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军节节败退,大批地方官吏携眷南逃.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冀中人民,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军和横行的兵匪,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拿起武器,保卫家乡.在吕正操等的带领下,迅速开辟并建成了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交通,捣毁敌伪政权,和惩办汉奸,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配合和支援了全国抗战.
在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党领导下的农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武委会、文建会、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动员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群众组织,在很短时间内从冀中到分区,从县、区直到根据地的每个村镇,都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系统.1938年在冀中区的领导下,成立了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群众组织的冀中抗日救国联合会,先父史立德当选为抗联主任.这些抗日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根据地巩固和壮大的基础,也是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部分.它发挥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团结和带领各自所代表的群众,支援八路军作战,战胜敌人多次围剿,特别是粉碎日寇1942年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冀中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当年在冀中根据地人人会唱的一首抗战歌曲:“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只要是为了抗日,冀中的乡亲父老都是毫不犹豫地付出—切,直至生命.
冀中的乡亲们,为了迎接和坚持残酷的对敌斗争,千百万人齐心协力,把冀中平原的地形改造成“丘陵”,将村村相连的道路挖成了超过7万多里的道沟,既有利于抗日军民隐蔽行动,又给日军的军事装备运转增加困难.冀中的大部分村镇普遍挖通了地道,创造出既可隐蔽又可战斗的地下长城.为了便于抗日军民夜间活动,冀中的乡亲父老都忍痛把自家的狗打死,根据地从此再也听不到狗的叫声.由于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敌人的一行一动我们都了如指掌,而我们虽然隐蔽在敌人的鼻子底下,敌人却毫无所知.
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冀中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使人难忘.妇女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地照顾八路军伤员,给伤员喂水喂饭.乡亲们为了前方战士奋勇杀敌,积极为抗日家属解决困难,为他们代耕代种,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在“五一”反“扫荡”期间,冀中的广大民兵在本乡本土,利用青纱帐和地道,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袭击小股敌人,铲除汉奸,把敌人搅得日夜不得安宁.敌人精心策划的“五一”大“扫荡”,不但未能一举歼灭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而且还永远实现不了把根据地变为
他“治安区”的目的.冀中“五一”反“扫荡”的胜利,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朵奇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