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例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分析44例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探索干预患者跌倒发生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6月上报44例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对自我的病情估计不足,对跌倒的防范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对跌倒干预不到位等是造成意外跌倒的主因。结论:落实跌倒高危风险评估,针对高危风险因素进行预先干预,并持续监控高危风险患者管理,持续改进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
标签:跌倒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跌倒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也是引起医疗纠纷,影响护理质量和降低医院信誉度的因素之一。现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科室主动上报的44例医院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以探索持续改进减少或防范医院内跌倒发生的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上报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44起,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60~90岁。病人不听劝告私自外出跌倒4起;起床或下床时跌倒15起;自行入厕无人扶持或扶持不当跌倒14起;坐椅子或从椅子站起失稳跌倒3起;更衣或洗漱体力不支跌倒2起;病区步行6起。1例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造成血气胸、1例造成胸腔引流管脱出、5例造成骨折,7例造成头皮血肿,13例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造成疼痛不适及心理惧怕。
1.2原因分析
(1)内在疾病原因 主要指能影响任何系统的功能,以致能降低机体稳定性的因素[3]。各种老年疾病引起的体力、智力下降,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老年痴呆症等均可引起老年人出现头晕、体力下降而跌倒;另外,中风、帕金森病及视力、听力减退,骨骼肌肉功能的下降均影响老年人的思维判定能力和活动能力,造成跌倒。本次研究的44例跌倒的老年住院患者涉及内、外、眼科等多种疾病。
(2)外在环境原因 主要指影响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因素。如夜间灯光昏暗,地面光滑,家具摆设不当,浴室和楼梯缺少扶手,鞋码不合适、鞋底不防滑,坐椅或床铺太高、太低等引起跌倒。
(3)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跌倒 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如精神药物(安眠药、抗焦虑药 抗忧郁症药)、心血管药(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降糖药、毛地黄及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
(4)跌倒发生时间 44例发生跌倒的时间与患者的高峰活动时间一致,提示上午07:00-10:00如厕、洗漱、早餐、活动高峰或下午16:00-18:00上、下床活动、晚餐等是跌倒发生的高危时段。
2持续护理干预措施
2.1 跌倒、坠床高危风险性评估 了解跌倒可能因素,找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子进行干预。临床上常用量表以分值评估风险高低,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某些风险险遗漏。可同时使用SPLATT口诀进行评估,简便易行,评估突出个体化。
a. 症状( Symptoms): 如:头晕,晕眩,心悸,胸痛, 呼吸困难,突发性神经学症状,前兆,大小便失禁。
b. 前次跌倒病史( Prior falls):跌倒或将近跌倒(near falls)的病史,因为将近跌倒的频率越高,跌倒的机会越大。
c. 跌倒的地方( Location of the fall): 户外或室内,哪一个房间,跌倒的地方可提供搜寻环境之危险。
d. 跌倒前正做什麼( Activity during the fall):首先尝试探询跌倒的机制为何? 是滑倒(slip),拌倒(trip)或是无力(weakness)等,如:站立时跌倒要考虑姿势性低血压,拿取东西时跌倒要考虑平衡问题,被地毯的边缘拌倒要考虑下肢无力,颈部弯曲时跌倒要考虑基底动脉问题,或是在饭后跌倒,则要考虑饭后低血压等。
e. 跌倒的时间( Time of day the fall occurred)、跌倒在地上所停留的时间(Length of Time on the ground)、及跌倒后是否可以自己站起来,如在夜间跌倒应要考虑是否有视力障碍,灯光不足,夜尿症或服用药物所导致等可能性。
f. 跌倒是否造成伤害(Trauma or injury resulting from the falls),生理上:如瘀青、骨折、压疮等,也可以协助了解跌倒之原因或机制。心理上:如害怕再次跌倒而避免从事某些日常活动,应询问过去的肢体功能,藉此了解近期的功能或活动力是否有改变,如老人有使用辅具,也应了解该辅具处方时的判断,及其现时所用的辅具是否适宜。
2.2 改善环境 环境改变常是有效的预防跌倒干预措施之一,50% 的跌倒和环境有关[4]注意病房的灯光适宜、物品放置不阻挡通道、改进容易绊倒的混乱的摆设、电线、卫生间有竖直扶手、地面无潮湿、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呼叫铃等。
2.3 了解继往史 对有下肢无力、步态及平衡困难、忧郁症、视力障碍、青光眼、末梢感觉障碍、尿失禁、肺病、昏倒、癫痫、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使用辅具等高风险患者,做好床头警示标识,提醒医护人员提高警觉,做好交接班,关注风险隐患的排除。
2.4 预防药物影响 使用精神药物、安眠药、抗焦虑药 抗忧郁症药、高血压药、利尿剂、毛地黄及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等,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并做好宣教工作,防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患者跌倒。
2.5 照护活动受限患者 临床上跌倒多发生于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老年患者身上,担心增加别人负担或不服老心理使患者跌倒风险增加。对此类患者注意加强心理干预,指导其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但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间,加强巡视和帮助,如厕时要有人看护。衣着舒适、鞋子合适。神志模糊或定向障碍的患者须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病人经常用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距离内。
2.6 健康教育 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防范跌倒的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利用一对一口头、书面反复指导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知晓率并采取健康行动。指导患者适时使用拐杖、扶手,起身、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保持稳妥的坐姿、卧姿,外出活动勿单独进行,需结伴同行或陪护扶持等。根据陪护的护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陪护责任心,把握正确护理技巧,配合护士做好安全护理。
2.7其它:护士长-加强对跌倒高危风险患者的过程监管,检查责任护士的评估是否准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患者及陪护的安全防范依从性。适时通报、分析以往跌倒发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室护士对跌倒的知识把握和实际防御能力,持续改进安全管理。
3结果
通过持续改进预防跌倒、坠床相关措施,患者对跌倒防范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对安全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提高。2014年度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人次明显减少。2014年1月~6月跌倒12起,比去年同期下降20%。提示加强对跌倒风险因素的预知和干预,提高医护患三方的防范意识,以良好的沟通方式取得患者及家属、陪护的良好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科学地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成磊,胡雁.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0,(8B):2899-2940
[2]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及预防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929-931
[3]王小媛,等.75例老年患者医院内跌倒事件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90-291
[4]施晓丽.细节管理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8
(5):929-9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