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山东化工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基于9一氨基吖啶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制备和表征 吴娜娜,丁倩倩,王炳英,曹新华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T学院&河南省豫南非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 与利用特色学科,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本论文以9一氨基吖啶和胆固醇甲酰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新的小分子凝胶因子1,该凝胶因子可以在丙酮中形成稳定凝胶。该凝 胶因子在丙酮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接触角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实验 结果表明凝胶体系中有着明显的叮r一耵堆积和氢键作用,并形成了纳米纤维结构。 关键词:9一氨基吖啶;凝胶因子;自组装;丙酮 中图分类号:TQ25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7)17—0004—0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Weight Molecule Gel based on Aminoacridine Wu Nana,Ding Qianqian,Wang Bingying,Cao Xinhua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 ̄Engineering&Hen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Utilization of Non—metallic Mineral in the South of Henan.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gro—bioresources in Dabie Mountains,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a new low molecule gelator was designed and produced through reaction of 9一aminnoacridine and eholesteryl ehloroformate as raw materials.The self—assembly process of gelator 1 was investigated by SEM,UV—Vis, lfuorescence.FT—IR and contact angle experiments.耵一1r stacking and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were existed in organogel 1. Nanofibers structure was formed in self—assembly process which had certain hydrophobicity with the contact angle of 115。. Key words:9一aminnoacridine;organogel;self—assemble;acetone 对于凝胶来说,一般认为凝胶是由弹性交联网络组成的具 有粘性和弹性的非液体材料,一般凝胶剂分子堆积聚拢,燥成 种具有纤维丝状的三维网状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优点 也很明确,比如比表面积比较大和对溶剂分子有良好的吸附能 一的合成法 。本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基于9一氨基吖啶的凝胶 因子,该凝胶因子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可以在丙酮中形成稳 定的凝胶,我们详细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自组装过程。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9一氨基吖啶购买于郑州阿尔法化工有限公司,氯甲酰胆 固醇酯购买于上海达瑞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其他药品均为 分析纯购买于国药集团。 力。这种吸附能力会使凝胶的粘性增加 。多聚物凝胶在一 百多年前已被认知,它们也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像食品、医 学、材料科学、等等。它们同样在理论上具有热可逆性 。超 分子凝胶的应用涵盖范围很广 。从材料科学和纳米电化学 到生物医学。具有自组装功能的新分子的合理设计导致凝胶 的结构复杂化,鉴于凝胶形成条件和结构的特殊性。结构特征 可以促进一维聚集,包括酰胺、尿素或者是结合具有大表面积 1.2仪器 紫外可见光谱仪(日立,U一3900H),扫描电子显微镜(日 立公司S一4800),接触角测量仪(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 公司JC20OOP),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J1—0004),核磁共振 波谱仪(Bruker公司,Avanee m4oo)。 的脂肪、芳香链的乙酰胺官能团 。类固醇是包含四核环体系 的天然产物,它的官能团具有粘附性。由于其容易衍生的官能 团,低成本和可用性。其已上升为有吸引力的有机合成起始材 料 。Weiss和他的合作者第一次提出了小分子质量胆固醇基 1.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Et3N O CH2Cl2 cl 图1 化合物1的合成路线 称取9一氨基吖啶(0.3 g,1.54 mmo1)和氯甲酰胆固醇酯 (0.65 g,1.54 mmo1)加入2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0 mL 收稿日期:2017—06—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01159);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项目(17HASTITO05);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项目 (2015GGJS一141);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477007) 作者简介:吴娜娜(1993一),女,河南商丘人,化学专业本科生在读,主要从事超分子材料方面研究;通讯作者:曹新华 (198O一),男,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第l7期 吴娜娜,等:基于9一氨基吖啶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制备和表征 ・5- 的二氯甲烷和0.5 mL的三乙胺,室温搅拌反应12 h,待反应结 束后,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提纯分离,得到淡黄色化合物1,收率 13%,由于原料9一氨基吖啶的溶解性不是很好,所以产率比较 低。 HNMR(400MHz,CDCI ):8 8.25(d,J=8.0Hz,2H), 8.15(d,J=8.0Hz,2H),7.78(t,J=8.0Hz,2H),7.57(t,J =8.0Hz,2H),4.70(m,1 H),2.02—1.82(m,6H).1.55~ 0.86(m,35H),0.68(s,3H)。 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目标化合物在溶液和凝胶状态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提供 自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我们测试了化合物在丙酮溶液 (10 mol/L)的吸收光谱,其359 nm和382 nm有两个吸收带 (图4),这两个吸收带可以归属到吖啶的叮T一订 电子跃迁 。 我们也对在丙酮中形成的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两个吸 收带并没有发生任何位移。 1.4凝胶性能检测 对于目标化合物的凝胶测试用实验瓶倒置的方法。装有 药品的玻璃瓶加热到固体目标产物完全溶解,然后在室温的条 件下静静的放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如果试样不发生变动而且 玻璃小管在室温条件下反转后,没有液体流动,便认为形成稳 定凝胶。 