 、 、 、 等 新功能。 农业、 农业、 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重要产业。 【重点探究】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 1.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 和农业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表现 为 与 、 与 的差异。 过 2.农业的东西差异:(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 和 。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分界线是 (3)我国西部地区 ,主要农业类型为 ,那里有我国 、 程 、 、 四大牧区。西部地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 水源的 、 和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为 、 、 。种植业分布在湿 润和半湿润的 地区(地形)。如 平原、 平原、 平原、 盆地、 丘陵等。 林区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集中分布区 特点 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 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类型 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在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 。 3.我国东部农业的南北差异: (1)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分界线是 。 (2)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一年几熟) 主 要 农 作 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粮食作物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秦岭——淮河 以北 以南 (3)我国粮食作物有“ ”之说,南方以 为主,北方以 为主。黄土高原的 、 等杂粮要用 来中和、助消化。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物是 ,青稞制成的 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民饮食“四宝”,能够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4)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区的地形以 为主。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 。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原因是 。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因地制宜概念:充分利用当地 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 或 ,布局在 它本身发展、生长的地区。 2.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自然条件: (1)地形 、水土 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地形 、土壤 、 丰富,利于 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气候 、降水 ,但 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 较多或 地区, 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 ”“ ”“ ”“ ”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 。 3.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 、 、 。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正从 转向 , 不断涌现; 和 、 不断提高; 取得长足进步, 明显增强。近年来, 、 、 农业不断推广。 2.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杂交水稻 、温室大棚的 ,农业生产实行 作业,大力推广 农业。 3.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 、 、 、 、 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 向农业 迈进的步伐。 4.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鲜活例子: 、 、 。 【拓展练习】一、选择题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2.下列属于农业活动的有( )①在田地种植庄稼②在牧场饲养牲畜③在海上撒网捕鱼 ④在山上开山采矿 ⑤在山野里植树造林 ⑥把树木加工成家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我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 B.我国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C.国家正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D.我国的农业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 4.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5.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 B.亚热带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 C.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D.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5.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东北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华北地区是一年一熟或两 年三熟 C.我国粮食作物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D.北方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南方是油菜 6.一艘装满农产品的货轮由图中①处驶往②处,船上所载 农产品最不可能的有( )  ①大米 ②花生 ③甘蔗 ④苹果 ⑤小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⑤ 7.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 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8.下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产区与农产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油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甜菜 B.甲—水稻、乙—甜菜、丙—油菜、丁—冬小麦 C.甲—甜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油菜 D.甲—冬小麦、乙—水稻、丙—甜菜、丁—油菜 9.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在蔬菜大棚中我们会看到取暖炉,这说明蔬菜生长需要(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10.荷兰的鲜花能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这重要得益于( ) A.荷兰有适宜鲜花生长的优越的气候条件 B.荷兰生产鲜花成本低 C.购买荷兰鲜花是一种时尚 D.交通便利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11.影响该区域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源 C.地形 D.光照 12.受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欧洲西部形成的传统农业是( )A.种植业B.畜牧业C.园艺业D.渔业 13.导致我国南北方地区耕作制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B.水分C.热量D.地形 14.近年来,随着“算你狠”“斗你玩”“姜你军”等词语的流行,部分地区农民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产品积压,收入减少。这说明农业在发展农业时要充分考虑( ) A.人们的饮食习惯 B.市场需求量 C.当地自然条件 D.农业生产水平 1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育新品种,粮食单产提高 B.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增强 C.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D.滴灌、喷灌技术,能节约用水,但不能增产 二、1.根据字母序号写出我国四大牧区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 2.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 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的 地区(干湿状况)。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 、 、 、 、 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区以_____________为界线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耕地以____为主,耕作熟制为____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等粮食作物和________等经济作物;北方耕地以_____为主,华北平原耕作熟制大多为_______,这里________、________等粮食作物种植普遍,还是全国重要的______(油料作物)产地,东北平原耕作熟制为________,这里不但有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等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还是_______(糖料作物)生产基地。 3.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⑴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⑵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C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 ⑶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又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_为主。 ⑷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的差异 课 后 反 思

二、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

(1)填表: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填一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戊地 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A. 水产养殖与捕捞 B. 发展林木C. 果树栽培 D. 捕捞生产E. 种植业 (2)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__________地;可能会产生沙化现象的地方是____________地。 (3)为了减少灾害和保护环境,在沿海地带应种植______________林;在丁地和戊地实行___________期,以保护渔业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