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

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

来源:星星旅游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回归社会的前过程。接着,戒毒人员面临再社会化的重任。 内广泛存在,这就迫使戒毒人员宁愿待在社会的边缘,也不愿接 他需要抛弃原来错误的价值观念,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模式,重 受再社会化的教化。 构自身的价值观念,重塑行为模式,并重建知识技能体系,实 最后,戒毒人员还缺少在社会中的自立能力。一方面,由 现再社会化。如果再社会化成功了,戒毒人员将远离毒品,适 于长期吸食毒品,以及在戒毒所接受较长时间的封闭式戒毒, 应社会规范的要求,并实现社会关系的正常化,被家庭成员、 戒毒人员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是与社会脱节的。他们不仅会 同辈群体等接纳,顺利地回归社会。如果这些努力失败了,戒 荒废原来的学业和事业,而且也难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另 毒人员在无法适应和融入新环境的情况下,最终会选择重新 整个过程的决定性节点。 (三)再社会化: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难点 再社会化既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节点,也是他们回归 一方面,由于过往的吸毒历史,戒毒人员不仅在原行业的声誉 吸毒,再次变成吸毒人员。可见,能否实现再社会化,成为了 遭到严重损害,而且还被排斥在其他行业之外,其就业机会也 会大大减少。因此,戒毒人员常常处于失业状态,难以实现自 立,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面临着以上种种困难。从戒毒人员的 社会的难点。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医院戒毒还是戒毒所戒毒, 戒断率几乎都能达到100%,然而复吸率却平均都在90%以 上 J。还有学者指出,心理社会因素是驱使已生理脱瘾的吸 毒者复吸的主要原因 J。这里的心理社会因素实质上就是戒 毒人员在进行再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心理与社会 困难。 戒毒人员在再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心理与社会困 难主要表现在:首先,戒毒人员缺少进行再社会化所需的良好 心理状态。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行为模式,都是个体在日积 月累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的经验或习惯,本身就很难被改 变,也很难被重构或重塑。戒毒人员要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念, 改变原有行为模式,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支撑。然 而,有研究显示,“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戒毒人员长期体验到不 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压抑、内疚、自责、冲突和较强的挫折 感”l4j。戒毒人员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去相信自己 能够完成再社会化,又缺乏足够的决心、坚定的意志,去进行 再社会化的努力。由于戒毒人员的心理相较正常社会成员而 言更加敏感和脆弱,因此,一方面他们极容易受到外界,特别 是来自家庭成员、同辈群体、社区居民,乃至以前“毒友”的影 响,情绪波动大,进而导致其再社会化的过程极易因外力而中 断;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相信他人,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从 而使得外界很难了解他们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 就难以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 其次,戒毒人员缺少进行再社会化所需的社会支持。社会 支持既指来自正式社会体系,如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和司法 系统的支持,也指来自非正式社会体系,如家庭、同辈群体、社区 邻居、其他社会成员的支持。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努力,无论是 重构价值观念体系、重塑行为模式,还是重建知识技能体系,都 需要在正式社会体系中完成。然而,吸毒者一旦被抓获,也就意 味着会被排除在正式社会体系之外。他们不仅会被学校开除, 被就业单位解聘,还会被和司法系统“特殊照顾”。戒毒人 员虽然已经戒毒,但是,要想重新进入以上社会体系之中十分困 难。同时,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努力,还需要得到非正式社会体 系的支持。然而,在现实之中,无论是普通的社会成员,还是同 辈群体和社区邻居,乃至家庭成员,对戒毒人员都怀有不信任 感,戒毒人员很难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戒毒人 员很可能再次走向吸毒。有研究指出,社会排斥已经成为吸毒 人员难以回归社会的制度障碍。这些社会排斥具体体现在学 校、就业单位、同辈群体、司法系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排 斥等等方面 ]。以上对戒毒人员的社会排斥依然会在长时期 角度来说,只有通过提升抗逆力才能有效解决以上困难。 二、抗逆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核心问题 (一)抗逆力的概念 抗逆力的一般定义是指:“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 能够理性地作出正确选择和介入策略的能力。”这种定义将抗 逆力看成是一种抵御和解决困难的个人心理能力。而Michael Ungar则认为“抗逆力既指个体有能力掌控使其恢复健康状态 的资源,也指个体的家庭、社区和文化在富含文化意义的方式 下提供上述资源的条件” 6j。这就是说,外部条件也是作抗逆 力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当抗逆力概念被引入社会工作领域 时,它已经被扩展到社会环境当中。社会工作学者将有利于 人们抵御困难的各种外在因素也纳入到抗逆力之中,并视之 为外部保护性因素。而原来的抗逆力内容,即个人的心理能 力,则被视为内部保护性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保护性 因素是抗逆力的本质内涵。 笔者认为,抗逆力就是保护和支持个体抵抗逆境,在逆境 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其中,逆境可视为阻碍个人生存发展 的风险陛因素。抗逆力就是抵御这一风险性因素的保护性因 素。风险性因素使个体面临的压力或挑战变大,保护性因素则 能缓冲它们造成的消极影响 。无论是个人的心理能力,还是 外界的支持力量,都可以起到抵消逆境的消极影响,并帮助个体 走出逆境的作用,它们实质上都是保护性因素,因而都应视为抗 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抗逆力是指:当个体面临生活逆 境时,能起到帮助个体抵御逆境并走出逆境的内部保护性因素 与外部保护性因素的总和。