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来源:星星旅游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 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俗话说得好,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结合《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来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

1.走近作者:沈杰,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2003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题目经编者改动。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由共青团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lO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此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对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的调查,表明“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居首位,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2.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攒钱(zǎn) 弘扬(hóng) 实惠 弘扬 (2)词义

实惠:实际的好处。 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 攒钱:积聚钱。 弘扬:发扬光大。 四、课文研讨: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 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

——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

——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9.调查报告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如何体现这些特点?

五、阅读《调查问卷的设计》,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 (1)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问卷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板书) (2)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1.定问卷名称。2.定调查对象。3.精心提出问题。 (3)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参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共青团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是为了了解我国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青少年的消费现象提供依据。请您支持我们的问卷调查。

调查日期:200 年 月 日 调查地点: 市

您的身份是: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2

您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 B.不是

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下面问题。

1.您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 以经济实惠为主 B. 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 尽量追求高标准

2.您个人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A. 以经济实惠为主 B. 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 尽量追求高标准

3.您如何看待勤俭节约这种精神?A.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可以在全社会提倡 B.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 C.现在已经过时

4.您赞同人应该及时享受吗?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5.您赞同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吗? A. 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6.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 A. 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愿意 7.您攒钱的情况是怎样的?

A. 正在攒 B.准备攒钱 C.以前攒过,现在不攒了 D.从来没攒过钱 E.没有钱可攒 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

共青团宣传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2年6月 (4)比较学生与老师的设计,指出学生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温馨提示:

1.问卷调查一般都有前言,说明问卷意义、提示回答问卷应注意的事项。

问卷调查前言部分:用来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一般放在调查问卷标题下面的开头部分。

问卷调查的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回答问题或解释问卷中某些信息的含义。 2.问卷中的语言要体现出对调查者的尊重,如用“您”来称谓调查者,开头和结束时的感谢的话等。

3.问题的排列应注意内在的关联,或先易后难,或同类组合,或按时间顺序等。 4.选项的排列次序应有一定的条理性、阶梯性。 六、表达与交流

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特征,作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观念的调查,通过调查,科学地总结了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

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3

1.这份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你认为在本校或本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中,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

提示:第一问: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优越一些。他们的父母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开放、相对超前,这对于他们的子女有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消费较高,后顾之忧少,消费水平也相对高涨。

第二问:现象一:享受型消费过高,投资型消费较少;现象二:子女消费高,父母消费低;现象三:物质消费高,精神消费低。

2.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据资料表明,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

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七、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