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涉及到的考点有很多,比较难集中。因此,考试100小编对这些高频考点的知识点进行了分篇整理。以下是2020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高频考点一,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
按建设工程生产组织的特点,一个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而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设计方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供货方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供货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建设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建设项目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施工方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和施工的质量目标。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它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施工方是承担施工任务的总称谓,它可能是施工总承包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分包施工方、建设项目总承包的施工任务执行方或仅仅提供施工劳务的参与方。
施工总承包方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承担施工任务的执行和组织的总的责任。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承担施工任务组织的总的责任。分包施工方承担合同所规定的分包施工任务,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任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生产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等弊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多采用变动总价合同。
施工发承包模式
1.施工发承包的主要类型
(1)施工平行发承包模式
施工平行发承包,是指发包方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项目进展情况和控制目标的要求等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施工任务分解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的发包模式。
掌握施工平行发承包模式在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特点。
对施工任务的平行发包,发包方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进行分解发包,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施工的不同专业系统进行分解发包。
(2)施工总承包模式
施工总承包,是指发包人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施工单位或施工联合体。施工总承包合同一般实行总价合同。
掌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特点。
(3)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施工总承包管理,是指业主与一个单位或联合体签订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议,由其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具体工程的施工需要再进行分包单位的招标与发包,由分包商来完成。
施工总承包管理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开展程序、合同关系、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和认可、对分包单位的付款、合同价格等方面,相同之处在于承担的责任、义务,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和服务等。
掌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特点。
2.施工招标与投标
(1)施工招标
掌握建设施工招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招投标法中关于招投标项目的确定、招标方式的确定、自行招标与委托招标、招标信息的发布与修正、资格预审、标前会议、评标的相关规定。
(2)施工投标
掌握施工投标的程序与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招标文件、进行各项调查研究、复核工程量、选择施工方案、投标计算、确定投标策略、正式投标。
3.施工总包与分包
在一个建设工程中,只能有一个“施工总包”(无论是施工总承包还是施工总承包管理)。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而所有的工程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分包商为总包商工作,并接受总承包商的领导。与施工总包单位签订合同的分包商就是“施工分包”。施工分包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
施工成本管理与成本计划
1.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施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层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层发挥现场生产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能。
施工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6项任务。施工成本预测是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施工成本计划是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是施工成本预控的重要手段;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是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实际发生额,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一致;
施工成本分析应贯穿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施工成本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也可分别考核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属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包括:设计、方案、材料、机械等方面的内容。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
2.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
竞争性成本计划是工程项目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指导性成本计划是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实施性计划成本是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竞争性计划成本带有成本战略的性质,指导性计划成本和实施性计划成本都是战略性成本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3.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1)将成本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2)将总成本分解到单项、单位工程中,再进一步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按子项目组
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3)按工程进度的施工成本计划,通常可利用控制项目进度的网络图进一步扩充而得。
通过对施工成本目标按时间进行分解,在网络计划基础上,可获得项目进度计划的横道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计划。其表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时标网络图上按月编制的成本计划;另一种是利用时间一成本曲线(S形曲线)表示。
每一条S形曲线都对应某一特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因为在进度计划的非关键路线中存在许多有时差的工序或工作,因而S形曲线(成本计划值曲线)必然包络在由全部工作都按最早开始时间开始和全部工作都按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开始的曲线所组成的“香蕉图”内。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企业的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严重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安全预评价制度、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
2.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控制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按照国家标准,危险源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可以将风险分为工、Ⅱ、Ⅲ、Ⅳ、V五个等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风险评价所得出的不同风险源和风险量大小(风险水平),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应根据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3.安全隐患的处理
施工安全隐患一般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不当等。施工安全隐患的处理应遵循冗余安全度处理原则、单项隐患综合处理原则、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预防与减灾并重处理原则、重点处理原则及动态处理原则。施工单位对事故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包括:当场指正,限期纠正,预防隐患发生;做好记录,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分析统计,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跟踪验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物、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安全隐患的内容而采用的安全隐患防范的一般方法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
训;对施工机具进行有序监管,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保养维护;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以上是考试100小编整理的2020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高频考点一。考试100小编整理了二级建造师模拟试题、历年试题、高频考点等考试资料,供你参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