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次时代文学公众号是以发扬原创文学作品为主,用文学来表达时代、反映社会的公众平台。 B.《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病逝,给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个打击,因为他带走了“民族的秘史”。 C.以古朴的民风和纯粹的人情见长的《望春风》,出自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格非。 D.诗歌爱好者齐聚杭州进行“读诗”活动,同全国15座城市的爱好者遥相呼应共同纪念海子。
2 . 对下列语段中加点的字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A.介词 形容词 代词 名词 助词 名词 B.副词 形容词 代词 名词 助词 名词 C.副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助词 名词 D.介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助词 名词
二、字词书写
3 . 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6分)
xiāo huǎnɡ jì diàn chà yān ( )烟 撒( ) ( ) ( )紫( )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在这座城市里,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有不少人知道这场风暴即将来临。他们把步枪笨拙地藏在乡下人常穿的长袍下面,从各地潜入这座城市。有的装扮成投机倒把的商贩,坐在火车顶上来到这里。下车之后,他们不去市场,而是凭着记忆,把东西扛到预先约定
第 1 页 共 7 页
的街道和住宅去。这些人都是知情的,可是城里的工人群众,甚至布尔什维克却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风暴正在逼近。全城只有五个布尔什维克例外,他们掌握了敌人的全部准备活动。
……
A在军区特勤部已经一连六夜没有合眼了。他是掌握全部情况的五名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个。A现在的心情,正像一个死死盯住即将扑来的猛兽的猎人。在这种时候,不能喊叫,也不能声张。只有把这只嗜血成性的野兽击毙才能消除后患,安心从事劳动。把野兽惊跑是不行的。在这场殊死的搏斗中,只有冷静的头脑和铁的手腕才能克敌制胜。决定性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乙)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
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以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敗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4 . (甲)文段中“一场风暴”是指哪件事?结果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 2 页 共 7 页
5 . (乙)文段运用了大量的心理独白,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6 . 结合原著,说说保尔都以哪些方式加入“战斗的行列”?请概括其中的四种。 7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正在保尔身后紧张地进行着……责任医生巴扎诺娃给他解开腿上的绷带,轻声对他说:“柯察金同志,别往那边看,看了对神经有刺激。”
“您说的是谁的神经,大夫?”保尔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几分钟以后,保尔的脸给蒙上了厚实的面罩,教授对他说:“不要紧张,现在就给您施行氯仿麻醉。请您深呼吸,用鼻子吸气,数数吧。”
面罩下传出了低沉而平静的声音:“好的,我保不住会说出不干不净的话来,那就事先请你们原谅了。”教授忍不住笑了。几滴氯仿麻醉剂,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难闻气味。保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数起数来,努力把数字说得清楚些。他的生活悲剧就这样揭开了第一幕。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手法,表现了保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他的生活悲剧就这样揭开了第一幕”,联系小说情节,简要概述保尔遇到了怎样的人生悲剧,保尔又是如何面对这一人生悲剧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
第 3 页 共 7 页
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8 .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依次概括美国黑风暴的另外两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2)波及范围广(3)___________________ 9 . 通读全文,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 10 . 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1 . 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第 4 页 共 7 页
(1)略无阙处______ (2)自非亭午______ (3)或王命急宣______ (4)乘奔御风______ (5)良多趣味______ 13 .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 . 文中写尽深秋凄婉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调南安写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动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委:抛弃,扔弃。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6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蔓:藤蔓 B.可爱者甚蕃 蕃:多
第 5 页 共 7 页
C.众莫敢争 莫:没有谁 D.有囚法不当死 当:应当
17 .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水陆草木之花 B.无丝竹之乱耳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18 .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甲】文中“世人甚爱牡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C.【乙】为让囚犯免于死刑,周敦颐不畏强权,据理力争,囚犯很快就得以赦免。 D.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突出周敦颐清正廉洁的高尚节操。
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斜线(/)给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五、句子默写
21 .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7 页
(6)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8)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2 . 仿照例句,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3 . 根据要求作文。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经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