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来源:星星旅游
202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精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75题)

1、下列属于非洲传统乐器的是( ) A.伽耶琴 B.西塔尔琴 C.古琴 D.姆比拉 【答案】 D

2、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哪一个模块的内容( ) A.歌唱模块 B.音乐与舞蹈模块 C.创作模块 D.音乐鉴赏模块 【答案】 A

3、教学中应设置引起学生注意的好的导入,设置引人人胜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注意在音乐课上要让学生动起来等体现了对( )的评价。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标

【答案】 A

4、“在《多姿的线条》一课中,老师示范傣族孔雀舞中典型的‘三道湾’动作,并分析讲解其基本的舞蹈特征”,此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自主探究法 C.体验法 D.小组讨论法 【答案】 A

5、“喜欢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其欣赏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而很少欣赏流行音乐。”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 B.经验主义 C.折中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B

6、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该陈述体现的教学理论是() A.重视音乐体现的同一性 B.重视音乐的实践 C.重视音乐的技能训练 D.重视音乐体验的独特性

【答案】 D

7、下列选项不属于歌曲的音乐主题结构形态的是()。 A.乐汇型 B.乐节型 C.长气息的乐句型 D.乐段型 【答案】 D

8、“老师请学生根据视觉提示或戏剧故事,为人物角色即兴创作不同的旋律”,这一课堂教学活动强调的是( )。 A.竞争 B.探索 C.讲解 D.示范 【答案】 B

9、弗拉门戈起源于( ),是一种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A.西班牙 B.葡萄牙 C.墨西哥 D.阿根廷 【答案】 A

10、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日,甚至影响后世各乐派的作曲家。他是( )歌剧乐派的代表人。 A.佛罗伦萨 B.威尼斯 C.那不勒斯 D.罗马 【答案】 B

11、首创“水磨腔”并被后人奉为“立昆之宗”,有“曲圣”美誉的戏曲家是( ) A.魏良辅 B.马连良 C.王实甫 D.关汉卿 【答案】 A

12、陈老师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没有采用数算方式,而是将音符时值的时间关系与音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 B.折中主义 C.理性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D

13、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

B.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 C.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 D.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 【答案】 C

14、合唱各声部之间在均衡方面的要求是( ) A.各声部之间的人数要保持一致

B.每个声部都要求有完全一致的音质和音色

C.声部与声部之间,既要相互依托支持,又要保留本声部的特性 D.在二部合唱中,低声部的演唱力度在任何时候都要弱于高声部 【答案】 C

15、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了全世界,它出土于( ) A.山西 B.河北 C.湖北 D.湖南 【答案】 C

16、功能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是 A.参贝北瓜膏

B.蛇胆陈皮胶囊 C.二陈丸 D.百合固金丸 E.桂龙咳喘宁胶囊 【答案】 A

17、( )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A.亨德尔 B. C.莫扎特 D.海顿 【答案】 C

18、19世纪,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超级练习曲的作曲家是( ) A.李斯特 B.肖邦 C.舒曼 D.舒伯特 【答案】 A

19、下列哪部作品是由冼星海作曲的( ) A.《英雄赞歌》 B.《让我们荡起双桨》

C.《祝酒歌》 D.《黄河大合唱》 【答案】 D

20、京剧《铡美案》中秦香莲的角色行当是( )。 A.老旦 B.青衣 C.闺门旦 D.刀马旦 【答案】 B

21、在学习有关于非洲打击乐内容时,教师先介绍非洲打击乐器,之后利用班级中的课桌、 A.人文性 B.愉悦性 C.实践性 D.审美性 【答案】 C

22、霉菌易萌发的相对湿度是 查看材料 A.60%以上 B.65%以上 C.70%以上 D.75%以上

E.80%以上 【答案】 D

23、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是( ) A.《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B.《弄臣》

C.《费加罗的婚礼》 D.《费德里奥》 【答案】 D

24、下面谱例中的歌唱形式是劳动号子的哪一种独特的歌唱方式( )A.齐唱 B.合唱 C.一领众和 D.轮唱 【答案】 C

2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以“六艺”作为传授的主要科目。“六艺”指( )

A.礼、乐、易、御、书、数 B.礼、乐、射、御、书、数 C.艺、射、诗、御、书、数 D.礼、诗、兵、御、书、数 【答案】 B

26、()是莫扎特在1791年9月完成的最后一部歌剧,其内容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一篇童话。 A.《费加罗的婚礼》 B.《唐璜》 C.《魔笛》 D.《费德里奥》 【答案】 C

