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州新城规划发展再思考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再思考

来源:星星旅游
...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

2009年09月17日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2期

广州新城指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位于广州市域中南部,珠三角核心地带,沙湾水道南岸的东涌镇、鱼窝头镇,以及沙湾水道北面市桥以东的地方,包括石基镇、石楼镇和化龙镇的一部分,总面积228km2。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位于广州新城的中心位置,北临清河路,南临市桥水道,西至南沙港快线,东至莲花山水道,面积约30km2,其中亚运村选址位于新城规划控制区的东北角。

在2000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咨询中部分规划设计单位提出广州新城概念后,广州新城一词于2001年8月正式提出,之后于2002年1月由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广州新城发展规划研究的国内咨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邀参加咨询。通过咨询及咨询成果的综合深化,初步确定了广州新城的功能定位和结构性布局方案。功能定位为服务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广州南拓节点、番禺片区中心之一,以商务办公、生态宜居、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基本功能。但受发展时机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州新城的开发一直不够明朗。

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它的规划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亚运村建设对广州新城的意义

1.1 提前将广州新城推向国际视野

...

...

纵观国内外重大体育盛会举办权城市的发展,它的影响作用十分深远。1988年汉城奥运会,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汉城新区(汉南新区),而且改变了整个汉城的城市布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彻底改变了巴塞罗那的城市面貌,而且使这个昔日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的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2006年第15届亚运会,不仅使卡塔尔首都多哈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一举成为全球关注的明星城市,而且将推动多哈从一个纯粹的石油输出城市发展为国际旅游商贸城市。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落定广州,使广州成为我国继北京亚运会(1990年)之后第二个承办洲级综合体育赛事的城市,这将给广州提供绝好机会融入亚洲乃至世界。

广州亚运会亚运村(包括运动员村、亚运会新闻中心、体育馆、亚运公园和其他配套设施)选址于广州新城,将广州新城的发展注入了国际性元素,提前使广州新城进入国际视野,从而将提升广州新城的国际认同感和知名度,为新城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1.2 提前将新城纳入广州中心体系建设范畴

近年来,为改变中心过于密集问题,广州提出了建构“多中心、多组团”城市格局的发展策略,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广州新城确定为广州都会区南翼策略性增长地区。但由于广州新城距离母城较远,且缺乏强大的产业支撑,按照通常情况下的新城和开发区的经验,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太可能纳入广州市的中心体系建设范畴。

亚运村选址的确定,使广州新城提前纳入广州的中心体系建设范畴。其中,明确地将广州新城中心纳入到“两心四城”的亚运城市空间结构,即以天河新城市中心(亚运中心赛区之一)、广州新城中心(亚运后勤保障中心)、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和花地新城为重点,组织亚

...

...

运盛会。

1.3 亚运“触媒”启动新城,开启未来

通常而言,新城的发展需要一些旗舰项目进行带动,第6、第9届全国运动会体育设施的建设曾迅速带动天河板块的发展,推动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

将亚运村、媒体村、亚运体育公园,以及配套的广州新城体育馆等设施安排到广州新城,不仅为广州新城的开发提供了“触媒”,推动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且将刺激市场力量、社会资金的汇集,从而为新城的开发启动带来众多力量。

对于广州新城这一半城市化地域而言,通过亚运村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启动新城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如何将亚运带来的一系列设施和国际性元素融入新城,开启新城的未来发展,却是在规划建设中必须慎重考虑的。因应六运会所建设的天河体育中心,对于体育中心周边地区的开发可以说是起到很好的“触媒”效应。但回过头来,却发现当初的规划建设思路并没有充分考虑体育中心建设对天河西部板块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是对路网布局考虑不周,引发了难以治理的城市交通问题,造成体育中心商圈效应只能沿天河路、天河北路向东延伸而很难向南延伸;二是无法为天河体育中心商圈南部地区(如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带来“触角”,使得天河体育中心建设的后续效应到黄埔大道就戛然而止。

借鉴天河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的经验,广州新城规划应充分利用亚运“触媒”效应,统筹考虑亚运村和相关设施建设对新城空间布局的导向作用,开启未来的滚动开发、有序发展。

1.4 激活广州新城的居住及相关配套功能

...

...

