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财政运行的现状与管理对策
作者:黄东德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3期
摘要:近年来,县级财政思想,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财源建设和强化管征为重点,理清思路,谋求发展,财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收入逐年稳定增长,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财力增量难以消化刚性增支对财政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努力,强化预算约束,集中各类财力,维持工资及正常运转,实现了多年的财政收支平衡。 关键词:县级财政;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16-01
一、几年来县级财政运行现状
1.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稳固大宗的支柱财源。某县属农业型经济,工业企业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生产规模小,效益偏低,能为财政提供大宗收入的企业不多,2008年度,某县总人口为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万人);年提供税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家,虽然这几年某县充分利用资源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涌现出一部分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但构成地方级收入不多,2008年,某县地方级财政收入为2.8亿元,支柱财源匮乏,增收潜力小,财政后劲不足的局面仍是困扰县级财政工作的重点问题。
2.财政赤字包袱沉重,势必影响正常运转。虽然这几年采取多种强有力的增收节支措施,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但无法消化往年赤字,某县2008年以前财政赤字累计为1200万元,财政资金调度仍然紧张,每月向上级财政申请调度资金平均为500万元,用于正常经费,因此运转上的困难,制约了县级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性增支不断出台,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县级财政超负荷运转。近年来,每年都有性增资出台,县乡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而性增资加大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明显。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某县财政供养人员11000人,其中公务员为1200多人,享受公务员(主要是教师)有4500人,以全市低档标准测算,2008年年应列财政支出预算13900万元,因此,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而财政收入增长中财力增量根本无法消化性增资的需要,地方级预算收入只能维持工资发放,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4.县级经济总量偏小,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受收入增长“瓶颈”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剧增。近年来,虽然省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县级财政风险仍然十分突出,仍需靠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才能保证工资正常发放;2008年某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49000万元,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18000万元。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某县地处山区,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一方面,面临着财源结构单一,地方财政收入匮乏,增长趋缓。另一方面,因受自然灾害频发,财政供养负担和债务规模加重以及性调整支出增加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扩大。尽管近年来省财政不断通过转移支付和微调来增加县级财力,但基层财政困难程度依然较为严重。截至2008年,某县村级债务达3800多万元,乡镇级债务达3500万元,县级债务达1104万元;因此,债务的化解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提高县级财政经济运行绩效的若干建议
1.创新县级财政和管理方式。为了促进县级经济发展,省市财政采取诸多措施,调整后县级财政实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的转移支付阶段目标仅定位在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上,属于“输血”型的财政。这种制度滋养了县级财政的依赖心理。因此,要提高县级财政经济运行状况绩效水平,首先必须要转变现行县级财政机制的目标定位,要按照“促发展、推节支、削赤字”的思路,着眼创新,增强灵活性,研究建立县级财政的激励机制,以发展状大为主,对其实行财政经济增收奖励,进一步激发县级财政发展的积极性,实行机构、人员、赤字增加惩罚,调动“节编减人,节约支出,削减赤字”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其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2.建立县乡财政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缓解县乡困难,必须加大支持与加强管理并重。一方面要加大对县乡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县乡财政基本支出需要;另一方面要适应县级财力和乡财县管改革的需要,加强对县乡财政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乡财县管”是以乡镇为核算主体,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等“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二是严格控制县乡财政供给人员不合理增长。主要改革事业编制管理。根据县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核定编制。清退乡镇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净化财政供给范围。三是积极清理和化解县乡债务,严格控制机关新增债务。县级财政要适当安排偿债准备金,并采取核销减债、降息止债,盘活资产等多种措施,稳妥地做好化解债务工作,四是创新债务偿还机制。为鼓励县乡积极化解历史遗留的债务,对县乡陈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义务教育两基达标等债务,县乡能与债权人达成部分豁免协议,并偿还剩余债务的由省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3.发挥财政职能,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大力整合财政资源,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拓展筹资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用好用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促进县级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运用贴息、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争取国家性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特色农产品项目开发,探索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壮大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4.坚持依法征税,强化各项收入征管。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切实做好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服务工作,推进科学定税和公平税赋,减少税收流失,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调查及征管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税源的监控,建立完善的税源动态监控系统;全面落实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注重做实、做大收入总量,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增加可支配财力总量。 5.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财政分配公开透明。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审计监督,规范财政管理,提高理财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深化部门综合预算、采购、收支管理两条线办法,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保证部门和单位履行其职能的基本支出需求。逐步建立支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展采购范围,扩大采购规模,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管,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突出做好监管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实现审计监督与财政管理的有机融合。
作者简介:黄东德(1966-),男,福建闽清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毕业,会计师、审计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