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勤工助学是丰润心灵的另一种路径——一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案例

勤工助学是丰润心灵的另一种路径——一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案例

来源:星星旅游
知识文库 第01期

勤工助学是丰润心灵的另一种路径

—— 一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案例

张某,男,XXXXX学院xxx班学生。该生2016年入学时,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二年级时,该生父亲去世,其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因为拮据的生活困境,该生一度时期精神低迷,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该生班主任发现后,给予了多次开导和安慰,并与班上学生代表商得一致,把该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程度提升为特困,并按照学院助学金的评定要求发给其特困助学金。该生的生活得到了较为妥帖的安排,但是该生的精神头依然不高。我多次找他谈心,也是收效甚微。

鉴于此,作为该生的辅导员,我觉得有必要全面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以及他以前的生活状态。于是,我私下多次和他的家人通电话,了解其家庭状况及该生以前的性格、习惯、爱好、学习等情况。我综合研判获取的该生各种信息后,很快认识到:该生面临的问题不单纯是经济困难问题,还暗藏着深深的心理问题。

该生来自农村,在家排行老小,父辈几代人都在家务农,

家庭条件较差。在他长久的记忆中,他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

加之,他的姐姐过早出嫁,照顾家庭的重任就落在他和他的母亲身上。家庭的困苦和艰难给该生的身心造成了长期的压力,以及由贫穷所衍生出的自卑,加注在该生的心理上,犹如千斤。他父亲在他读大二时就病逝,更是给他以沉重的打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查阅了大量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最终断定只有想方设法激发该生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某种自食其力的成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他内心的症结。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逐步采取了以下措施,对该生实施了“润心”策略。

首先,调动友情温暖他。我先后约谈该生的五名舍友,了解他平时的喜好,和私下的言谈举止,建议该宿舍同学集体利用周末外出,到附近自然风景区或历史文化圣地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目的是用集体的温暖带他进入大自然的怀抱,以生存者的身份去享受平常生活的惬意,启发他用旅游者的身份去反观历史的更迭,达到放松心情,调适自我,接受现实,畅想未来的目的。

其次,推荐兼职锻炼他。我在该生与同学们出外旅游归来后,找其谈心,表示要给他推荐一份校内学生助理的工作。他听了后,开始有点畏怯,害怕难以胜任。我反复鼓励他,把一个老师所有的信任感都投递在他身上,并利用人的想象力,催促他产生渴望获得劳动报酬后那种“自食其力”的价值感,当然,与此同时,我也清楚告诉他,希望他借此机会试着打开自己内心,学着去和更多的人群交流沟通,获得新的友谊。

葛 英

再次,分享人生勉励他。连续三个月来,每到月底,我主动约谈该生,分享人生酸甜苦辣。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先听他讲当学生助理的感受,再根据他的谈话状态,适时切入话题,将自己曾经的生活故事,更多分享了我遇到的一些困惑与逆境,尤其是真实地给他再现了我当时战胜困难的心路历程。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我们以心换心,赢得了相互信任,建立了真正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也为他找到了一个心情倾泻的日常化渠道。

随着这些“润心”策略的开展,我发现该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也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一是该生在接人待物时懂得了微笑。

二是该生在班集体事务中开始主动承担任务。

三是该生开始在校外主动寻找第二份打工赚钱的机会。 这些转变背后的原因,我最终也在该生那里得到了求证。

他说,通过校园兼职获取报酬后,体会到了自立自强的价值感,从而在表情状态上焕发出了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兼职工作带给他的一点薪酬,让他在“自食其力”中慢慢生发出要为家庭分担忧愁的决心和责任——一个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在他的心里开始扎根;兼职工作作为他求得自立的一条途径,反过来也激发他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撑起家里的一片天空,为他的母亲创造优质的生活条件。

一个学期过去后,我明显感觉到,该生精神焕发,热心班团集体活动,对于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也十分明晰。通过对该生困难期的有效帮扶,我也满心欢喜。静心思考整个帮扶过程,我认为至少有一种工作理念和一种工作原则对以后类似案例有借鉴作用。