27、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 ) A.三味线 B.尺八 C.伽椰琴 D.萨朗吉 【答案】 A

28、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 ) A.(老)约翰·施特劳斯 B.舒伯特

C.(小)约翰·施特劳斯 D.肖邦 【答案】 C

29、长度相等的a、b两乐句构成的结构形式是( )

A.平行方整性结构 B.对比方整性结构 C.对比非方整性结构 D.平行非方整性结构 【答案】 B

30、20世纪20—30年代,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是( )。 A.黄自 B.丰子恺 C.王光祈 D.青主 【答案】 C

31、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的是( )。 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B.《威廉·退尔》 C.《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D.《唐克雷迪》 【答案】 D

32、马可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由其创作的内容以歌颂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把荒凉的陕北改造成美丽的“江南”的作品是( )。 A.《兄妹开荒》 B.《夫妻识字》

C.《牛永贵负伤》 D.《南泥湾》 【答案】 D

33、主痛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答案】 B

34、“在音乐欣赏课《赛龙夺锦》的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30分钟讲解广东音乐的历史,10分钟介绍广东音乐的伴奏乐器,用最后的5分钟时间聆听了一遍乐曲。”这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的基本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答案】 C

35、立部伎一般用( )人演奏。 A.~180 B.190~200

C.200~250 D.200~250 【答案】 A

36、“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这首歌曲的曲调参考了( )地区的民歌。 A.河南 B.山西 C.东北 D.广西 【答案】 A

37、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中 Trio指的是( )。 A.三声中部 B.插部 C.引子 D.尾声 【答案】 A

38、结构与交响曲类似,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的器乐套曲是( ) A.奏鸣曲 B.协奏曲 C.交响诗 D.室内乐

【答案】 A

39、下列为回旋曲式结构的是()。 A.A+B+A B.A+B+C+A C.A+A1+A2+A3 D.A+B+A+C+A 【答案】 D

40、提示音乐开始的指挥动作称为起拍,分为准备状态、( )、起唱三个步骤。 A.预备 B.开始 C.预示拍 D.收拍 【答案】 C

41、下列关于学校鼓号队乐曲编配描述错误的是( ) A.鼓号队以打击乐器为主 B.鼓号队乐曲的编配以节奏为主 C.小军鼓和小军镲多用于较密集的节奏? D.鼓号队的大军鼓多用于弱拍 【答案】 D

42、下列哪个力度标记适合表现一列火车渐渐驶向远方的音乐( )

A.Cresc B.dim C.ff D.sf 【答案】 B

4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在贝多芬的()交响曲展开部的末尾,音乐描写“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 A.第三 B.第五 C.第六 D.第九 【答案】 A

44、下列不属于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是( )。 A.柴科夫斯基

B.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 C.穆索尔斯基 D.格里格 【答案】 D

45、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 ) 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 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

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 D.不同风格的比较 【答案】 B

46、( )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B.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 D.欣德米特的《调性游戏》 【答案】 A

47、若兼有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辨证应为 查看材料 A.气逆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滞证 D.气滞血瘀证 E.寒凝血瘀证 【答案】 D

48、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引子中采用了歌曲( )的音调为素材。 A.《国际歌》 B.《旗正飘飘》 C.《太阳出来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答案】 D

49、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

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50、“喜欢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其欣赏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而很少欣赏流行音乐。”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 B.经验主义 C.折中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B

51、作为指挥,在排练新作品之前应做的工作是( ) A.仔细研读总谱 B.督促乐队成员练琴 C.与队伍成员讨论作品 D.和乐队成员聆听作品

【答案】 C

5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A.学习音乐 B.审美能力 C.演奏能力 D.合作意识 【答案】 B

53、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从文学作品( )开始的。 A.《荷马史诗》 B.《伊索寓言》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理想国》 【答案】 A

、下列不属于三大安魂曲的是( )。 A.《d小调安魂曲》(莫扎特) B.《安魂曲》(威尔第) C.《安魂曲》(佛瑞) D.《安魂曲》(亨德尔) 【答案】 D

55、下列关于乐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乐府是秦汉时期的音乐机构

B.乐府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的采集民间歌谣 C.乐府因公元前7年汉哀帝罢乐府而由盛转衰

D.乐府的著名乐工李龟年根据西域音乐创作了“新声二十八解” 【答案】 D

56、下列属于格里高利圣咏演唱形式的是( )。 A.女声合唱 B.重唱 C.混声合唱 D.应答歌唱 【答案】 D

57、燥邪致病 A.传染性强 B.易伤津液 C.易伤阴位 D.易伤津耗气 E.易袭阳位 【答案】 B

58、有明确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 C

59、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 )。 A.舒伯特 B.莫扎特 C.舒曼 D.勃拉姆斯 【答案】 A