一般来看,抗逆力的内部保护性因 素,主要是指个人的心理能力,例如自信心、乐观感等;抗逆力的 外部保护性因素,或称之为环境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来自个体 外部的支持,例如家人朋友的支持、环境的容纳等。保护性因素 与风险『生因素相对应。抗逆力的具体内涵依主体为达成某目标 所面临的具体风险性因素而定。 (二)戒毒人员抗逆力的操作化 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中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性因素,也 就决定了其抗逆力应具体操作化为哪些保护性因素。 首先,戒毒人员面临着来自自身的内部风险性因素。戒 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差,缺少自信心和乐观感,从而使得他 们难以下决心接受再社会化。同时,戒毒人员还缺少足够的 意志力和毅力,心理敏感脆弱,既不相信他人,却又容易受到 他人的干扰,这使得他l"f ̄ep使接受了再社会化,也很难坚持这 一过程。因此,戒毒人员需要以下内在保护性因素:自信心、 乐观感、开放的心态、自持力以及坚定的意志。此外,孤独感 】27 和较差的自立能力同样是戒毒人员面临的重要风险性因素。 因为,由于戒毒人员再社会化是其回归社会的本质、节点和难  因此,内在保护性因素还应包括归属感和自立力。这些因素 点,因而提升抗逆力也就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核心目标。的具体解释见表1。 首先,从重构价值观念体系和重塑行为模式来看,尽管它 但只要戒毒人员对自己有自信,对未 其次,戒毒人员面临来自正式社会体系以及同辈群体、社 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愿意对自己做出改变,同时具有足够的坚定 区邻居、其他社会成员等非正式社会体系的外部风险性因素。 来抱乐观的心态,从正式社会体系来看,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之下,戒毒人员很难 的意志和自持力,能够下定决心去改变,坚持不懈地进行改 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相信他人,接受他人的帮助,那 从学校系统中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很难在就业市场中找 变,总有一天戒毒人员能够改变旧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 到一份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戒毒人员看不到改变生活境 么,养成新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 况的希望,因而很容易重新吸毒,中止回归社会的过程。此 行为模式,乐观感、自持力、坚定的意志和开放的心态都是抗 外,戒毒人员还面临着来自和司法部门的风险性因素。 而自信心、有研究指出,我国和司法部门“长期对有吸毒记录的人员 逆力的内在性保护因素,提升抗逆力就是增强这些内在保护 进行密切监视,很容易将他们从偶犯推向惯犯,更深地陷入吸 毒生涯中” 8 J。因此,为了应对来自正式社会体系中的风险性 因素,戒毒人员就需要教育与就业系统的支持以及和司 法系统的支持。从非正式社会体系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社 会成员、同辈群体乃至家庭成员对戒毒人员怀有不信任感。 戒毒人员很难从其他社会成员,乃至亲朋好友那里获得关怀 和帮助,从而使得戒毒人员不得不在孤独和痛苦中独自面对 生活的艰辛,这就加大了戒毒人员远离社会的风险。因此,外 在保护性因素就包括家庭支持、同辈群体支持、社区支持和社 会信任。这些因素的具体解释见表1。 表1 戒毒人员抗逆力的操作化 一级 二级 变项 变项 三级变项 解释 自信心 对自我进行肯定的评价 乐观感 对未来充满希望 开放的心态 愿意敞开心扉并接触外界 内在 自持力 抵制受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 保护性 坚定的意志 坚定地进行再社会化的意志 因素 归属感 感觉被他人,特别是家人、 同辈群体等接纳 自立力 在社会中立足的能力, l (主要指就业能力) 抗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原谅支持和帮助 逆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力 同辈群体支持和帮助戒毒 同辈群体支持 人员回归社会 外在 社区支持 社区机构和居民支持和帮助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保护性 因素 社会信任 社会对吸毒人员的“去污名化”, 重新赋予戒毒人员基本的社会信任 教育与就业 系统的支持 帮助戒毒人员继续学习、参加工作 司法部门 和司法部门支持戒毒 的支持 人员回归社会 (三)提升抗逆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核心目标 提升抗逆力是解决戒毒人员再社会化的核心目标。这是 128 性因素,帮助其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 其次,正式社会体系的支持,包括教育与就业系统的支 持、和司法系统的支持,以及非正式社会体系的支持,包 括家庭支持、同辈群体支持、社区支持、其他社会成员支持都 属于抗逆力的外在保护性因素。提升抗逆力,就是为戒毒人 员获得这些支持,增强其外在保护性因素,帮助其实现再社会 化的过程。 最后,戒毒人员知识技能差,无法自立,且找不到归属感 也是风险性因素。提升戒毒人员的抗逆力,正是帮助戒毒人 员学习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其自立能力,也是间接帮助他 们在家庭之中,在同辈群体之中寻找立足点和归属感,最终帮 助其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 可见,只有提升抗逆力,才能解决再社会化的难处,帮助 戒毒人员完成再社会化。 三、提升抗逆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一)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把握戒毒人员的基本需求和主 要风险性因素 戒毒人员的基本需求是其回归社会,接受再社会化的出 发点,因而也是提升戒毒人员抗逆力的出发点之一。不了解 戒毒人员的基本需求,就不能真正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戒毒人员在多个层次上的需求 都未得到满足,而越是上层的需求,戒毒人员越是得不到满 足。这些需求中,有一些是戒毒人员的基本需求。如果无法 从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获得这些基本需求,戒毒人员很可能就 不会愿意迈出回归社会的步伐,不会愿意接受再社会化。这 些需求可能包括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乃至 自我实现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乃至全部。具体包括哪几 类需求,具体又是哪些需求,则需要通过摸底调查才能把握。 也只有通过摸底调查,才能把握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主要风 险性因素是什么。例如,戒毒人员将家庭归属作为基本需求, 那么家人对戒毒人员冷落或排斥会直接并严重打击他回归社 会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于他会选择破罐子破摔,拒绝接受再社 会化,而选择重新吸毒。