这种工作理念是:勤工助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和心里问题的化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效。对此,我们可能以往认识并不充分。

首先,人们简单地将勤工助学等同于“经济扶助”,过分重视勤工助学的经济效益,还未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也是滋润心灵、振奋精神的重要环节。

其次,勤工助学的主体不仅仅属于那些内心本来就强大的有志青年,也应该鼓励那些有点自卑的贫困生,去尝试勤工助学,让他们找到强大自我的契机和入口。

再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加速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劳动观念。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他们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工作原则是:将贫困生的消极心理转变为积极心

2019.01(上) 知识文库7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知识文库 第01期

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我意识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可以检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鼓励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

第四,注重培养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现代人的核心素质,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责任感强的人能迅速打开局面,被上下左右的人接受和赞扬,因而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开拓更大的空间。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要让贫困生从思想上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培养强大的责任感,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他们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抑郁、悲观、人际关系不适应等方面。这就需要采取助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一般而言,以下四种具体措施可以采用。

第一,物质解困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贫困生而言,导致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贫困的影响,因此,物质帮助是必要的,这是精神解困、心理解困的前提和基础。除了利用高校奖、贷、减、免、补等款项,尤其推荐加强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贫困大学生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焦虑。

第二,关爱贫困生,使他们有家的温暖。对待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克服歧视心里,倾注更多的关爱。与他们交流是一种生命与灵魂的交流,要用心去付出。要花力气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充分的了解,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关心他们,让他们有家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有信任感和亲切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困难说出来。同时,对贫困生要分别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认识能力和气质类型,并加以区别对待。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问题的引导。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对他们进行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上接第68页)

开学之初,经常性不写作业,哪怕是抄写单词、词语的基础作业也不写,每次询问她,总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理直气壮的告诉我:我不舒服,或者我不会写,怎么啦?第一个月单元检测结束后,孩子理所当然考的不好,本想家长会跟家长聊一下,但是家长没有来,也没有请假,无奈,只好周末时间给小欣爸爸打电话沟通一下,家长态度很好,但是对于孩子,有各种充分的理由来告诉我,孩子不擅长学习,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就是:老师,她是不是整天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她就是那样,从小到大都是,真是没有办法。这还是真是抛给我出了个难题,家长都这样认为了,学生就是学不好了,但是我一直在想,这么小的孩子,难道就一点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吗?那她喜欢什么?于是,我尝试着跟爸爸沟通,询问孩子最喜欢什么,爸爸说除了小动物,她没有感兴趣的东西,最近,他在家里一直要求养只小狗,爸爸没同意,因此,我建议爸爸以这个为契机,对孩子学习提出要求,达到要求 ,满足她的愿望。爸爸也觉得也许这是个机会,达成一致后,爸爸就立马行动啦,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孩子出现了180度逆转,每天会主动问我要作业,第二天也会主动拿着作业给我看,脸上不再是冷漠,多的是欢喜和快来。我很庆幸,自己给小欣爸爸打的那一通电话,也很庆幸没有被爸爸的理由吓跑放弃!同时也更坚信了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小C,班级中高高瘦瘦的小姑娘,总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每次看人的眼神都不大方,在进行班级学生信息调查

时,她只填写了妈妈的手机号,但是没有写自己是单亲,我曾经单独问过她,为什么不写爸爸的手机号,她说记不清楚,爸爸刚刚换手机号啦。平时再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小C妈妈也没有特别告诉她们的家庭情况。但是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在学校表现的还是很好的,但总感觉哪里有问题,所以,我跟副班和语文老师商量,我们一起去进行一次家访,当然,前提是征求了妈妈的同意,在去家访的路上,孩子妈妈给我留言,孩子从小没有跟爸爸一起生活过,所以,对于爸爸这个词,她特别敏感,希望家访的时候不要提到。一切的疑惑顿然解开,同时,通过家访也了解到,孩子从小体质多病,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家长对于手机的监管也不到位,孩子每天上网聊天聊到很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下,孩子成绩有多提高,学习态度明显积极认真了很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赢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实现了孩子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威海经技区皇冠中学)

74

知识文库 2019.01(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