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邻避冲突的地方政府决策诱因探析

来源:星星旅游
2014年第3期 (总第60期)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Journ ̄of Xinjiang Univemi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0.3.2014 General N0.60 邻避冲突的地方政府决策诱因探析 尹素琴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邻避冲突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繁 发生。从地方政府决策角度而言,行政决策理念的偏误、公共决策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公信力 的缺失是造成邻避冲突的重要诱因。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遵循公开和预防的决策原则,完善公 民参与型决策机制,并对附近居民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回馈。 关键词:邻避;冲突管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14)o3—0032—05 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一致是行政决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形成良好的“政府—公民”关系、推动 政策顺畅执行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实施的一些公 共设施项目因其可能带来危害而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由此引发的邻避冲突也日益增多。深入分 析邻避冲突的原因,化解由此带来的风险,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已成为考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能 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国邻避冲突的现状分析 “邻避”一词是个舶来语,是英语缩略词NIMBY(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音译与 意译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个新词。一般以“邻避设施”指那些惠及整个城市,却因有各种风险而给邻近 居民带来负外部效应因而居民希望躲避的公共设施,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火葬场、精神病院 等。2O世纪7O年代,美国学者O’Hare在《公共政策》上发表的《你不要在我的街区:论设施设址和补 偿的战略重要性》一文中提出了这一概念。…此后十余年里社区“邻避运动”此起彼伏,《纽约时报》甚 至把美国20世纪8O年代称为“邻避时代”。[2j 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的一些学者也开始探讨这一现象,如汤京平、李永展等,“邻避”两字起初 也是由他们翻译而来。李永展通过“邻避效应四等级分类法”进行细化分析(见表1)。L3 台湾民众其至 曾经提出“鸡屎拉在我家后院,鸡蛋却下在别人家里”的邻避运动口号。 表1 邻避设施的邻避效应等级 等级 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一邻避效应 无 轻度 中度 高度 邻避指数 0 0一l8 18—44 44l00 一设施名称 公园、图书馆等 文教设施、各级学校、车站、公园、医疗与卫生设施、购物中心、邮电设施 疗养院、性病防治中心、智障者之家、高速公路、抽水站、自来水厂 丧葬设施、垃圾焚化炉、污水处理厂、飞机场、屠宰场、核能发电厂、 变电所加油站 、注:邻避指数范围为0—100,指数越犬则邻避效应越大。 收稿日期:2014—05—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民主行政与社会稳定研究”(项目编号:l1BZZ037) 作者简介:尹素琴(1974一),女,管理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32 随着近几年一些省市群众强烈抵制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集体行动愈演愈烈(见表2),政府和学界 开始对邻避的研究给予高度关注。 裹2 近年来我国部分重大邻避冲突事件统计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结果 2007年 福建厦门 市民“集体散步”反对二甲苯(PX)项目 项目迁址漳州 2007年 北京六里屯 反对垃圾焚烧厂 项目暂停 2008年 四川成都 市民集体戴口罩散步抵制彭州PX石化项目 项目暂停 2009年 广州番禹 市民示威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项目暂停 20o9年 江苏昊江 市民堵塞国道,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项目暂停 2010钜 广西灵川 市民上访反对垃圾填埋场项目 项目暂停 0211年 辽宁大连 市民大规模集会游行反对PX化工项目 项目暂停 20l2年 四川什邡 市民抵制建设大型钼铜冶炼项目 项目暂停 2012年 江苏启东 市民请愿反对造纸污水管道排海项目 项目暂停 2013年 云南昆明 市民反对千万吨炼油项目,引起群体性事件 环保组织参与对话 2014年 广东茂名 市民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抗议芳烃(Px)项目 项目暂停,充分 嘏前 L政府表态:不启动项目 未达成 0214年 浙江杭州 市民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厂举行抗议同警方发生暴力冲突 得群众理解支持不开工 项目暂停。政府表态:未征 ,资料来源:根据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邻避冲突,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共性,也有我国特定社 会发展阶段下自身的特点。 1.从发生的时间背景来看,邻避冲突是我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发展 与社区建设之间的矛盾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人快速发展时期。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20l3年,全国城镇化 率从17.92%提高到53.73%,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70%。L4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原有的公共设施已经 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需要提供规模更大、质量更优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城市要发 展,必然要启动大量重工业项目,包括具有邻避特点的垃圾场、核电站、化工企业等。另一方面,社会成 员生存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新的关注命题。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单位制的弱化,使 得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传统的“单位人”转变为流动而分散的“社会人”、“社区人”。据统计,在城市 就业总人121中,过去“单位人”占95%以上,而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30%左右。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环保理念的增强,“社区人”越来越关心自己所居住的领域及生活品质。