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首先要对付这些遗留问题,还有心思与能力把中国当作靶子吗?然而,我们也要对美国新政府留一个心眼,因为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使中美关系恶化。比如说,在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外界对中国的期待极大,西方的某些评论在问“中国能拯救世界吗?”如果美国对中国这么高的期待落空,也有可能因为失望而“报复”中国,使中美关系恶化。其实,美国对中国的期待在三个方面可能落空:一、对于外部冲击,中国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因此,政府才出台了大量公共投入的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中国内部市场的,消耗的主要是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无法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二、中国虽然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但大多都是以债券的形式存在的。中国只要不抛售美国国库券,就是对美国的支持。中国虽然还在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库券,但数量终究有限。美国无法指望中国能拿出大量的现金来购买美国的债券,以支持美国的市场。三、中美贸易结构不容易改变,中国顺差有可能在困难时期反而不减反增。在美欧等地区的经济先后陷入衰退后,需求大降,中国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陷入了困境。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国际贸易仍在增长,而且出口盈余还在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发达国家的衰退引起需求减少,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及原材料的商品期货价格暴跌,中国的进口值因而下降。而由于中国的出口制成品和机电产品价廉物美,危机时更显出了价格优势,仍然成为发达国家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在这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盈余令人羡慕,又令人嫉恨。从奥巴马竞选时的一些言辞来看,他对中美之间的贸易还是有疑问的。他跟着一些人老调重弹地要求人民币升值,似乎中国的贸易出口优势只是个汇率的问题。虽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高声大喊这种偏见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但如果美国舆论对中国的一些期待落空,不能排除奥巴马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继续向中国发难的可能性。另外,美国政府对出口中国的技术产品大加限制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想平衡贸易,美国政府解除这些技术控制会起很大作用,因为高技术产品往往附加值高,价格亦高。但经济危机凸显出美国的衰败,这使美国的战略家们对出口技术产品更加敏感,担心中国得到了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后,会更加迅速地赶上它。因此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因素变不了,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之间为了平衡贸易摩擦也少不了。但许多年来,中美经济关系已
经到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地步,中国出口为美国提供了廉价消费品,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库券给美国政府融资提供了廉价资本。而且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不少还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因此,无论奥巴马政府如何看待中国,它的对华政策同样离不开这些基本因素。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许多人都关心在新政府领导下未来中美关系会向哪方面发展?中美关系是否会重复前几届政府的老路,也就是有一套先紧张,后缓和,最后合作的形式呢?美国新领导人总喜欢拿中国说事,以动员国内舆论。中国不是被形容成战略竞争者,就是被当作对其的某种威胁。克林顿当选与小布什当选后,中美关系都曾有过一段紧张的日子,但后来又都回归了正常的合作,甚至在这两任总统的执政后期,美国官员都喜欢自诩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美国领导人的“靶子”,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快,整体规模又很大,美国担心中国会对其霸权形成挑战,而美国一些战略家和评论家对冷战后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显然很在意。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几个理由使人相信奥巴马政府不会走老路。首先,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手里掌握的美国国债有5850多亿美元。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应该不会在最困难的时候与债主关系弄僵。其次,美国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朝核问题正是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才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逐渐取得了进展。此外,布什政府给奥巴马留下了一堆问题: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都未实现“和平”;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纠缠不下;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陷入了某种冷战以来最大的对峙……
梧桐树下 回答采纳率:9.1% 2009-11-27 15:59 一、三大原因促使奥巴马上任第一年访华
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在地区事务和全球事务中的分量在不断地加强,促使美国用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个崛起的、具有更加建设性作用的中国。
第二个原因,中美双方的契合点越来越多。除了中国实力上升以外,也要看到现在处
在全球经济危机企稳回升的一个关键阶段,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个是新兴大国中最突出的一个,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方面,双方的契合点越来越多,双方的相互需求变得越来越依赖,这既符合两国的经济、贸易和社会利益,同时也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向好有着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原因,中美双方的双边关系超越了自身而具有全球意义。这两个国家的双边关系越来越多地超越双边的框架,几乎可以说任何一个中美之间的问题都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在环境、气侯在安全、能源、公共卫生、贸易等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数出有不受中美双边关系影响的全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奥巴马访华,在他亚洲行程中占了一半时间、一半的份量,也说明了美国越来越看重中国的作用,也看到一个新的亚洲更大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这种姿态,以及奥巴马对中国的重视,不是偶然的。
二、中美关系不发生质变,但新时期中美关系有新前景新进展
