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相信大家都有过向同学借钱的经历。一般来说,借钱都是向关系好的朋友借,因为素不相识的人,很可能不会借给你。关于“借钱”,我们也经常会碰到有些人因“钱”而反目。其实,借钱这件事本身倒也没什么,不过这种事情最好还是少发生。那么,我这次描述的这则学生案例就是与借钱有关。每个孩子来学校时,家长肯定都会给够生活费,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孩子是不会缺钱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学校却会经常发生借钱与被借的事情。由小到大,由学生到家长,闹出了很多本不该有的事情。下面这则案例,是我在魏县第四中学顶岗实习这半年里处理的一事例。
事情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1314班的小王借了他宿舍全部人的钱,虽然每个人都是五块、十块的,但加起来也不少。宿舍的小张看不惯王某,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本班的的好友小龙,小龙要为自己的好友小张出气,便叫上了1310班的小伟和1317班的小韩,他们三个人在教学楼中厅劫住了小王,要跟小王“说说”这件事儿,并且带了一群“造势”的人。这时,恰巧小王正在上初三的哥哥看见了,得知情况后便从初三叫了些人,把我班的小伟打了一顿,因为并没有“抓住”1317班的小韩,所以只有小伟一人被打。
因为是我所任教的班的学生小伟被打,而此时班主任正值有事不再,办公室的几个班主任商量由我暂时来处理。其实,整件事情中,小张是关键人,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小龙。因此,我问小张:“他借了你多少钱?”小张说:“没借我钱,可他借了别人的钱,还借过别人五十块钱,都是他宿舍的舍友。”于是,我把他同宿舍的舍友都叫了过来,没想到的是大家都矢口否认,说借钱是很早以前的事,且基本上已还清,只是关系好点儿的还没有还。我心想他们肯定是怕说了实话回去被小王“报复”,便说:“有老师在,不要有所顾虑,把事情的始末如实的告诉老师,我来帮你们解决,好吗?”可他们还是坚持原来的说辞。看眼前这情况,一时间也问不出什么有效信息,便让他们先回去上课。我则暗地调查了一下,结果事实确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小王的确借过同学的钱,但基本上已还清,并没有出现借钱不还。那么。既然没有存在借钱不还的现象,我不明白,小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再经调查发现,其实整件事情都是由小张挑起,小王同学借的钱并没
多少,也没有借钱不还。只是因为小张自己“看不惯”小伟,“看不惯”别人都借给他钱,才发生了这件事。弄清了事情的后,我把小龙叫了过来,问他为什么要找人去打小王。小龙对我说:“我认为小王欺负了小张,就想替自己的兄弟来‘出头’。”那么,很明显小龙在这件事中被人当用,是所谓的“义气”使然。至于小韩和小伟,完全是被小龙拉来,他们两个在这件事中,充当打手的角色。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王在这件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小王向宿舍舍友的借钱,可以说,这件事从他这里开始“酝酿”的。之后我问小王:“你之前向同学借钱是要做什么呢?”小王回答说:“我也想要买一部手机„„”这答案使我闻之愕然!
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基于他们每个人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学校保卫科以及政教处的处罚规定作出了如下处理:关于小王,首先要尽快把还未还清的钱还完,且把家长叫来,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家长,处罚是按照校保卫科处罚制度停课两周,回来后做检查,并扣除本学期的德育成绩10分,且取消参与本学年“三好学生”、贫困生等的评选资格。小张,被处停课两周,扣除本学期的德育评分10分,且取消参与本学年的三好学生、贫困生等评选资格。小龙,处以停课两周,回来做检查,扣除本学期的德育评分10分,且不得参与本学年的三好学生、贫困生等评选资格。小韩,停课一周,扣除本学期的德育评分5分,且不得参与本学年的三好学生、贫困生等评选资格。小伟,停课一周,由于这是小伟在一周内连续两次打架,所以叫来了家长,把详细情况向家长叙述后,家长很愤怒,要求把小伟带回家反省。
到此,这件事便处理完结。 回头想一想事情的始末,完全是由小王借钱而引起。至于小王借钱的原因,则是想要筹钱买手机惹的祸。这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手机,对于一个初中生,真的是必需品吗?消费观的超前,引发了这件事,如果小王有正确的消费观,不去想要拥有一部手机,如果没有为了买手机而去向朋友借钱,就不会有这件事的发生。再来看小张,由于自己的“看不惯”造成误会,进而导致一场打架事件。其实是小张的嫉妒心理使他嫉妒小王的好人缘,便恶意中伤了小王。至于小龙、小韩、小伟,完全是“哥们儿义气”惹的祸。没有正确的友谊观,导致了小伟挨打的这件事。
我认为,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初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指向,价值观,美丑观,消费观,友谊观。这不是一朝一暮所致,作为家长,是否在孩
子处在青春期时给他多一点关心,给他正确的人生指导;对学校来说,是否关心并正确引导初中生的心理;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只关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并教育他们如何去做好一名和谐社会的初中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