2结果和讨论 2.1 凝胶化实验 我们用了l2种常用有机溶剂测试了化合物1的凝胶性能, 实验结果列于表1。从实验结果来看,化合物1在乙醇、甲醇、 乙腈、二甲基亚砜、正己烷、石油醚、甲苯,N,N一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喃、1,4一二氧六环溶剂中形成溶液,只有在丙酮中形成 稳定的透明凝胶(图2a),最小凝胶浓度为25 mg・mL一。该凝 波长/rim 图4 化合物1在溶液和凝胶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蓝色光(图2b)。 2.4荧光光谱 蒈l 粼 我们测试了化合物1在溶液态和凝胶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瑚 伽 ∞ o 5)。在359 nm的激发下,溶液浓度为10 mol/L的丙酮溶液 的发射光谱显示了最大发射在426 nm的发射光谱,而在凝胶 态,同样在359 nm的激发下,凝胶态的发射光谱显示了最大发 射光谱位于435 nm.相比于溶液态的发射光谱,有着13 nm的 红移。 (a)为可见光下,(h)为365 nm紫外光下 图2化合物l在丙酮中形成的凝胶照片 表I 化合物l在不同溶剂中凝胶能力 溶剂 DMSO 甲苯 石油醚 乙醇 丙酮 状态 S s S S (; 溶剂 乙腈 正己烷 l,4一二氧六环 DMF THF 状态 S S S S S 400 450 500 b0U 波K/am 图5 化合物1溶液和凝胶态的荧光光谱 2.5傅里叶红外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可以为自组装过程提供重要的重信息。 红外光谱显示。干凝胶的N—H伸缩振动在3318 cm~,羰基的 伸缩振动在1724 cm (图6)。上面的结果说明凝胶体系中形 成了弱的分子间氢键 。 ~— 乙酸乙酯 S 甲醇 S 注:S一溶解,G一凝胶。 2.2 自组装形貌 我们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化合物1在丙酮中的自 组装形貌(图3),在丙酮中化合物1自组装形成表面粗糙的褶 皱膜结构,这些膜结构进一步放大,我们会发现他们是由纳米 纤维组成的。正是这些纳米纤维构成的三维网络,才把溶剂包 覆在里面形成稳定的凝胶。 3318 V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波数/era。 图6 化合物1干凝胶红外光谱图 图3 化合物1在丙酮中自组装形貌的电镜照片 (下转第8页) ・8・ 山东化工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由表1可知,影响绿草定酯合成因素的主次顺序为:MC与 NaTCP的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DMF与NaTCP的质量配 比>反应时间,其最优工艺条件为A2B2C2D2,即原料MC与 NaTCP的物质的量配比为2.00、溶剂DMF与NaTCP的质量配 比为2.2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 h。 产过程中未反应物料、溶剂及催化剂的回收量较大,有待进一 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长令.世界农药大全一除草剂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2. [2]刘维屏.新农药环境化学行为研究一除草剂绿草定 在此条件下,我们合成了绿草定酯,NaTCP的转化率达到 99.15%,绿草定酯的收率达到96.85%,产品纯度为99.04%。 4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本研究确定了绿草定酯合成 的最佳反应条件,即原料MC与NaTCP的物质的量配比为 (TricloPyr)[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4):311—315. [3]毕璋友,洪流.中国农药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 农业科学,2005,33(8):1497—1498. [4]袁江.绿草定的合成与工艺优化[D].湘潭:湘潭大学, 2011. 2.00、溶剂DMF与NaTCP的质量配比为2.25、反应温度为 65℃、反应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NaTCP的转化率达到 99.15%,绿草定酯的收率达到96.85%,产品纯度为99.04%。 相对于文献 中的其它生产工艺来说,经本次研究确定 的生产工艺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 间较短,NaTCP的转化率、绿草定酯的收率、产品纯度高,回收 后的原料MC、溶剂DMF可以循环再利用,故该工艺路线简单、 经济、环保、高效,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不过,该合成工艺生 —[5]张永忠.绿草定的合成工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2. [6]周曙光,詹波,李丽娟.绿草定酸的制备方法[J].杭州化 工,2006,36(2):8—10. (本文文献格式:赵志雄,何灏彦.绿草定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J].山东化工,2017,46(17):6—8.) .SIL.址.址.址.址舢.址. .址.址.址. .址. L 址—址—址—址—址—址— .址.址.址.址.址.址.址. .址.址.址.址.址.址. . .址.址.址.址.址.SIL.址.址.址 (上接第5页) comprised of low—-molecular— mass organic gelators and 3 结论 我们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吖啶类的凝胶因子,该凝 胶因子在丙酮中形成稳定的凝胶,通过对自组装过程的详细表 征,我们发现形成了纳米纤维进一步构建成的表面粗糙的膜结 构。该凝胶体系还表现出了良好的荧光性能。 organic liquids[J].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06,39 (8):489—497. [5]Sangeetha N M,Maitra U.Supramolecular gels:Functions and uses[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05,34(10):821— 836. 参考文献 [1]Wang Q,wu J,Gong Z,et a1.From vesicles to solid spheres: terminal functional group induced morphology modification[J]. Soft Matter,2010,6(12):2679—2684. [6]Koolschijn P C M P,Peper J S,Crone E A.The influence of sex steroids on structural brain maturation in adolescence『J]. PLOS One,2014,9(1):883—929. [7]Huang X,Terech P,Raghavan S R,et a1.Kinetics of 5 0l— cholestan一3B—yl N一(2一naphthy1)carbamate/n—Mkane organogel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ibrillar networks [2]Mallia V A,Weiss R G.Self—assembled fibrillar networks and molecular gels employing 12一hydroxystearic acid and its isomers and derivatives『J].Journal of Physical Organic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 (12):4336—4344. Chemisty,r2014,27(4):310—315. [3]Feng Y,He Y M,Fan Q H.Supramoleeular organogels based on dendrons and dendrimers[J].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2014,9(7):1724—1750. [4]George M,Weiss R G.Molecular organogels.Soft matter (本文文献格式:吴娜娜,丁倩倩,王炳英,等.基于9一氨基吖啶 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制备和表征[J].山东化工,2017。46(17):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