我不认为中美关系有突破。因为实际上布什任内中美关系还是比较平稳的,在他的第二任,中美关系发展还是良好的,所以现在我们希望的是能够保持和加强业已巩固的良好关系。我不认为有什么质变,但是另一方面确实有新的特点,这个新的特点就是在奥巴马任内这一段时间开局良好,这是以往历届美国政府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时候都没有过的。另外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访问亚洲和中国,这也是以往的美国总统从来没有做到过的。所以他是亚太总统,美国第一位关注亚太问题的、或者以亚太为重要目标的总统,这个话也许反映出新时期、新阶段中美关系新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有取得新进展的可能。但是突破的含义是过去不怎么样,现在有一个完全新的起点。我倒不认为奥巴马上任以来,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三、中美关系定位在不断调整,不要固定说法来定格中美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最近几年,美国关于中国的定位在不断地调整,一会儿说是利益相关者,一会儿说确保新的重大战略利益。你刚才提到这个友好竞争者,我觉得不管怎么说,都证明了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个重要性,不管是双边意义的,还是在地区层次上的,还是在全球层次上,都可以说是一个在日益上升着的重要性。比如在双边层次上面,中美两国的贸易也是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之一,中美两国人员的往来,也是影响亚太地区的社会、文化、教育、经贸交流中最大的一个双边经贸关系、双边文化关系。这两国在朝核问题、台湾问题上,涉及到亚洲安全等这些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也是所有相关的国家、周边的地区最关注的,或者说影响最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中美两国是在不断探索新的定位,它并没有一个终点,并没有永远不变的表达,它实际上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以及美国重新看待亚洲、看待中国的作用,而不断地调整。比如再过若干年,也许在奥巴马任期后,关于中国的定位又会出现新的调整、新的变化。我们不一定非要用一个词或者美方用的一个说法来定格中美关系的性质。
四、中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战略关系
不存在所谓战略性的转变,我不太愿意用“突破”这个词。中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提升或者加深的过程。提升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或者加深两国的重大战略伙伴的基石。网友的意见就是很多人觉得,现在美国有求于中国,所以,担心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不认为是权宜之计。你看看奥巴马昨天在上海对青年人发表的演讲就可以看出来,他有一个深思熟虑的重大方略,就是把中国的角色、中国和美国之间关系的塑造看成是美国在新世纪亚洲和全球发挥作用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反过来说,对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始终把中美关系看成是我们所有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双边关系。过去30年如此,我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这样。
这不是权宜之计。不管是从金融、短期的经济危机来看,还是从安全、贸易或者是从人员往来、教育、文化、科技,乃至于从全球性的气候、环保、能源问题各方面来看,都不是权宜之计。把中美关系把握好,有长远的大局眼光,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战略问题,不是权宜之计,美国也不会把它看作权宜之计,中方也不会把它看作是一个短暂的、临时的现象。
中美之间是超越双边关系的大国战略对话与合作关系,不同于美英、日之间的盟友关系,也不同于美苏之间的战略对话关系
中美两国的关系和30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是已经超越了纯粹双边战略互相需要的范畴,开始成为一个影响整个亚太地区和影响整个世界全球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双边战略关系。当然这个关系又同美国与一些盟友比如日本、英国的传统关系不同,它们可以说是一种盟友关系。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建立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之上的一个新型的全球性的大国战略对话与合作关系。
同时,这个关系既不同于美国和其他一些重大盟友的传统关系,也不同于在冷战时代美国和另外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之间为了防止核大战、为了防止全面对抗建立的所谓战略平台、战略对话机制关系。因为那个时候,它们虽然有这种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但仍然是以意识形态的某种不共戴天或者以文化、经济交往的分割的世界为基础的。当时苏联搞的是计划经济,有它自己的体系,而美国搞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是另外一套体系,在互不相干的两套经济体系、市场体系和人员体系中,相互就战略问题展开了一些特殊的安排。这也和我们现在中美之间正在和将要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也不一样,这种关系是有它的独特性的。
它既不同于美国和英国、日本这样所谓的盟友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它同苏联建立
在恐怖气氛之上的美苏战略对话关系,我觉得有别于这两种或敌或盟友的关系,中美之间还是正常国家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五、奥巴马强调不寻求遏制中国,有利于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深化和提升
奥巴马认为世界是相互连接的,所以,美国和中国的工作很多都是共同的,是相互连接的,21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的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奥巴马不把中国看成一个美国的战略假想敌来遏制中国,这从美国新总统的嘴里说出来还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实际上在美国不同的部门,在军方,在国会,在各种右翼团体中,怀疑、遏制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我觉得,奥巴马从大局出发,将中国定位在这样一个位置,而且强调不寻求遏制中国,实际上有利于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深化和提升的。这也是一个适合时代的、恢复美国由于过去这些年布什的错误政策而导致的实力下降或者是形象受损的情况。
六、摒弃片面的“绝对安全、孤立安全”观,新时期中美对两国间的关系具有共同的认识基础
奥巴马还有一个观点,他说,在全球化过程中,没有必要害怕别国的成功,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反复强调中美关系不应当是零和游戏,大国关系不应该以对方的牺牲为代价获取自己的成功,这个观点还是对的。现在的国际关系中,这种零和的思维或者冷战的思维还是有的,但是他能够表达出这种非零和的思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前一段时间,胡主席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峰会的时候就说,在今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不存在孤立的安全、不存在周边其他国家关起门来情况下能够实现自身安全的情况。当时胡主席讲的对“绝对安全、孤立安全”的摒弃,我觉得实际上反映出
两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建立的认识基础是有很大的共同点的。
胡主席在联大的讲话讲得非常好,中国不寻求绝对安全,把自己的安全看成绝对的和孤立的安全。但是中国安全实现需要从别的国家共同安全中来实现。奥巴马实际上也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胡主席这个看法的一种回应。两国领导人的看法在这个上面是一致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