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发展与社 区建设之间如果缺乏有效协调,邻避冲突就会不可避免。 2.从引发邻避冲突的原因来看,既有邻避设施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有更深层面的文化、心理 因素。引起邻避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从最直接的原因看,是由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效应给附近社区居 民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马赛尼等认为,邻避设施对周边地区存在某种负外部性影响,邻避主义者关心他 们的财产价值、美学、健康或安全风险等,因而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反对设施建设或运营。 我国 学者总结了邻避设施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一,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其二,对社区形象的“矮化”;其三,可 能导致的不确定性事故和风险;其四,可能导致房产贬值。【7】除此之外,“中国式”邻避冲突的发生,还有 深层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的政治心理,在邻避冲突中表 现为:其一,清官情结。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遗留下来的贤君明主思想形成了老百姓恋清官、盼清官的 心理,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想把事情闹大以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其二,造势心理和法不责众心态。 33 重人治轻法治、重义务轻权利的观念仍然存在,一些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时,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来饵决, 而是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参与冲突的群众也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认为人 多势众不会被追究责任,在群体的庇护下将法律约束置之度外,放纵自己采取非理性、非制度化的手段 如上街游行、静坐等,极易导致矛盾激化从而形成冲突。 3.从邻避冲突的结果来看,大多是以权宜的无奈之举而告终。从表2的“结果”一栏可以大致看出 个共同点,那就是邻避冲突发生后,当地政府采取的对策基本上是叫停、取消或转移他处,实际上是以 一权宜之计来安抚群众、“抹平”事件。总结起来,“中国式”邻避冲突大都遵循“地方政府批复立项——居 民知晓、抗议——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叫停”三阶段的演进逻辑。具体来说:第一阶段,政府与开发商开 展项目论证.通过一定程序,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此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对当地居民所受影响 考虑得较少,决策的公开透明度较低,吸纳公众参与明显不足。第二阶段,当项目已经立项或者开始动 工时,附近居民才突然知晓,第一反应便是诧异与愤怒,于是乎不满、抗争、上访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性 事件。第三阶段,面对不断扩大的事态,当地政府出于政治角度的考虑,不得不优先维护社会稳定,叫停 在建项目,甚至宣布终止项目。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一方受益,政府、企业、民众、城 市,都以得不到发展而告终,正如媒体曾经评论:“由广场、街头群众抗议来决定复杂的重化工项目命 运,这种模式不会有赢者,更像是整个中国都是输家。” J . 二、邻避冲突的地方政府决策诱因 (一)地方政府决策理念的偏误 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问题上走过弯路。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L9 然而对于什么是真正 的“发展”我们曾一度陷入误区,比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又聚焦于GDP增长。在这种 “开发主义”指引下,地方政府表现出明显的理性经济人特征:行政机关以经济发展挂帅的方式来处理 各种社会问题。“一切为经济开发让路”;各级职能部门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以降低环境保护要求作为优 惠条件;地方官员为了提升政绩和获得升迁机会,也将GDP和税收财源的增长作为其优先选择。由此 导致地方政府在发展问题上出现诸多短视行为。近年来多起邻避冲突事件显示,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 官员在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决策中,片面以GDP为核心,引进污染严重或者潜在危害巨大的项目,其中 不仅隐含某些行政部门的利益,甚至还有利益集团参与的影子,而地方政府忽视对这些利益冲突进行协 调和平衡,将成本和风险全部转嫁给当地居民,如此一来,邻避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二)公共决策机制的不完善 现代决策理论认为,公共决策系统是包括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 的综合体系,其中既有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也有普通人群。公众参与是公共决策的一个必备环节。但 是在现实中,由于各方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多时侯邻避项目的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厂商、专家所 垄断,诸如是否建设邻避设施、在哪里建设、如何运行等关键议题都由政府自身的行政与技术系统来决 断。公共决策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封闭的资源分配过程:首先由处于决策系统核心位置的公共决策机 构、权力精英制定出公共政策,进而由专家进行论证,最后自上而下地付诸贯彻和执行。整个决策过程 中很少征求公众意见,即使有时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邀请公民参与,也可能会用表面化、形式化的 民意调查来代替实实在在的公众意见征询。如复旦大学戴星翼教授接受采访时就提到:“有的机构去 居民区进行调查,时间大都安排在白天,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问卷就填好了。而 且,环评调查结果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网站上挂出来,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 足。”¨ 公民参与的缺失必然会引发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合法性难以得到公众认同;政策的执 行会遇到重重阻碍;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良性沟通以致紧张甚至对立,等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邻避 设施选址决策中,政府一度陷入“DAD困境”(即decide—announce—defend,决定——宣布——辩护), 这一幕如今在我国也屡屡见到,决策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前期选址阶段没有充分吸纳利益各方参与到 决策中来。 34 (三)公共决策主体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行为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调查 显示,在各级政府公信力排序中,中央政府的公信力最高,省级次之,地级再次,县级最差。