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韩愈,字 ,我国 (朝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执策而临之( ) ..
11.珍珠埋在土里,总会有得见天日之时;宝剑藏于鞘中,也会有锋芒毕露的一天。可是作者笔下的“千里马”却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空有“千里”之质,却无“千里”之实。请你结合文意说说,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连“逞能”(一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呢?(2分)
1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面上是写千里马的遭遇,实际上揭露的却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文学创作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2分)
13.韩愈的三个哥哥分别叫韩会,韩介,韩弇(yǎn),兄弟几人的名字都是“人”字头,寓有出人头地之意,可见其韩氏家族对仕途、对功名的热衷。但“汲汲于富贵”的作者早年却求仕无门,屡屡受挫。学者蒋勋说“文学是失败者的乐园”,请你说说韩愈借这篇《马说》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3分)
(甲)阅读《马说》,回答问题。(10分) 马 说
9.本文作者是 ,是 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4)执策而临之( ) ..
11.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指明了千里马与伯乐的什么关系?(2分)
12.不懂得千里马的习性,不会驱使,不会喂养,更不懂得千里马的语言。反过来,还对着受尽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文章写到这里,用“其真不知马也”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2分)
13.杰出的人才不被当权者了解和任用,是封建社会的痼疾,这个问题并不新鲜,但《马说》贵在“老问题新角度”。“人才的发现”与“人才本身”相比,你认为那一个更重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想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陈叔达①,字子聪。尝赐食于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②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高祖喟然③流涕月:“卿有母可遗乎!”未几,丁母忧④。叔达先有疾,太宗⑤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 注释:①唐朝人。②唐高祖李渊。③喟然:感叹的样子。④丁母忧:母亲死。⑤太宗:指李世民。 1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执而不食( ) ②求之不能致( ) ..15.选文中的陈叔达孝行可圈可点。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孝行的表现,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6.选文中的高祖虽然是陪衬人物,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依据选文内容评价高祖其人?(2分)
(甲)9.韩愈, 唐 10.(1)两马并驾(2)等同、一样(3)通“才”、才能(4)面对 1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12.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庸人误才。对食马者愚昧、无知表示愤恨;对千里马的不幸遭遇的同情。13.认为哪一个重要都可以,主义强调的重点,自圆其说即可。
(乙)14.①拿着 ②得到 15.舍不得吃御赐的葡萄留给母亲。16.重情义,关心臣子的病情,替下属着想,考虑事情周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