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课型 关系 新授 教学内容: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总第 2 课时(数学) 教学过程: 初备 组织教学: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 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1、复习导入: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复备 教学新知: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巩固练习: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3×7 45+8-23 28÷4×7 3×6÷9 63÷7×8 35+24-12 作业设计:练习二1-5题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反思:(红笔手写)
(内容宋体小四号常规) 课题 课型 教学内容:(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课时 总第 课时(数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语文) 初备 课时目标:(语文) 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教学新知: 巩固练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红笔手写)
复备 红笔手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