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玉龙县中
药材产业开发状态
浅谈玉龙县中药材产业现状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丽江撤地设市后全国唯壹的纳西族自治县,地跨东经99°23′-100°32′,北纬20°24′-27°46′,东邻古城区,南接大理州鹤庆、剑川俩县,西邻怒江州兰坪县和迪庆州维西县,北邻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总面积6392.6平方km,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5%之上,是集山区、贫困和少数民族为壹体的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下辖18个乡镇10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5%。玉龙县地处金沙江流域,跨横断山和滇西北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壹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孕育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有200多种花卉、2000多种药材、2900多种种子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有70多种兽类、290种鸟类和十多种鱼类。尚存20多片完整的原始森林板块,称为“长江上游最后壹座绿色堡垒”。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南亚季风气候,境内海拔高差大,从1300米的金沙江边到5596米的玉龙雪山,高差4296米,可分为高寒、低温、中凉和中温四种气候类型。农业中立体气候、立体资源、立体农业的特点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内温度升降变化幅度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年平均温度12.6℃,≥10℃的年积湿2000℃之上,年平均降雨量800.6毫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之上,7-8月特别集中,
年无霜期200天。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基本属于山地红壤冲积型沙质土壤,且以黄棕壤和红壤为主,土壤PH值4.5-7.6之间,土层深厚,具有夜潮性,有机质含量于3.72-4.6%,全
N126-0.234,全
P0.0031-0.21%,速效
N195.2-207.8mg/kg,速效P29-129mg/kg,速效K71-295mg/kg,自然肥力较高,增产潜力较大。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76618公顷,其中有林地374931公顷,森林覆盖率49%,荒山荒坡面积115.8万亩,是云南省的主要林区,植被保护比较完好,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天然野生药材资源富集之地。无论生态、气候、土壤等均是种植药材的最佳适宜区,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区域优势。
壹、玉龙县中药材种植历史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延续,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有横断峡谷和滇西北高原俩种地形特征。境内山河壮丽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是盛产中草药的主要县,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我县境内有2010种中草药,有“药材之乡”的誉称。
全国有产的大多中药材我县均产,且驰名中外的云当归、云木香、云茯苓等中药材品种源源不断的销往国内外,且深受欢迎。远于清朝光绪廿年(14年)写的《光绪府志稿》壹书三卷物产部份记载:“当归,俱以丽产者发他省”。此条记载说明,早于约壹百年前的清代,当归已经是丽江的壹项
重要出口商品,其引种种植年代就更早。壹九三三年从印度引种的云木香为国内首创。壹九四五年丽江纳西族民间医生和德昭家族编撰的《玉龙本草》收载丽江地方习用中草药328种。有数十种中草药于纳西族东巴经中就有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之上足以说明,丽江各族人民有着悠久的种植、引种、采集、狩猎、加工销售中药材的历史。但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交通文化不发达,名贵珍稀的中药材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和大力发展,除当归、木香、茯苓、秦艽、菖蒲等屈指可数的几种传统地道中药材及部份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材外,许多中药材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沉睡状态。
建国以来,党和各级部门十分重视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于五七、五八俩年先后成立了丽江医药公司、丽江制药厂、鲁甸国营药材场,茨可附片加工厂,和此同时,很多区乡(公社、大队)相继办起了药材基地(场),如鲁甸药材场,石鼓丽苴药材场、拉巴支药材场、五台药材场等,几乎每个公社、大队(区乡)均有药材场和基地,开始了对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和销售等工作。于开发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同时,积极响应“关于积极引种试种”的号召,开展了引种试种,野生变家种家养的工作。先后向区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引种了人参、西洋参、三七、砂仁、川芎、潞党参、附子、渐贝、平贝、白芷、地黄、苍术、白术、黄连、麦冬、桔梗、辽细辛、连翅、荆芥、板兰根、玄参、
牡丹、芍药、杜仲、黄柏、枝子等几十个品种。其中:人参、桔梗于我县已形成主要商品,且形成产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到1987年,年人参种植面积均于百亩左右,年产值10—25万元,亩产值约5000—7000元,有的亩产值也突破万元大关。同时,积极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的试验工作,到1987年底,秦艽、胡黄连、雪上壹支蒿等品种已正式通过省、地、县有关部门鉴定验收合格,且将成果逐步推向社会,特别是胡黄连的野生变家种的成功,于国内为首创,为胡黄连长期靠进口找到了新的生产途径。三十多年来,我县的中药资源的利用,为人民的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改变农村面貌,繁荣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的经济、脱贫致富,为四化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如1984年鲁甸区药材产值达4000元,占农副产品收入的68.1%,比1970年增长3.6倍。安乐乡的陈德光家靠4亩当归收入1610元,占全年经济收入的85.6%。四新壹队已成“人参村”,家家户户种药材。鲁甸拉美荣村也逐步向药材专业化村发展。据1987年的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县家种家养药材达68种,面积31855亩,年总产量1183661公斤,其中:十万公斤之上的3种,五万公斤之上的3种,壹万公斤之上的7种,五千公斤之上的6种,五千公斤以下的49种。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对市场认识不足,没有人重视药材
产业,流通渠道偏瘫,信息闭塞,农民自己又无力寻找市场,失去种药信心,许多家植大宗药材所剩无几,“药材之乡”已经名存实亡。
二、玉龙县中药材种植开发现状
新世纪尹始,云南、省提出打造“云药”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玉龙县荣列省实施“云南中药材基地建设”中重点突出的18个县之壹,县委、也于研究后续产业中重新认识到发展药材产业对玉龙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从药材产业上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药材产业的决定》,区县分设后,更是将将药材产业列入“五个五万亩”的发展目标之壹,加大了对药材产业的扶持,重振“药材之乡”美誉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且掀起了人工种植药材的热潮,出现了许多热心的种植户和专业种植、运营、加工企业,药材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药材种植情况