[1 之所以如 此,是由于当前一些不良行政行为严重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其一,官员的失范行为。一些地方政府 尤其是基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习惯于弄虚作假,热衷于形象工程,引起群众强烈反 感;一些“裸官”也让老百姓质疑:“配偶、子女、财产都在国外的人,他对身处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能有 多少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归属感?他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诸如此类的官 员个人威信的降低,也会由于“晕轮效应”(D而影响到领导干部整体在群众中的威望。其二,政府的不 当政策。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采取“半夜鸡叫”的突袭、朝令夕改的调整、戛然而止的终结,都会 留下失信于民的不良形象。如2014年3月杭州政府“先辟谣,后限牌”之举就是如此,一开始当地多个 政府部门十余次辟谣,甚至在发布政策前夕面对车市抢购狂潮,杭州治堵办还以“无此消息”回应市民 询问。而在2014年3月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突然宣布次日起在全市范围实施摇号与竞价相结合的 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措施。-1 尽管政府和专家也论证了此举对于城市管理和治理交通拥堵的必要性, 但是这种“政策突袭”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难以估量,不但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诚信 体系建设。“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公信力可以说是政府的生命力。而在邻避冲突中,一些地方政 府却陷入了“塔西佗陷阱”⑦:无论政府怎么解释项目实施的规范性或承诺邻避设施的安全性,老百姓就 是不相信,始终认为政府没有公布事实真相,甚至不相信专家的客观论证和科学说明,这就使政府陷入 一种决策困境。 三、治理邻避冲突的建议 (一)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 正确的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邻避项目建设是一项特殊的公共政策,尤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 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 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来制定公共政策,在兴建邻 避设施时,要在立项、选址、方案的设计和选择上综合考虑当前利益与将来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人文与自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统筹兼顾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公平、当代社会公平与代际公平。 二是公开原则。邻避项目的技术特征自然造就了技术官僚体系的垄断状况,这就更需要地方政府 勇于打破局限,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决策。事实证明,政府在邻避项目上的遮遮掩掩只会加重公众对政府 的不信任,应当在每个阶段都把信息公开作为必要手段。在行政规划程序的起始阶段,应公开邻避设施 的位置,当行政规划需要修改时,也要及时公开;在行政许可程序中,也应及时公开邻避设施兴建的理由 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在项目运行以后,还可以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外展,邀请居民前来参观。这些措施有 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企业的信赖,增强公众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 三是预防原则。由于发生邻避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对于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诸多风险极 其担忧,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关口前移”,以事前预防的方式来消除当地居民的后顾之忧。对于风险预 防原则,行政法学者在1998年《温斯布莱德声明》中明确提出: ‘当一项活动带来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 害威胁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即使某些因果关系未得到科学证明。此种情况下,证明的义务应当由活 动的支持者而不是公众承担。”【1 作为国民安全的保障者,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将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大决策纳入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以及公众评估等形式加强重大决策风险评 ①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指一个人对事物的部分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也称为“以点盖面 效应”。 ②“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他认为当公权力遭遇信任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 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35 估环节,预防和控制政策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应当在公众中进行科普宣传,从科学和理性视角扭 转邻避项目的“污名”,淡化居民的不悦心理。 (二)优化地方政府公共决策机制,建立参与型决策机制 在决策理念上,应摒弃那种认为“老百姓素质低,什么都不懂,只会胡闹、耽误工程时间”的传统思 想,用包容和开放的理念,吸纳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邻避设施决策的过程当中。事实上,排斥公民参与 的所谓的“快速选址立项”后来都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公众沟通。在决策实践中,邻避政策制 定应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让公民参与融合到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即议程设定——政策规 划——政策选择——政策执行一政策评估。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建设邻避设施遇到的阻力越来越 小。就是因为邻避设施选址方式由“决定——宣布——辩护”方式开始转向“参与/自愿/合作”的方式, 在决策开始阶段就吸纳公众参与,大大减小了阻力。目前我国虽已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 行办法 (2oo6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但远远不够,还需要扩充公民参与渠道,实 现更有效的公众参与。 (三)给予合理补偿和回馈 邻避设施是一个“公共善”和“个人恶”的混合体,它以当地居民利益受损为代价使整个社会获得利 益,所以通过对当地居民利益的补偿,不仅体现了环境正义的要求,也可以减少邻避冲突。政府可以根 据其受损程度,建立多重利益补偿和回馈机制。