60、探戈舞的节奏特点是( ) A.三连音 B.附点 C.后十六 D.切分音 【答案】 D

61、音乐课上,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布拉格桑塔·露琪亚港口夜景的视频,伴随小船轻摇的场景,结合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引导学生感悟并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这体现了( )模块的教学内容。 A.创作 B.音乐与舞蹈 C.歌唱

D.音乐鉴赏 【答案】 D

6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 )里面的一个唱段。 A.《红灯记》 B.《沙家浜》 C.《杜鹃山》 D.《红色娘子军》 【答案】 A

6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谈话、讨论、课堂提问、音乐表演、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尽量广泛地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进步。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标准性评价 D.导向性评价 【答案】 A

、“在歌曲《玫瑰三愿》教学中,刘老师带领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主题,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伴奏等特征。”这一句话主要体现了哪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A.音乐鉴赏 B.演奏 C.创作

D.音乐与戏剧表演 【答案】 A

65、下列传统乐种属于丝竹乐的是( )。 A.福建南音 B.十番锣鼓 C.苏南吹打 D.冀中管乐 【答案】 A

66、在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教师播放梅兰芳演唱视频,并请学生分组模仿梅兰芳的动作与唱腔,以加深学生对该选段印象。该行为体现的音乐教学原则是()。 A.愉悦性原则 B.情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形象性原则 【答案】 C

67、下列内容不适合运用讲授法的是( )

A.教师在教授歌曲《踏雪寻梅》时,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B.讲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重要贡献 C.说明二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D.在欣赏过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后,教师总结该作品的结构、风格 【答案】 A

68、形式主义美学观特别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属性, 因此在增进审美领悟和审美敏感性方面,聆听音乐时更注意的是( )。 A.作曲家生平 B.创作背景 C.故事情节 D.乐器音色 【答案】 D

69、采用冼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 )。 A.《黄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长江之歌》 D.《草原英雄小姐妹》 【答案】 A

70、将大七度的冠音升高大二度,其应成为( )。 A.倍增八度 B.增七度 C.增八度 D.倍增七度 【答案】 C

71、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

A.竹笛 B.长笛 C.梆笛 D.曲笛 【答案】 B

72、下面谱例出自河北沧州《茉莉花》,它被运用在哪一部管弦乐作品中( ) A.谭盾《纸乐》 B.鲍元恺《炎黄风情》 C.朱践耳《江雪》 D.徐振民《枫矫夜泊》 【答案】 B

73、( )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 A.号子 B.山歌 C.小调 D.民谣 【答案】 B

74、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 A.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 B.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感受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形式特征 D.学生集体进行编创 【答案】 C

75、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 ) A.《大海啊,故乡》 B.《歌声与微笑》 C.《难忘今宵》 D.《小草》 【答案】 B

大题(共13题)

一、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一次《爱我中华》的音乐课上,首先播放了56个民族的纪录片,然后讲解了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做游戏,请同学们分别饰演不同民族的人民。组织学生画画,然后进行小结作业,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下结束了这一节音乐课。问题: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材料中的老师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优点:教师播放了56个民族的纪录片,然后讲解了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相关知识,丰富了课堂知识,调动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缺点:整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标中“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把握音乐课的基本任务——教唱,在整节课中老师没有让学生唱,反而把一节音乐课上成了地理课或者民族艺术课,没有把握住学科综合的度,从而导致喧宾夺主。建议:(1)要根据音乐课程新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从音乐主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从而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如在新课教授的环节,首先让学生至少听两遍以上,然后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用体会正确的发声方式,最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小声跟唱,再练习两遍以上。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课学唱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圆润的嗓音歌唱。(3)就是将更多的音乐元素融人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丰富。如可以将原课堂教学中的播放56个民族的纪

录片、讲解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环节,改为播放少数民族音乐音频.讲解56个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等。

二、案例:在一次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某授课教授一再强调音乐教学不能以教材为中心。一部分教师表示赞同,一部分教师坚决反对。其中一位反问教授:“不教教材,教什么?我从来不上教材以外的内容。”另一位接过话题:“我上课就从来不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就教什

么。......(1)分析上面案例中的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8分)(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存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上述课程基本理念入手。