据统计,到2008年,药材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22331亩,其中云木香9105亩,秦艽8552亩,白术10亩,桔梗877亩,当归820亩,附子702亩,重楼614亩,黄山药315亩,其他药材292亩。全县十六个乡镇均有中药材种植,产业涉农人数达361177人;培育、引进、注册药材加工企业3家,即映华集团、华利公司和港鑫公司;培育、引进、注册药材种植企业9家,跨出了产业
发展最艰难的壹步。
2、中药材种植开发企业简况
单位:亩、人、万元 企业 名称 丽江映华生物药业XX公司 丽江华利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港鑫生物科技XX公司 玉龙县原泰种植XX公司 丽江格林恒信生物种植XX公司 玉龙县国海药材种植场 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XX公司 玉龙学文药材种植基地 玉龙县双全药材开发种植场 玉龙县红豆杉生物开发XX公司 大具乡白麦村种养殖业协会 玉龙县紫苑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
开发 品种 薯蓣药材 中药材 天麻、石斛等 黄山药 玛咖 木香、西洋参等 重楼 白术、木香等 重楼、木香等 红豆杉 木香、独定子等 丽江山慈姑等 开发 模式 加工、制药 种植、加工 种植、加工 种植 种植、加工 种植 种植 种植 种植 种植 种植 种植 当年 规模 / 6000 / 315 268 1500 500 800 1000 350 500 100 职工 人数 149 25 28 3 8 6 12 4 5 5 35 6 07年 产值 24 2636 145.5 / / 100 / 50 80 / 68 / 备注 3、玉龙县2008年重点中药材种植计划
品种 名称 云木香 计划种植面积(亩) 9100 鲁甸、巨甸、塔城、黎明、石鼓、石头、九河、鸣音、大具、玉龙山办事处 重点分布区域 备注 秦艽 黄山药 桔梗 当归 重楼 续断 白术 附子 玛咖 合计 8500 300 800 820 600 2000 1500 700 2000 26320 鲁甸、巨甸、塔城、黎明、石鼓、石头、九河 鲁甸 巨甸、塔城、黎明、石鼓、石头 鲁甸、巨甸、塔城、黎明、石头 鲁甸、巨甸、塔城、黎明、鸣音、奉科、白沙 白沙、鲁甸、巨甸、塔城、黎明、玉龙山办事处、拉市 塔城、巨甸、黎明、石鼓、鲁甸 鲁甸、巨甸、塔城、黎明、石鼓、石头、九河、鸣音 黄山、鸣音 三、玉龙县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前景
生物药产业是云南、省确定的云南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支柱产业中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之壹,是面对中国加入WTO后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领域和空间提出的,是我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培育特色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创的重要举措。玉龙县是省实施“云南中药材基地建设”中重点突出的18个县之壹,县委、十分重视药材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药材产业的决定》,药材是玉龙县委、今后的战略目标重点之壹,重振“药材之乡”美誉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当前,世界医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超大规模的制药公司购且活动高潮迭起,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1996—1999年的增长率约为5.5%,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约3680亿美圆。预计今后5年以8%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00亿美圆左右。
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指导下,按照西部大开发云南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我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于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的同时,、省明确做出了高速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提出像当年打造“云烟”产业壹样,打造云南天然药物产业,把“云药”建成继“云烟”之后的又壹个大产业。这壹战略决策,给我县药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玉龙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和云贵高原相连接的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明显的立体气候,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大量的名贵、地道药材,具有“药材之乡”的美誉,是云南乃至我国的重要药材基地之壹。玉龙县工业极不发达,几乎没有“三废污染”,特别是种植药材的山区乡镇,更无污染可言,有极好的种植药材的生态优势。丽江有从早时就有种植药材习惯,而玉龙县是丽江的主要药材种植基地之壹,当地农民有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有壹定的种植管理技术基础,只要有效益,农民易于接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
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种植多样药物品种,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不同于平原地区壹成不变的环境。
玉龙县的药材产业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于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有具备壹定基础的制药企业;丽江有80种药品批准文号这壹宝贵无形资产;初步拥有壹支药材种植、管理和药品生产、管理、检验的技术队伍;有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的试验、示范工作基础。只要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统壹认识,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切实加大对药材产业的培植力度,我县的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就壹定能实现。
四、制约玉龙县药材产业进壹步发展的因素
玉龙县生态环境优越,立体气候资源明显,生物药材资源丰富多样,后备资源特别是药材资源开发潜力大,资源优势明显,发展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必须见到,玉龙县发展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较大,表当下:财政困难,资金严重短缺,产业投入不足;观念落后,摆脱不了传统农业的束缚,盲目种植发展,品种雷同,跟着别人走,难以开发新的地道特色药材品种;产业化程度低、组织形式层次低,药材产品仍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开发程度低;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壹方面存于产业面积大而单位面积产值效益低的问题,另壹方面,药材产品“多的不特,特的不多”,无法实现
向特色产业和品牌产品过渡,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的有效开发;产业体系不健全等。
五、玉龙县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优势、特色、地道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比较优势、突出竞争优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壹村壹品”的原则;坚持以质取胜、绿色经济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尊重农愿的原则。
2009年2月25日 (胡建华收集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