新城发展是一个的长期过程,在新城发展起始阶段通常以某一功能为主导,逐步发展为综合性功能区,如美国新城大多以居住功能起步,诱发制造业、商业、办公功能的跟进;广州华南新城(也称华南板块)同样以居住起步,牵引专业市场和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的跟进;日本筑波科学城则以产业培育为起步,居住、办公、商业功能逐步跟进。

广州新城距离母城40km左右,其起始阶段的功能也主要是居住功能,为广州母城及珠三角地区的中产阶级提供第二或第三住宅。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不仅反映了这一特点,而且将进一步激活新城的居住功能,并将衍生文化体育旅游功能。尤其是与亚运配套各类设施同时跟进,将开创国内新城开发的新模式,改变以往新城前期开发普遍存在的“有居住无配套、有硬件无软件”现象,为增强新城吸引力、激活生活居住和相关配套功能提供了条件。

2、后亚运时代广州需要一座怎样的新城

亚运盛会对广州新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使广州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里程。在新的发展阶段,新城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延续和提升广州及珠三角城市发展档次,支撑广州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这是广州新城的基本历史使命。

2.1 目标定位需要区域视野

2.1.1 广州的需求:打造广州南部中心,绿色宜居新城

根据新城城市功能和发展动力的不同,可以把新城分为产业新城、居住新城(也称卧城)、副中心新城、行政中心新城、大学城等5种类型。目前,按“多中心、多组团”城市结构发展格局,广州已经或正在形成广州经济开发区、南沙、空港城(新白云机场)等产业新城和珠江新城

...

...

(商务功能为主)、大学城(科教为主)、华南新城(番禺洛溪居住新城)、黄阁新城(居住功能为主)。

对于亚运后(2010年后)的广州而言,社会经济将进入由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迈进,经济增长方式将彻底转变为消费拉动型、服务业推动型,城市规模将进入人口超1000万的巨型城市。此时人居环境改善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仍将是广州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即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问题仍是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于新城建设而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复母城和其他组团已有的产业和功能,需要的是为城市新型产业或战略产业(如创意产业、体验经济、总部经济等)的增长和地域特色的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外拓,以及人居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空间载体。因此,建设创新型示范新城——创意新城、居住新城、副中心新城、行政中心新城,将是广州新城规划建设的基本选择。

广州新城位于城市南拓节点(大学城与南沙之间),已经通车的京珠高速、南沙港快线、地铁四号线和规划的平南高速、沙湾干线、珠三角环形高速、穗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地铁 3号、10号、12号线将凸显广州新城的交通优势,为副中心新城所需的便捷通达和效率优先的要求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的先行优势,为建设TOD型示范新城提供了条件。同时,广州新城所拥有的水网密布、通江达海的岭南水乡特色,也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了独特优势。

综合分析,亚运后的广州新城,需要通过吸纳广州旧城区的部分人口和服务职能的迁入,逐步形成高尚居住、新型产业、商业物流、休闲娱乐等职能,缔造成广州南部中心(广州市域副中心),绿色宜居新城,实现对番禺市桥、小谷围大学城、番禺东部小城镇、南沙产业区等功能组团的统筹整合。

...

...

2.1.2 区域的责任:服务之芯,总部基地,支撑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过去的20多年,珠三角不断承接港澳及世界转移产业,奠定了“世界工厂”地位,成为全国接纳外资最多、制造业配套最齐全的地区,已形成具有相当竞争力加工制造业体系。在《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但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却面临着创新性不强,生产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资源集合体系的滞后发展等问题。

在《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城镇群的战略目标,建构高度一体化、网络型、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镇功能布局体系。以广州、深圳主城区为区域性主中心,珠海主城区为区域性副中心,形成“两主一副”的格局。通过“一脊三带五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把珠三角最重要的功能区和节点进行串联、整合,构成向外海和内陆八个方向强劲辐射的空间系统。

其中,重点培育花都-白云、广州东部地区、广州新城、南沙、虎门-长安、沙井-松岗、中山东部地区、唐家、横琴、金湾(三灶)等重要节点区域性专业化服务功能和产业成长,使中轴真正成为聚集区域核心功能、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发展“脊梁”。这也是珠三角产业与就业人口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已经成为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主轴。

广州新城位于珠三角发展“脊梁”上,势必承载重要功能,如珠三角资源整合与产业服务集成中心,穗港战略合作中心、泛珠三角区域战略合作中心等的发展。同时,新城北有广州母城人口与服务业的移入,东有珠江口东岸的电子、电气产业集群,西有珠江口西岸的家电、五金、纺织产业集群、南有南沙资讯产业和重型装备产业群,支撑其高端发展。

“总部-生产基地”是珠三角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广州发展“总部经济” 特色在于制

...

...

