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淑娟
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第1期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各地从国内外引种越来越频繁,但许多猪场因技术力量等差别,在引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引种前后防疫问题易被忽视,严重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达到猪群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规模化养猪场需引进优良种猪,但是怎样才能保障所引进的优良种猪在引回后安全、顺利地投入生产,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现将规模化猪场引种前后的防疫措施归纳如下,供广大养猪业主参考。
1 从健康种猪场引种
选择信誉度高、规模大、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供种能力、技术水平较高和有健康认证的种猪场进行引种,同时要考虑拟引进的种猪健康度,种猪的系谱要清楚,售后服务要好。尽量从一家种猪场选购,否则会因为病原的不同,而增加防疫难度。
2 抽血检测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检测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衣原体等,均为病原阴性才可以从该场引种,避免引人新的病种。并根据疾病流行状况有针对地进行监测。
3 消毒
一是车辆消毒,运输车辆要彻底清洗,保证车辆在7日内无运输生猪及牛、羊的记录。在装猪前12小时用消毒液对车辆及用具进行两次以上彻底消毒,可选用复合醛、过硫酸氢钾、碘酸制剂等高效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防止车辆带病传染种猪。二是引进场消毒,新建场引种前的消毒:种猪在引进前一定要加强场内的消毒,消毒范围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及场外周边环境,生产区又分为猪舍、料库、展览厅等,都应本着“清洗一甲醛熏蒸-3%火碱喷雾消毒”的消毒规程。消毒时,猪舍的每一个空间一定要彻底,做到认真负责、不留死角;对于生活区与场外周边环境也要用3%~4%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旧场改造后在引种前的消毒,于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在种猪引进之前一定要加强消毒与疫病检测。首先把入场区的通道全部用生石灰覆盖,猪栏也要用白灰刷一遍,粪沟内的粪便要清理干净,彻底用火碱水冲洗干净,猪舍与场区也要像新场一样消毒以后方可引种。三是人员消毒,外界人员进入场区必须更衣、换鞋,用0.1%新洁尔灭洗手,紫外线消毒10分钟后。方可进入办公区,如要进人生产区,必须在办公区隔离2~3天,要经过洗澡、换上工作服,经过火碱池、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入隔离舍。
4 隔离
当把一群健康的后备猪引种到一个猪场,而这个场内存在它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疾病(如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时,它们可能会感染这些疾病,出现严重的免疫力下降并表现出临床症状。易感猪群的场在下面的情况下会变得更糟:有时新引进的种猪群出现临床症状,会导致环境中病原的集中、增加,而使原有猪群的某些猪感染发病,这就好像是新引进的猪是携带疾病进来的。引进的猪群越大,这种情况就越可能发生,这就是实施隔离适应程序的重要原因。隔离舍应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米以上距离。引进的种猪在隔离舍饲养35~45天,直到没有什么问题才可以进场。
5 保键
猪只到场后可添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10~14天,以后视情况而定。供参考药物组方:一是预防呼吸道支原体、附红体、敏感菌的感染:枝原净150g/T(80%含量的加到188克/吨)+阿莫西林400~500克/吨(80%含星的加到625克/吨)+金霉素2000克/吨(15%含量);二是预防弓形体和多种敏感菌的感染:氟笨尼考(100~120克/吨)+磺胺六甲(300~400克/吨)+TMP(100克/吨)+小苏打(2000克/吨);三是驱虫:隔离期内,接种完各种疫苗后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长效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皮下注射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四是在猪刚到场时或隔离期内、注射疫苗前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增强抵抗力,减少应激。
6 免疫
种猪引进后15天内不要注射任何疫苗(特殊情况例外),因猪群还处在应激阶段。引种时要向原引进场索要该批种猪的免疫程序,了解各种疫苗的生产厂家及注射剂量。以后根据原引进猪场提供的免疫程序或自家场的免疫程序进行跟踪免疫注射,引进种猪15天后应随机抽样或全批种猪进行抽血检测,检测几种主要的烈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如猪瘟、伪狂犬病、五号病等)是否符合要求,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健康无病的群体决定着整个猪场的安全。猪场引种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繁多复杂。只有做好了引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我们所引的种猪以及该场的猪群在混群后健康生长,并使整个猪群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为猪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