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来源:星星旅游


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控制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5.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疾病控制时间与住院周期,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专业素质与护理效率,能够让患者得到良好护理服务,同时让其掌握正确健康教育知识,大幅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护患之间纠纷。

标签: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

心血管内科病情大多比较危及,由于患者家属缺少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会出现过多负面情绪,心理波动较大且不稳定。目前,护理理念倡导以人为关怀为核心,尊重、理解与关怀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护理服务,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卫生医疗的需求。本文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了患者优质护理54例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男36例,女1 8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5.2±8.9)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3.1±0.9)年。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3.2±6.1)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33±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借助视频与图片影像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讲解,在讲解中,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以推动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增加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为: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就要把负责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相关信息、医院日常作息规律主动告之患者,并详细介绍入院后检查流程与具体护理方案。入院第2天,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临床病症、病因与治疗方法,指引患者掌握自测方法,叮嘱患者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就要立刻就医,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预防病情出现恶化。入院第3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活动及控制饮食方案,

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并强调严格执行的必要性。入院第4~6天,护理人员需把治疗方案、方案实施过程向患者家属报告,指导患者面对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入院7~8天,为保证患者可以及时有效预防与处置疾病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把自我护理措施详细告诉患者。入院第9~10天,在患者离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将出院后护理措施清楚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嘱咐出院后,患者依旧要检测与跟踪病情,并定期来医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有效率、疾病控制时间、住院周期。

1.4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控制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控制有效率为94.4%,其中治愈44例(81.5%),有效7例(13%),无效3例(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其中治愈31例(57.4%),有效10例(1 8.5%),无效13例(24.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37,P<0.05)。

2.2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与住院周期对比

观察组疾病控制时间(5.34±1.72)天,住院周期(8.87±1.32)天;对照组疾病控制时间(13.12±2.92)天,住院周期(15.31±2.75)天,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服务有效性与舒适感是衡量医院护理服务的标准。目前,医疗技术发展推动临床护理方式的改变,优质护理把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舍弃护理人员机械、盲目执行医嘱的缺陷,规定护士在执行临床护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遵循护理原则为前提,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感受。在治疗期间向患者提供最为专业、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充分获得医护人员的关爱与支持,让其心理安全感得到提升。优质护理的实施,让护士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增强护理目的性,让患者获得持续性护理外,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获到患者极大认可与良好评价。

本次研究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控制有效率、疾病控制时间及住院周期,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控制的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7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时间与住院周期,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卫枝、周萍研究结果相吻合,表明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需求,既尊重患者,又保护好其隐私。另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让护理人员服务素质与态度得以提高,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