这样,家人的冷落与排斥就是主要风 险性因素。只有把握了这个风险性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最大 程度提升戒毒人员的抗逆力。 (二)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培育戒毒人员的内在与外 在保护性因素 由于戒毒人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会工作在介入戒毒 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时,必须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即个 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携手并进。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首先,从个案工作来看,它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个别化的、 回归社会的利害关系,指出他们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中能发 一对一的方式为案主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由于戒毒人 挥的作用,来获取他们的支持。通过获取教育系统的支持,使 员及其家人往往对他人抱有很深的戒心,很难与他人建立信 戒毒人员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其知识技能,增强其就业 任关系,因此,个案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者在戒毒人员回归社 能力。通过就业系统的支持,使戒毒人员能够公平地实现就 会过程的初期,帮助戒毒人员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最合适的工 业,增加其就业机会。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戒毒人员的自 作方法。创新个案工作,就是要在个案沟通时,充分尊重戒毒 立力。同时,还要获取和司法部门的支持,使和司法 人员的个人尊严,避免触碰其心理敏感点的基础上,挖掘和培 部门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取消对戒毒人员的“特殊照顾”,转 育戒毒人员的自信心、乐观感以及自我安全感为重点,同时帮 而提供有利支持。此外,在社工机构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 助戒毒人员增强自持力、意志力和自立力,最终提升其抗 直接为戒毒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就业知识技能, 逆力。 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案主提供支持和服务。戒毒人员要回归  社会,终归要学会过群体生活,养成符合群体生活规范的行为 参考文献:使戒毒人员具备基本的就业知识技能,增强其自立力,提升其 其次,从小组工作来看,它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 抗逆力。 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戒毒人 [1]陈成文.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J].求是学刊,1998  员回归社会过程的中期,帮助戒毒人员获取社会支持最合适 (1).的工作方法。创新小组工作,就是要在组织团体活动或小组 [2]王恺.试从社会学角度谈谈我国吸毒人员戒脱的现状与对策 [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0(3). [3]王垒,罗黎辉,赵建新,童佳瑾.吸毒者心理社会生活质量分析 [J].心理科学,2004(2). [4]杨玲,程.吸毒者回归社会的过程:归属与认同的剥夺 活动时,将戒毒人员与家人、同辈群体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活 动,以帮助戒毒人员与家庭成员和同辈群体加强交流和沟通, 建立起良好关系,乃至获取支持为重点,同时帮助戒毒人员增 强归属感,最终提升其抗逆力。 最后,从社区工作来看,它立足于社区,依靠社区力量,利 [J].心理学探新,2007(2). [5]林少真.制度排斥与社会接纳: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出 用社区资源来为案主提供支持和服务。戒毒人员要回归社 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归社区,重新被社区接纳。从这个角度 [6]田国秀,曾静.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论与事物领域的新走 来看,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过程的后 向[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期,帮助戒毒人员社区支持与社会信任最合适的工作方法。 过程中,以改变社区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对戒毒人员的成 见,帮助戒毒人员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信 任,最终提升其抗逆力。 护性因素 [7]田国秀,邱文静,张妮.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 [8]林少真.制度排斥与社会接纳: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出 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011(4). 创新社区工作,就是要在督促戒毒人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工作介入戒 2YBA25;国家社会科 (三)拓宽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增强戒毒人员的外在保 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学基金项目:“优化制度环境与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 当前社会工作的最大范围仅仅到了社区,而且工作内容 主要限于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等。这对于戒毒人员获取外在 保护性因素是不够的,因为戒毒人员还需要获得教育与就业 素。因此,在工作范围上,社会工作应深入到教育、就业以及 认同度研究”,项目编号:15CSH069。 作者简介:张丽芬(198O一),湖南洞口人,湖南中医药大 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 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学研究。 系统支持、和司法部门的支持以及自立力三个保护性因 专业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伏竹君;校对:竹君 和司法系统中。通过向这些系统中的人员说明戒毒人员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