这些补偿不能只限于经济补偿,还应包括就业、福利、教 育、养老等;也不能仅限于对居民个人的补偿,还应重视对所在社区的补偿,如土地规划、公共福利等,让 整个社区理解邻避设施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整个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邻避冲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存在。对邻避冲突的治 理,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手段、完备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良好的公共管理理念和机制。公共管理者只有 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多元协作治理,才能有效化解冲突,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0’Hare,M..Not onMyBlockYouDon’t:Facility Siting andthe StrategicImportnce a0fCompensation[J].PublicPoli. cy,1977,(4). [2]William Glabemon.Coping in the Age of NIMBY[N].NewYork Times,1988—07—19. [3]李永展,何纪芳.台北地方生活圈都市服务设施之邻避效果[J].都市与计划都市学报,1996,(1):95—1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stats.gov.cn。2014—02—24. [5]潘嘉,谢志强.“单位人”变“社区人”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挑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1):6o一62. [6]Matheny A.R,Williams B.A.Knowedge v8 NIMBY:Assessing Florida’8 Strategy for Siitng Hazardous Waste Disposal Faciliites[J].Policy Studles Journal,1985,(1). [7]管在高.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管理学刊,2010,(12):58—63. [8]重化工项目上街头裁决非长久之计[N].环球时报,2012—10—29. [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10]孙文婧.如何应对中国式邻避运动——专访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教授[J].上海国资, 2013,(6):101—103. [11]涂章志,刘丽文.论网络舆情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8):35—39. [12]徐立凡.杭州限牌辟谣后何以成真[N].京华时报。2014—03—27.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5. [14]金自宁.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4):60—72. 【责任编辑:甘海燕】 (下转第43页) [18]Dechow P,Dichev I.The QuMity of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Accrual Esitmation ErrorsCJ].The Account. ing Re ̄ew。2002,(77):35—59. [19]Jones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it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 193—228. [20]Fama E,French K.Industry Costs of Equ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7,(43):153—193. 【责任编辑:甘海燕】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Idiosyncratic Return Volatility FENG Li (Xinjiang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Chian) Abstract:The purpose ofthis artide wa¥to make sure whetherthe lIigh quality offinance erporitng Cna help the investom to make proper decisions tO avoid their loss∞the stock market vohriilyt.It invesr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fi- mmcial reporting and the idimynemtic return volatiilyt by using the listed companise from 2007 to 2011.Research shows find that deteriorating earnings quality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diosyncratic return volatility.To the extent htat listed company’ S return volatiliyt is smMler,the qu ̄ty ofthe earning quality is higher.Because investors can get higher quality financial infor- marion。they can lessen losses a8 the stock market crash. Key words:financial reporting;idisoyncratic volatiliyt;earnings qualiyt (上接第36页) An Analysis of Causes of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 NIMBY Conflict YIN Suqin (Xinjiang University fo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Chia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ration,NIMBY conflict,88 a special kind of ma88 inci・ dents。OCCtU ̄frequently in China.From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pompective;the error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mking concept.imperfect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and the lack ofgovemment credibiilyt are key Dl—l8on8.This requires lo- eal government to take meaftfes in three aspects:establish public and preventive decision—making principles,perfect participa- tory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and give proper compensation and feedback to communiyt residents. Key words:NIMBY;conflict management;local government;public policy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