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州亚运会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特征的研究

广州亚运会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特征的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第35卷第1期 2014年1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_01.35 No.1 Jan.2Ol4 广州亚运会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特征的研究 温祝英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 1450) 摘要: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高校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目前 体育志愿者的行为活动特征,大部分志愿者对体育志愿活动的意义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志愿者受组织管理、宣传激励、分 工领域等因素的影响,对志愿活动的认同度不高。体育志愿者志愿行为的动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成就动机,归属动机,提 升动机,娱乐动机。其中提升动机的平均强度最强,归属动机的强度最弱。体育志愿者管理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造 成志愿者资源不足,影响了志愿者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也影响了体育志愿者社会影响的扩大。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特性 中图分类号:G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4)0卜0204—05 1引 言 我国志愿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O年代,志愿活动开展比较晚,志愿服务的组织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过程。随着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赛事不断在我国举行。志愿者所起作用及影响力,备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召开,这是百年不遇的良机。这次历史盛会将给广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发展带来 巨大的推动力和深远影响。亚运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2010年亚运会,志愿者这个群体再次走入公众的 视野。纵观2004年雅典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等高校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用语言和行动体现赛会精神,用微笑和 服务展示中国形象。以“大爱无疆”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世界。而广州地区高校云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地,拥有一支具 有高素质、技能专及丰富人力资源。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志愿者 的作用,为大型体育赛事服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体育志愿者的活动特征和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体育志愿者大型赛事活动的特性 研究时选择参与志 愿服务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警官学院、华南师范大学5所高校的志愿者为 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以及百度、谷歌搜素引擎及华师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关于志愿者活动特性 及体育赛事的研究相关文献,获取国内、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获取相关的内容,从 而为本论文研究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2.2.2访谈法。通过对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咨询,认真分析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定本研究的可行性,并得到 可行的结论。对体育志愿者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志愿者管理体系的看法。 2.2_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对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向体育志愿者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60 份,回收率94.29%,其中有效问卷645份,问卷有效率97.72%。 2.2.4数理统计法。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数理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 收稿日期:2013一O8—24 作者简介:温祝英(1976--),女,广东河源人,体育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学方 面的研究。 204 4高校体育志愿者的活动特征分析 4.1志愿者活动主体化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开放与交流的社会环境,兼备民主与宽容的社会体质,公益和志愿是社会的时尚。志 愿者联合会统筹、专业特色队主导、带动民间志愿服务活跃的工作模式,鼓励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人员广 泛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据亚组委志愿者部提供的数据,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成功申请亚运会、亚残 运会志愿者的人数超过l5l万人,报名人数接近计划招募人数的3倍。报名者以高校师生为主,有80多万人,约占总报名 人数的56%。大学生是亚运志愿者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热心的群体,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很适合亚运 会这类大型体育赛事的性质和特点。 事实证明,志愿活动主体对志愿活动拥有较强的归宿感和认知度,其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对广州亚运会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较高认知度,特别是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资源性、服务性都做了比较高的肯定。亚运会高校体 育志愿者为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裁判员、记者、游客提供热情服务,也得世界各界的好评。例如:伊朗和巴林男子 手球队赠言:“非常感谢化龙中学场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整个训练期间给予的热情、友善和专业的服务。”印度教练员赠言:“漂 亮的场馆,一流的设施,友善的团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朝鲜运动员赠言:“场馆设施很好,学校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善。” 志愿者用语言和行动体现赛会的精神,用微笑和服务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4.2志愿活动组织化 广州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经受住西方文化信息的冲击,尊重和遵循国际规范、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发挥党、团组织的 优势,把亚运会志愿的招募、培训、管理最大限度的放权到基础组织,使其协调优势得到发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 体系,对志愿活动规划、招募与遴选、培训、配置、激励、监督等等进行立体的管理。从时间角度又分为亚运会前、亚运会、 亚运会后的跨时空、跨唯度的管理。因此亚运会志愿者的诸多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弥补,为志愿服务核心系统服务,实现 了子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 招募和选拨志愿者是否有序和成功是志愿者组织程度高的标准,科学的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是高校提高志愿者素质的重 要环节。