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说明:现行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于《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有较大变化。本调整意见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罗列学习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学习水平表 水平 学习要求 A1再认或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基本内容等 A A2在与教材相似的情景中再认或再现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 A3 例举反映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社会现象,并说明两者一致性 A4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说明或辨认社会现象 B1解释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 B2比较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 *B3阐述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B B4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社会现象,并做出概括、推断 B5根据特定情景,选用经济学有关公式进行运算 B6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 C1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并揭示其实质 C2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并说明理由 C *C3综合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证相关观点。 *C4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评价有关材料论述的逻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C5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评析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备注:1.社会现象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象,表现为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 2.*内容为等级考试水平要求,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 一、调整后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一)经济常识模块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精选文档
社会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发展经济 改善生活 生产的基本要素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 产业发展 劳动就业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劳动者依的基本途径 正确看待择业、就业和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 合理消费 依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培养理性的消费行为 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 财政的含义 国家财政 依法纳税 税收的要素、主要税种和基本特征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财政的重要作用 税收的主要作用 依法诚信纳税 货币的基本功能 金融服务 家庭理财 利息和利率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银行的主要任务 保险的职能 家庭理财的收益与风险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含义 经济制度 社会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A A A B B C A A B B C A A B B B B A A A B B C A B B B B B A B B B B — 2
精选文档
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市场调节 宏观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运作的机制 宏观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对外开放 合作共赢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 外汇和汇率 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学习内容 资源配置的优化 经济指数 经济分析 经济模型 均量分析 边际分析 经济图表 (二)哲学常识模块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 世界观的含义 学习哲学 方的含义 学习内容 B A A B B C A A B C 学习水平 A B B C C C 2.拓展型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水平 A A B B A A B B C A B B B 3
运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 学习哲学要注重运用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认识世界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规律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可知性 尊重实际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精选文档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联系的含义 发展的含义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联系的特征 事物的因果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现象 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注重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真理的含义 掌握理论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探求价值 繁荣文化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选择 文化的作用 坚持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寻求真知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 C A A B B B B B C A A A B B B B C A A A B B B C A B B B B A B B B — 4
精选文档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拓展型课程部分 主题 辩证思维的含义 辩证思维的特征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内在统一的 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三)政治常识模块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 国家政权的含义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 人民政权 人民当家 人民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国家机构 服务人民 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 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内涵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 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中国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
B C 学习水平 A A B B B C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A A A B B C A A B B B C A A B B B C A A B 5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精选文档
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 “”方针的科学内涵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实行“”方针的重大意义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主权国家的含义 自主 和平发展 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 我国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2.拓展型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内容 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 程序民主的内涵 协商民主的内涵 政治参与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四)社会生活综合模块 主题 1.社会调查专题 学习内容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选题 问卷调查的基本步骤 社会调查 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 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分析、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
B B C A A B B B B C A A B B B C 学习水平 A A A B B C 学习水平 A B B B 活动建议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实践与探究》、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重大时事政治专题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C 写研究报告。 6
精选文档
2.重大时事政治专题 主题 学习内容 一年来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 一年来国际社会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 学习水平 A A B 活动建议 结合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决议和重大战略决策内容,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班级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 重大时事政治 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及主要精神 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解析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及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 C 二、课时设置
1.高中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 十年级每周设置2课时。 十一年级每周设置3课时。
十二年级第一学期在保证34课时总量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课时;十二年级第二学期不再安排课时。
2.高中思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
十二年级为参加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每周3课时,全学年84课时,学习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拓展型课程部分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内容。
三、学习评价
十一年级学习结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及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新闻。
十二年级第二学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考试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课程内容,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内容。
十二年级第一学期社会生活综合模块中的社会调查课程学习,应完成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并由学校组织评价,评价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等第表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学校评价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须由各区(县)教研室统一组织鉴定,鉴定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通过校园网公开展示。
四、保障措施
在十一年级学生完成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后,为保证十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
7
精选文档
1.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安排社会生活综合模块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开排课情况。
2.市、区(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应组织相关的主题教研活动。 3.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的督促和检查。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