造业总部、华南金融总部、华南商贸-服务-物流总部、汽车产业总部。广州新城总部基地的发展至少有以下4个有利条件: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设施;②拥有珠三角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产业支撑;③拥有丰富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的有力支撑;④拥有为公司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包括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

因此,在珠三角巨大的产业、人口和网络化交通的支撑下,广州新城有条件也有必要发展为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之芯和总部基地,承担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中心、国内外大公司和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总部、泛珠三角区域性行政管理与服务中心等职能。

2.2 空间布局需要承载历史、引领未来

2.2.1 承延广州山水相逢、滨水商娱的历史格局

从宋代“三城并立、以水统一水道街市”、明清“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到现在“山城田海”的城市格局,广州城市发展均延续了山水相逢的自然格局,并在具体的功能布局上,发挥水聚气、水营商的基本功能,将沿江地带为街市、贸易、公共活动的空间,如宋代的十三行、濠畔街的商业繁华。

新城地处莲花山南麓水道与沙湾水道交汇区,是广州珠江城市景观的延续区,需承延千年广州城的自然山水格局和泽水而居、滨水商娱的功能布局。从地形地貌看,密布水网通连珠江、低丘山岗承延莲花山、用地形态岛状斑块等自然格局,为承延山水相逢、滨水商娱格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

2.2.2 承载亚运遗产,催生国际亚运旅游地的新功能

广州新城作为亚运动力下的新城,应该承载某些亚运遗产,成为广州发展史上的印记。因此,在设施安排上,亚运村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区,而是一个让亚洲、全球能留记忆,带有标志意义的地方。除住宅外,需要在亚运村内安排与亚运记忆有关、新城未来发展需要的重大设施,如亚运体育馆、亚运公园、亚运博物馆等。

在居住区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安排上,应该考虑留下更多的物质性亚运遗产,带动赛后的新城开发以及东部海鸥岛的旅游开发,催生广州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地新功能。

2.2.3 缔造新城典范,引领广州城市发展新路向

强化现代服务业、创造宜居城市将成为广州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任务。广州新城的发展建设,需要发挥位居珠三角世界制造业基地地理中心、穗深港区域发展脊梁、广州南部都会中心的区位,发挥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先行作用,以及亚运村建设先导效应,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宜居城市,引导城市发展新路向。

因此,在空间布局上,需要统筹考虑新城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交通系统以及滨水岸线、轻轨站点开发等问题,做到既承载广州的历史、亚运的印记,又要体现未来城市的功能和效率要求。

3、亚运村“触媒”效应如何开启新城

亚运村的规划建设,要发挥亚运村和相关设施建设的引擎作用,开启新城未来。

...

...

3.1 延伸亚运村组团式模块,形成新城北部高尚住区发展带

亚运会虽是亚洲各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但基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安全的角度考虑,需要亚运村尤其是运动员村的布局采取组团式的布局模式。亚运村所在地段低丘山体(莲花山-大、小浮莲岗)契入,水网连接,正好形成了山水的自然交汇,为亚运村的组团式布局提供了条件。

为缝合高架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地铁4号线对广州新城东西片区的分割,有必要将亚运村组团式布局结构和居住功能向西延伸,形成广州新城北部高尚住区发展带,以利用已有的清河东路以及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进行沿路开发,减少开发前期的大量投入;另外,尽量预留较多的居住用地,为广州旧城区、市桥组团的人口郊区化提供高品质居住环境,同时也为新城的起步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气。

3.2 利用亚运村配套设施形成SOD开发模式,推动新城中心区发展

为办成出色的亚运会,亚运村和相关配套设施(广州新城体育馆、广州博物馆、亚运公园等)的一次性到位,不仅可避免华南新城曾出现的配套设施严重滞后问题,而且将为广州新城的开发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考虑到亚运村北部为石楼镇已建设用地,为发挥亚运村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对广州新城的带动性,应将亚运村内重要的永久性的服务设施尽量往南部布置,以发挥服务设施有形价值的牵引作用,形成SOD开发模式。

依托亚运村规划建设所形成的体育、文化中心,往南可考虑结合滨水空间的营造形成新城商务综合中心(CBD),从而建构一条由运动员村-体育文化中心-新城商务综合中心的新城南拓发展轴,实现亚运村规划建设写入历史,开启新城未来的规划构想。

...

...

4、结语

新城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面,也是城市实力和战略决策的体现。广州新城虽然早在2001年就正式纳入到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但由于新机场建设、应对九运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建设、南沙开发等投资热点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安排,广州新城的开发一直难以找到突破口和发展的催化剂。随着广州南拓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京珠高速、南沙快线、地铁4号线等区域交通干线的建成、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建设的启动,再次激活了广州新城规划建设。可以预见,亚运促动下的广州新城必将在国际视野的关注下,成为承延广州历史、谱写亚运印记、引领广州路向,促动广州新城建设由关注产业向关注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