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草鞋有感1000字
一
赵三想用打草鞋换钱贴补家用。赵三准备了编草鞋要用的芒子绳,用芒子绳穿好了草鞋筋绳,还准备好了用木槌捶打好的齐草(打草鞋专用的糯谷草),还有打草鞋用的草鞋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赵三盼望生产队放假,想大显身手。放假的这天一大早,赵三早早地起床了,把自己关进卧室内,一本正经地编草鞋。第一只草鞋快完工了,他觉得草鞋后跟太高了,不好看,就将这只草鞋往床底下一扔,接着编第二只草鞋。第二只草鞋刚编完草鞋的两对草鞋耳,觉得不如意,随手往床底下一扔,拿来第三只草鞋筋绳,继续编。这一次他只安了一个草鞋耳,觉得很不如意,又随手往床底下一扔,取来草鞋筋绳,开始编新的一只草鞋。到了傍晚时分,赵三准备的30双草鞋筋绳全用完了,将床底下的草鞋掏出来,他在一大堆的没有编完的草鞋里找哇找,竟然找不出一只编好的草鞋。他说:“怪了,编了一天的草鞋,怎么没有一只编好的?”
赵三编草鞋给我们一个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选定目标,要把做这件事做下去,做好,决不能半途而废。
二
这套编草鞋的工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陈罗寿的母亲就是用它们给红军编草鞋的。
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有一面用80双草鞋摆成的中国地图墙,每天到这里参观拍摄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图上的部分草鞋,就是陈罗寿老人编的。
80多年过去了,草鞋还有人穿吗?还有人会编草鞋?近日,记者来到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
找到了这位善于编草鞋的81岁老人陈罗寿。
“这套编草鞋的工具,有100多年的历史。80多年前我母亲就是用这套工具,给红军编草鞋的。”见到陈罗寿时,他给记者介绍起家中这套传了5代人的编草鞋工具,“这是木槌、撬耙、码子、草鞋耙、稻草、黄麻……都是做草鞋必备的工具。”工具准备好,陈罗寿弯下腰开始编。只见他拉紧绷在草鞋耙上的4根麻绳,一根根金黄的稻草,插进麻绳搭成的经纬中……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中央红军8.6万人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出发时,每位红军都带上了两双当地群众编的草鞋。陈罗寿的母亲也亲手编了20双,送给参加长征的红军。于都人民期盼红军穿着草鞋打胜仗,早日凯旋。
草鞋涉水方便,爬山防滑。红军穿着它们,涉险滩、过草地、爬雪山,一路走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如今80多年过去了,于都人民的生活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草鞋虽然没人穿,却成了当地旅游景点不可或缺的展示品和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甚至连陈罗寿编草鞋的过程,也成了游客喜爱参观的“景点”。陈罗寿常常一边编草鞋,一边向游客讲述那段红色历史。一名游客说,看到草鞋,就能忆起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