三、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欢乐颂》欣赏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掌握小切分节奏。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音频请同学仔细聆听音乐片段,然后思考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2.讲授新课(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770年l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l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后,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的,1823年创作完成。

【答案】这个课例一方面在环节设计上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述案例中设计较好的环节有:(1)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拓展了贝多芬的生平,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编创法等形式。(3)从教案上来看,本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结构较为完整。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分类。(2)学唱环节中只学唱了一次,不够深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应该多让学生听。(3)在教学难点的设计上不合理,没有在教学环节突出解决教学难点,如小切分节奏.应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有趣味性的教学。(4)创作表演环节,教师只让部分学生加入教学活动中来,没有面向全体学生。(5)教学中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一堂好的课程应该体现师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可以在教唱环节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将自评、互评及他评相互结合,围绕新课程理念安排教学。

四、春节期间,刘老师回家探亲,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学前学校通知她要在家里进行线上音乐教学,刘老师计划在开学第一课教学生唱一首正流传火热的网络歌曲,这首歌曲歌颂了奋战在一线的义务工作者,刘老师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旋律难点以及情感,再探索歌曲创作的相关信息,之开始熟悉直播平台的操作、着手制作课件...问题: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分析刘老师教学中的优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五、一节七年级音乐课,老师带着全班学生热情地表演《重整河山待后生》,当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时,有学生在接“哈”“吼”。原来是后面几个所谓的“差生”。他们看到老师停顿下来,不敢再闹了。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在这加上‘哈“吼’非常好,很有气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唱,并加上动作,所有学生的表演都很起劲,那几个“调皮鬼”也开心和骄傲极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本题属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1)老师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学生,并没有批评和责罚,而是充分发挥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在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首先应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2)我们教学的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有所收获。

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再现波斯市场》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小型音乐剧排练《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 【主要目标】

1.在了解音乐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小型音乐剧表演的兴趣。 2.参与《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的再创作和排练活动。(说明:本课的基础是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几个音乐剧的经典片段,对音乐剧的表演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1)回顾音乐剧《猫》的唱段“回忆”,讨论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2)总结音乐剧表演所需的要素:音乐、舞蹈、对白、人物、道具、布景等。 2.新课教学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要求教学设计首先要完整;随后教学过程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再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最后教学的内容要注意适度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兴趣。

七、在“创作”模块教学中,徐老师安排上半学期全班学生学习和声、曲式与作品技法,然后进行期中考核。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带领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郊区采风,搜集本地民歌与戏曲素材,最后指导这部分学生进行作曲实践;对于其他考核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安排在下半学期只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强化。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徐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15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八、某男,45岁。办公室秘书,经常加班熬夜,饮食无常。房事不举半年,平时心悸,失眠多梦,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中医诊断为阳痿。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答案】治疗心脾两虚的阳痿,方剂宜选归脾汤。六味地黄汤补肾阴;八珍汤、大补元煎补气血;逍遥散疏肝解郁。

九、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第四,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和消极。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你们这都听不出来”的评价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和抵抗心理;评价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一十、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某老师在《现代京剧》的欣赏课教学中,导入时,播放聆听了李玉刚《新贵妃醉酒》(5分钟)。接下来从唱腔方面和整体音乐特征方面开始介绍现代京剧与古代京剧的不同(35分钟)。最后部分,老师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家住安源》请同学们听辨(5分钟)。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对案例中林老师的做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虽然,该老师在导入环节能播放流行歌曲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从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做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但是,该老师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用了35分钟来介绍现代京剧与古代京剧的不同,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理念。(3)该老师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做法,但也应该遵循“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请同学们聆听、探究歌曲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内涵。

一十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课前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一十二、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创编踢踏舞。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辑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辑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

【答案】从整体上说.该课对舞蹈艺术基本特征的把握,对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与处理,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因此,这个课在设计上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发起学习舞蹈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踢踏舞——研究讨论——基本动作学习——创编表演”这一敦学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师生做游戏的环节,通过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当然,好的教学策略来源于新课程理念,其基础是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够创编、表演踢踏舞,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完全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交流、教学相长的氛围。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舞蹈的创编,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本课对踢踏舞创编教学的思路是明确的。这节课略显不足的是:在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的风格特征上,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与爱尔兰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爱尔兰民族为什么喜欢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舞蹈都同一定的劳动形态有关,而劳动形态的艺术化则形成了人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并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风格。教师如能把踢踏舞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进一步地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把握。

一十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

走进音画——《思乡曲》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与创编《思乡曲》

【主要目标】

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

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走进音乐,从音到画①听《思乡曲》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音色)。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此题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