为此,各高校寻求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志愿者骨干人才培养。结合广州亚运会实际,借鉴2008年奥运 会体育志愿者骨干培训与利用的经验。在亚运会前期各高校就对本校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多途经多方式的培训工作。资料显 示,亚运会志愿者群体中拥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志愿者骨干人才,对亚运会成功举办是非常有利的。主要骨干人才主要有:一 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就是懂得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软件,主要对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分流等工作做总体把握; 二是培训师人才,各高校派出一些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亚组委的培训,主要是对亚运会基本常识、基本状况、基本技能技巧 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志愿者骨干进行理论水平;三是项目管理人才,承担服务各高校,主要有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他们 具有带领和凝聚一批志愿者人员开展活动的能力,能对志愿者服务整体机制进行研究制定,并监督执行。 4.3志愿活动内容生活化 着重传播推广“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志愿文化理念,将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向多元发展,逐步实现志 愿服务化、校园化、网络化。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硕果累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上海世博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实践证明,高校志愿者已成为举办大型赛事的主力。各高校成千上万志愿者参与亚运会的宣传、咨询、 接待、联络、翻译、保卫等各方面的活动,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成为文明城市的亮丽风景线。2010 年广州亚运会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见表1)。 表1.广州亚运会主要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 单位名称 主要服务项目 交通服务,包括红绿灯的交通指引,汽车站的方向引导,固定点中的文化驿站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中医院大学 为亚运会赛时新闻项目提供编辑、翻译等服务。 提供综合服务、训练组织、场馆保障、安全保卫、医疗等方面的服务 为亚运会的安保提供服务 广东警官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为赛事提供综合服务;以及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城市文明志愿者和观众啦啦队志愿者 4.4志愿活动社团运作化 广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诞生了很多社会组织,其社团组织的发展也蔓延到了高校,高校各种社团、自组织获得发展空间, 赢得参与机会,成为“激情亚运和谐亚洲”不可或缺的力量。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它是全亚洲最大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它及时亚 洲的更是世界的体育运动和文化的盛会。高校学生承接着未来的希望,亚运会把他们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广州亚运会发掘和 207 发挥高校社团、自组织的作用,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各种原先的社团组缎霸团体,借助亚运服务的契机,从校园走向社 会,提升锻炼和成长的空间。同时,各高校也借助亚运东风,因为亚运而聚集在一起,施展自己的才华。高校体育社团参与 和实施城市志愿服务、场地志愿工作、安保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4.5志愿活动时尚化 志愿者承担着宣传和推广志愿精神的责任,广州亚运会致力于将志愿服务变为人们的时尚生活方式,将志愿文化与时尚 潮流结合,因而所有志愿者应努力提高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提升志愿组织的整体形象。青年志愿中不乏杰出人才,他 们将是国家的未来,提高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培养具有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志愿能力和素质相当重要,特别 是加强用时尚化手段引导志愿工作,使亚运会志愿服务为引领新时尚、创造新生活。通过各类志愿者组织,集思广益,利用 青年志愿者喜闻乐见的时尚文化和微博等新兴媒体引导志愿,让一批又一批的“大拇指”参与到亚运会、我们的城市建设、社 区服务当中。如何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引领志愿服务成了志愿者的重点话题之一。数据表明79.2%的志愿者乐于投身“大拇指”、 微薄等时尚志愿服务。尤其是微博成为志愿者喜欢的沟通、联络、交流、聚集平台,用他们喜欢的语言风格宣传志愿理念、 传播志愿精神,及时从网络上发现志愿的各种思想动向,从而更好地引领志愿者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4.6志愿活动专业化 2010亚运会期间,亚组委招募高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各种培训和考核,建立大学生为团委领导下服务队 伍,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特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不断向品牌化、专业化、 项目化、长效化方向发展。各高校对志愿者岗位设定及分配工作安排上结合了学生本身专业特点。例如:比赛期间承担了如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观众服务、场馆运行支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翻译、沟通联络、新闻运行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疗卫生、运动员陪护、物品分发、广东警官学院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华南师范大学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计算机操 作等方面的专业任务,志愿者活动结合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开辟另Ⅱ样天空,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5结动主要由学校组织,与国外自觉自愿的情况有所区别。 论 5.1.参加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人员以在校学生为主,学历以本专科生为主,也有硕士研究生加入。我国高校志愿活 5.2大部分志愿者对体育志愿活动的意义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志愿者受组织管理、宣传激励、分工领域等因素的影响, 对志愿活动的认识有差异。 5-3体育志愿者志愿行为的动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成就动机,归属动机,提升动机,娱乐动机。其中提升动机的平均 强度最强,归属动机的强度最弱。 5.4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特征表现为志愿活动主体化、志愿活动组织化、志愿活动内容生活化、志愿活动社团运作化、 志愿活动时尚化、志愿活动专业化。完善规范志愿者法规保障体育志愿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竹等.志愿者活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通用读本[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欣然.论我国高校体育志愿者的管理原则与机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1). [4]卢伟鹏.北京地区体育院校“特殊奥林匹克”志愿者活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陈宁,丛宁丽.论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特点[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2). (责任编校:京华,俊华) 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